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務領跑無幣區塊鏈,未來區塊鏈將「去 Token 化」?

早前,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

九月,央行又發文《常抓不懈 持續防範ICO和虛擬貨幣交易風險》,文件中稱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加強對加密貨幣交易平臺進行緊密檢測,實時封堵等措施。

政府對於數字貨幣是持嚴格監管的態度,但與政府對數字幣的監管“圍剿”同時呈現的,是各地政府對無幣區塊鏈的支持。

如近期南京市建設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證照共享平臺”不但是目前稀有的真實落地的大規模區塊鏈應用場景,更是國內首家大規模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造的電子政務系統。在各地紛紛推崇無幣區塊鏈的當下,具有標杆意義。


南京政務領跑無幣區塊鏈,未來區塊鏈將“去 Token 化”?


無幣區塊鏈在市場上真的可行嗎?

從區塊鏈和比特幣誕生以來,技術、金融、商業界就二者是否可以切割展開過無數的討論。而眾所周知,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而比特幣則為區塊鏈的運行建立了一套獎勵機制。

目前普遍認為激勵作用是權益的證明,也是虛擬貨幣在區塊鏈應用中的核心價值,但並不是所有的區塊鏈應用都需要虛擬貨幣的激勵作用。

李笑來曾說“大量的場景是不需要激勵參與者的,這時候幣就是不需要存在的。”一直對比特幣避而不談的馬雲也曾表示“區塊鏈不是泡沫,比特幣才是泡沫”的觀點。無幣區塊鏈或許真的可行。

中本聰提出比特幣的概念是基於自由主義的角度出發:它開放、透明、自治,不受所謂的權威機構的監管,人人皆可從中獲益。但也因此導致了大量的暗網交易、龐氏騙局、交易所亂象等現象。

或許這就是政府推崇“無幣區塊鏈”的原因,規避掉“有幣”的風險,在區塊鏈應用呈現加快落地趨勢,推動新一輪商業模式變革,為實體經濟“降成本”“提效率”,助推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

目前中國十大無幣區塊鏈分為三塊,金融:支付寶跨境匯款、香港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IBM汽車電子錢包、點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政府應用:深圳區塊鏈發票、愛沙尼亞數字身份、敏感數據審計平臺、佛山“我是我”信用認證體系;溯源:食物優農業溯源、關愛鏈慈善項目應用。

隨著監管層的不斷髮力,“無幣”區塊鏈不斷被採納應用,未來區塊鏈或將朝著一個光明正確的方向一路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