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生物普遍進化的方向是繁衍而不是永生?

小牧童


讓我們先分開動物和植物,植物中的超長壽命種,和永生差別也不大了。

但動物世界的遊戲規則不太一樣。

首先,讓我們默唸咒語

宇宙中沒有免費的午餐。即獲得必將付出代價。

那麼長壽甚至永生的最基本的代價是什麼?

那就意味著動物必須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資源用於修補自己的身體所受到的各種損傷。

同時也意味著需要加強在免疫系統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對內鎮壓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對外抵抗各種不懷好意的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蟲。


這和我們運作公司各個部門的道理相似,預算有限,每個部門都在說自己做的事很重要,都希望拿到更多預算。而動物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何將有限的能量和資源投入到各個器官和系統中去,獲得最大收益。


假設有兩隻

雄性田鼠,一隻基因突變的田鼠,它將更多資源投入到上面有利於長壽甚至長生的器官和系統中去,我們叫它養生鼠。另一隻則相反,儘量壓縮有利於長壽和長生的系統的預算,只要能保證活一段時間就行,它將更多能量和資源投入到肌肉(好勇鬥狠不利於壽命)和睪丸(產生大量精子,有利於在繁殖中勝出)中去,以獲得更多後代,我們叫它繁殖鼠


請問,這兩隻雄性田鼠,誰更容易在野外環境中取得成功。

比如生存和繁衍上的成功。

也許你會認為,誠然講究養生的那隻雄性田鼠,也許後代數量沒有繁殖鼠要多。

但它會活得比繁殖鼠時間長得多。因為它很少參與爭鬥,因此不容易死於受傷,即便有所爭鬥,它有更好的免疫系統和再生能力,也不容易死於受傷。


但真的是這樣嗎?

田鼠能活多長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至少在正常的野外環境中不是這樣,田鼠的壽命取決於太多偶然必然因素,取決於它的捕食者。追求養生的田鼠,會面臨雙重困境,既沒有真正長壽又沒有後代,純粹就是一無是處。因此,這就是你看不到自然壽命能活幾十年的田鼠的根本原因。追求長壽的田鼠,即不能長壽又沒有子女。

圖示:澳洲袋鼩中的雄性一生只交配一次。因為它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命活動明年,所以要抓住這一次機會交配到死,它們死於免疫系統崩潰和能量耗竭,真正做到了精盡鼩亡。


但大型動物則不然,比如大象。

大象的壽命遠遠超過田鼠,他們擁有更強的免疫系統和更強的組織再生能力,它們的抑癌基因P53多達20個,以防止細胞癌變,畢竟身體越大細胞越多,癌變的風險就越大。

而大象“願意”在延長壽命上投入資源,那是因為它一旦長大之後,就將自己的生或死主要掌控在自己手中,除非發生席捲自然界的天災。


動物學家捫發現了一個影響動物壽命的簡單規則

動物的壽命長短和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生死密切有關,這當然是指的成年個體。一般來說,動物個體越大壽命越長。但許多鳥類,個頭不大,但壽命超長,這就和它們的演化環境有關,在它們漫長的演化或者進化環境中,缺乏天敵,那它們的壽命就可以演化得比較長,畢竟

長壽在進化中也是具有一定優勢的,可以多生養幾次,可以有更長的時間成長,從而學會更復雜的技能等等


但要想得到長壽的好處,請首先將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

圖示: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壽命。這張圖上沒有北極物種,比如鯨鯊的壽命很長,這和北極的低溫關係很大。

