「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文化,曹妃甸又一张名片

历史上的曹妃甸,曾经是渤海湾中一座形成于3000--6000年间飘零孤寂的带状小沙岛。而今,这里有如画的湿地风光,有旖旎的滨海风情,有宏盛的大港气象,有如织的道路桥梁,还有蒸蒸日上的经济建设,势如奔潮,热烈强劲。曹妃甸人正在“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中自觉自愿地担起重任,在建设“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中挑起大梁,在建设“首都经济圈战略支点”中争当先锋。曹妃甸正在成为“三个努力建设”的示范区,“三个走在前列”的排头兵,建设国际化沿海强市的主力军。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文化,曹妃甸又一张名片

在曹妃甸奔腾不息的发展大潮中,其文化建设亦不余遗力,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助推作用,气象有如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说到曹妃甸的文化建设,其中有一项注定会属于曹妃甸的河豚、属于曹妃甸的河豚文化。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文化,曹妃甸又一张名片

自古以来,曹妃甸海域就有着品种繁杂、数量众多的野生河豚自然分布。该区域的人们,把这些河豚称作“蜡头”或“蜡头鱼”,这在明、清二代的《永平府志》、《滦州志》中也都有着记载。清康熙版《永平府志·物产》载:“蜡头,类河豚,味甚美。肝血有大毒,去之方可食。”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南、西、北为山东、河北、辽宁三省环抱,沿岸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大大小小数十条淡水河流注入,海水营养丰富,盐度低,海床泥土肥沃。浩瀚渤海,就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渔场,鱼虾富饶,有“聚宝盆”的美名。

曹妃甸海域自古更有着“日产斗金”的美誉。渤海湾是内海中的海湾,总体波平浪缓,加上南有曹妃甸岛一线,三道拦扛沙横亘(《滦州志》载,曹妃甸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有拦扛沙三道,东自辽河口,西至大沽口),北面湿地海岸逶曲相拥,从而形成了曹妃甸更为平静的海域。这里也是古滦河曾由此入海而形成的潟湖。小青河、溯河、青龙河、双龙河等淡水河由此入海,数条海沟与外海相通,营养丰富水体洁净。

曹妃甸东部海域曾有一片约二十平方公里的区域,生长大量贝类,密布海底,都是河豚喜欢的食物,吸引了无数河豚来此繁育栖息,当地渔民把这里称为“蜡头炕”。此处不远,龙岛附近又有东西坑,水较别处要深,海水、海床肥沃,水草丛生,海草随潮水起落漂摇,被当地人称作“海底草原”,最宜河豚繁育生息。每年三月,大量河豚都来此聚集,产卵繁育,光照、盐度、温度、海水比重,共同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几近完美的环境,水质优良。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文化,曹妃甸又一张名片

众所周知,鱼的味道都来自养育它的水体,所以正是曹妃甸独特的地理,独特的水体,从而造就了这里极品美味的河豚。然而地理不可复制,曹妃甸海域只此一处。对曹妃甸人来说,这既是大自然地精致,又是上天的馈赠。该区域的前辈先贤们更是把蜡头鱼视为味中珍品,沿海一带家家户户食之不衰。

但是,野生的河豚虽然美味,却也有着剧烈无比的毒素,和其他地方一样(如江浙一带),围绕着河豚的剧毒与美味,曹妃甸区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河豚文化。比如流传于当地的一些掌故、传说和故事,以及一些有关河豚的独到的烹制方法,甚至还有围绕着河豚而形成的特殊的节令与民间习俗。

不同于江南一带河豚文化的相对温婉柔曼,曹妃甸的河豚文化,也鲜明地带有北方地区的元素和特征:质朴、热烈、彪悍、粗犷。这也显示了中国传统河豚文化的博大宽厚和丰富多彩。毫不夸张地说,曹妃甸区域的河豚文化,是中国河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北方河豚文化的代表。

如果说今天曹妃甸的经济事业是一艘驰骋于大洋的巨型航母,那么曹妃甸的河豚、尤其是曹妃甸的河豚人工养殖产业,就是曹妃甸发展中一张不可或缺的名片。曹妃甸人紧紧抓住地理、水体上的优势,引入深海洁净海水,大搞河豚规模养殖。神奇的是,通过人工养殖、人工控毒,在保持曹妃甸河豚原有风味的基础上,逐渐繁养出了微毒、甚至无毒的河豚,给我们这些既好奇、又贪于口福的食客,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巅峰美味。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文化,曹妃甸又一张名片

曹妃甸独特的、带着浓郁地方色彩的北方河豚文化,也已成为曹妃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曹妃甸发展中的一面旗帜。特别是曹妃甸河豚的人工养殖,从无到有,从有到盛,一跃千里。

如今,曹妃甸河豚人工养殖产业已经走在国内外同行前列。今天的曹妃甸,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豚人工养殖基地,其所养殖的主打品种——红鳍东方豚,更是河豚中的圣品。

新的模式、新的时代也正在从实用到精神,呼唤着新的河豚文化,呼唤着“新河豚文化”的诞生,河豚文化也是助力曹妃甸图腾的一扇翅膀。曹妃甸人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点,于是,才有了2017年唐山市常委、曹妃甸区委书记孙贵石率队南下扬中的河豚专项考察。

扬中考察归来。2018年1月6日,曹妃甸区委区政府迅速投入,着手组织安排,由曹妃甸区委 宣传部、曹妃甸文广新局、曹妃甸文学艺术联合会形成合力,共同组织、共同参与,牵头发起了《河豚之乡曹妃甸》一书的编纂工作,召集相关写作力量,努力搜集、整理、挖掘、重塑,以期打造出更加精彩、更加生动的曹妃甸河豚品牌,打造出更加系统、更加完善的“曹妃甸新河豚文化”。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文化,曹妃甸又一张名片

所谓众志成城,多方努力之下,《河豚之乡曹妃甸》的写作和编校工作如期完成,即将付梓。

这本书终于要呈现在关心它的读者面前。当您翻开《河豚之乡曹妃甸》的时候,您会见到:“蜡头鱼(河豚)不卖外乡人”、“独头蒜解豚毒”,以及唐王跨海东征遇曹妃、品河豚,河豚因之始入宫廷,还有曹妃甸民间独特的河豚烹制。当然,还有那些带有明显北地风情的传奇、掌故和故事。

书籍定稿之际,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文,授予曹妃甸“中国河豚鱼之乡”荣誉称号。曹妃甸的河豚产业又迎来发展的春天。曹妃甸特有的河豚文化和曹妃甸层次高上的河豚品牌,正呼之欲出!

来美丽的海滨曹妃甸,不仅能够领略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能体验浓郁的地域文化深蕴,更可以品尝“天下第一鲜”——河豚的美味。

曹妃甸,是河北沿海重要增长极,是唐山“一港双城”建设的核心区。今年8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曹妃甸召开座谈会时强调,“省委、省政府要举全省之力,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和曹妃甸开发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东风拂面春满园。曹妃甸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我们在大力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向八方宾客推介独特的河豚文化,邀请客商来曹妃甸欣赏美景,品尝河豚,现场感受曹妃甸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建设场面,从而坚定投资曹妃甸的决心和信心。

“品尝美味河豚,投资黄金宝地”,曹妃甸诚邀八方宾客来曹妃甸投资置业,共创美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