圖示:北極露脊鯨,壽命長達211年甚至更高。



三思逍遙


生物之所以不能永生,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要能進化。

首先,「永生」這個詞用得不好,因為這暗含著「無敵」的假設。畢竟如果扔個核彈,誰也活不了。所以永生不如改成不會衰老、不會自然死亡。

無法自然死亡有什麼壞處呢?對於個體,可能是好事,但對於種群,這就是個壞事。

每一代繁衍的時候,DNA都會有一點變化,這個變化又會由於環境的篩選,選擇出比較適應的那一些。

這樣,這個種群就會總有一部分個體是適應當前環境的。無論環境怎麼變,只要變化的不是太快,生物就不害怕。

但不會自然死亡就不一樣了,不會自然死亡的個體可能就不會繁衍。或者說繁衍的時間間隔很長,這樣就無法對環境有足夠的適應。

這個時候,只要環境變化的速度稍快,這個「永生」的生物,就無法適應環境了,就一定會滅絕。

所以這種生物可能存在過,但一定會很快滅絕。


章彥博


其實這兩點並不矛盾,繁衍就意味著永生。


我理解的,問題中所說的繁衍,大概指的是通過交配產生後代的行為,也就是科學上所說的有性繁殖。


要理解這個事情,還得從我們能看到的身邊的物種說起吧,比如說人。所謂的郎才女貌,其實就是生物繁衍的基本原則,就是最強勢的資源自行組合。


有性繁殖意味著更多的機會。這是啥意思呢?簡單來說,每一個生物個體都可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比如說同樣是狗尾巴草,有的耐旱,有的耐寒,有的種子多。那麼,這些優點需要經過不斷的組合匹配才能達到最優的配置。


亦或者說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永遠最優秀的配置,因為環境在不停地變化,只有不斷地組合才有可能適應變化的環境。所以,通過有性繁殖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來傳遞自己的基因。


那麼有沒有一成不變的,不要組合的生物,其實是有的。比如說藍藻,幾十億年了,基本上沒有啥變化。因為海洋這樣的水體是個基本穩定的環境,在長時間以來並沒有變化。所以藍藻這樣的生物也就不用變化了。所以藍藻一直都是使用細胞分裂的方式來繁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生物就是永生的。


植物人史軍


因為進化不是個體的進化,是物種的進化,

進化本身就強調變化,一個人一生中的基因都是不變的。從根本上講,進化甚至不是物種的進化,而只是基因的進化進化本質而言是等位基因頻率隨時間發生的變化,而時間基本上就相當於繁衍導致的不同代之間。進化沒有目標,進化結果是特定基因存活,只是簡單地在給定條件下特定基因的個體“適者生存”,因此也並不一定意味著讓物種變得更好,因為這種特定條件是不斷變化的。

進化只有在滿足3個條件下發生:變異、遺傳、競爭。如果這三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存在,就不會發生進化。變異即物種之間不一樣,基因差異來自於DNA的差異;遺傳即這種差異是可遺傳的,而不是環境造成的;同一物種的成員之間存在競爭,某些特徵的基因會比其他的更有優勢(更容易獲取食物,或者更容易躲避天敵),所以平均來說,它們會產生更多的後代,所以這些基因決定的特徵會傳播到更高比例的人群中。

如果都是永生的,那麼在生存競爭中,沒有誰比誰更有優勢,純粹就是隨機性,隨著時間變化,基因組成都完全不變,就不存在進化。

相反,繁衍速度快有利於有益基因的傳播擴散,因此,在較高的選擇壓力下,自然選擇在快速繁殖的物種發生得比在慢速繁殖物種更有效率。所以各種最極端的自然環境中往往最先適應的都是微生物。


科學閏土


這是一個悖論,如果永生也就不可能出現生命,因為生命的發生,進化本身是一個運動變化過程。就像一潭死水,它永遠維持不變,怎麼會有浪花有波浪有漣漪呢?

再說宇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永生,或者說靜止,一切都是在運動之中。差別的只是生命長短而已。即便石頭也沒有永生,你站在宇宙跨度看石頭也是有限的生命。

所以最後問題可以修飾為,為什麼生命進化沒有出現超長的動物壽命?我相信動物的生命長短一定是動物本身屬性決定好了的,那是一種穩定狀態,就像地球上動物的體重存在一定極限一樣,其中必然有物理決定因素,因為太重了物質結構根本支撐不了。舉個例子,橡皮球掉在地上能彈起多少次是確定的。材質,重力,高度若干因素唯一決定了,你不能奢望它會一直彈跳下去,甚至不能奢望它彈跳非常多次。

最後再擴延一下,我相信人類生命是可以被不斷延長的,就跟過去幾千年人類壽命發展歷史一樣。類比橡皮球就相當於我們改進了橡皮球彈跳的地面,增加反彈力。我們可以抽真空減小阻力,也可以週期性給橡皮球增加推動力讓它一直彈跳下去。但最終橡皮球還是會因為磨損而失去彈跳力的,只是這個生命期已經非常長了。


陳一明5


繁殖的後果是產生突變,這是進化的一個前提,也是物種能夠適應自然環境的重要原因。

以細菌為例,如果細菌是永生的,那麼人類只需要一種抗生素就能滅掉其整個種群,但如果細菌不停進行繁殖,那在此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基因突變,突變分有利突變和有害突變,但無論是哪種突變,都會造成某些個體與其他個體不一樣,於是物種多樣性產生了!


進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自然選擇,當細菌的生存環境遇到變化時,例如出現抗生素,這時候因為細菌呈現多樣性,有的細菌帶有抗性基因,有的沒有,那有抗性的就能活下來繼續繁殖,沒有抗性的就被抗生素消滅了,所以為什麼抗生素不能多吃,為什麼細菌會產生耐藥性,都是這方面的原因。




永生並不能突變,一旦外界生存環境有變,這樣的個體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環境。個體所屬的種群很容易滅絕!


獨立寒秋大江東去


其實我們從基因的角度來看,繁衍和永生基本上一回事,因為對於基因來說,人類只是他傳播的一個載體,只要它能夠不斷繁衍新的載體出來,那麼它也可以實現永生。

所以對於基因來說,繁衍就是永生,只不過唯一的問題在於,哪種方式的成本更低,更容易讓它永遠的存在下去。


舉個例子好了,假設現在有兩個人,這兩個人的身體當中,都有一樣的基因,但第一個人的壽命無限長,只要這個人不發生意外,基因永遠會活著。

而第二人則是正常人,基因會依靠繁衍的方式,慢慢的傳遞下去,那麼理論上來說,這兩個人身體內的基因,都可以無限長的時間存活著,但前提是不發生意外。

但我們這個世界當中,意外發生的概率是經常的,比較典型的就是環境的改變,如果說現在地球的環境突然變了,這兩個人都會因為環境的打擊而死亡。

那麼對於基因來說,誰更容易讓它活下去呢,答案是第二個人,因為基因在傳播的過程中,容易發生突變,只要這個正常人的後代,能夠適應新的環境,那麼基因將繼續永生。

至於第一個人,由於這個人的壽命無限的長,在環境改變的過程中,這個人的基因,可能也會發生一些突變,但這些突變還不足以讓他脫胎換骨,這就好像人類要長出第三隻眼睛,這隻眼睛只能在後代的身上出現。

母體本身是不可能進化出第三隻眼睛的,所以一旦有某個生物實現永生,進化的路也就被堵死了,而進化的路沒了,一旦環境有所改變,這個生物就要滅絕,基因自然就死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永生的人也去繁殖後代不就好了,但對於基因來說,既然可以走繁衍這條路,為什麼它還要往難度更高的永生去進化呢?所以從基因角度來說,繁衍的成本和難度更低……


種植恆星


生物也在朝著永生方向進化,只不過太困難了。現在很多低等動物的壽命都非常短,進化後的高等動物反而壽命更長,這些都說明生物是朝著永生方向進化的。

但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永生的生物呢?因為想要進化成永生太難。要永生就必須得基因非常完美。人類基因組含有約31.6億個DNA鹼基對,只要其中有一個基因不完美就不可能永生,31.6億個,要想都完美就太難了。

而且在交配過程中,完美基因還會被不完美的基因雜交,也就是想要完美基因是不可能的,永生自然也就是不可能的。


解憂時間


只有繁衍才能不斷把優良基因傳承下去,不好的,體弱的,這種基因都會慢慢消失,這才符合生物進化。否則,只有永生,永遠都是這些人,社會會思維固化,談何發展。及時有新鮮的血液補充進來,才會一直有活力,不斷的往前發展。


生活六稜鏡


永生意味著一層不變,對外界變化的適應力自然也就一層不變,如果地球的生存環境是一層不變的我想應該會進化出永生的大多數生命體,但是很顯然,地球的環境不是一層改變的,所以只有通過繁殖來促進基因變異才能讓種族繁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