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靠專家評選「創新」是胡扯

張維迎:靠專家評選“創新”是胡扯

企業家把風險留給自己 保險給予他人

我下面講的話題是“企業家與創新”,首先我想把“企業家”這個詞義給大家做一個解釋。企業家這個詞,最初是法國一個經濟學家使用的,就是從事產品銷售和農產品(5.060,0.00, 0.00%)、工業品的批發商。在英語當中對應的詞是“entrepreneur”,現在一般在英語當中企業家指的就是願意從事冒險活動,以追求經濟利潤的那些人。從原詞來講這個詞非常重要。

總結下來的意思是說,企業家一定要獨立的從事某種工商活動,作為企業家一定不是追隨者。他是給對方提供保險,而自己承擔風險的人。當你做企業的時候,你首先要跟人家許諾工資、租金等等,但是究竟這個產品有沒有收益你完全不知道。所以你一定是把風險留給自己,保險給予別人的人。

我記得曾經有一個企業家後來轉成職業經理人,在好多年前,記者問他說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有什麼不一樣?他說我當企業家的時候,我每到月底就著急要找錢給別人發工資,現在我到月底很高興,我就去領工資。這就是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不一樣。

所以一個企業家,必須要有冒險精神,就是傳統的企業家等於冒險家的原因。我們中國語境當中講的“下海”,下海有可能有去無回,你面臨的挑戰非常大,非常不確定。

張維迎:靠專家評選“創新”是胡扯

企業家要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

我再強調一下職業經理人跟企業家不一樣,職業經理人就是用正確的方式做事,企業家是必須做正確的事。職業經理人重視程序,企業家不重視程序。職業經理人拿的是合同收入,企業家拿的是剩下的收入,沒有剩下的就沒有收入了。還有就是職業經理人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企業家要對所有員工的行為承擔連帶責任。所以你辦任何一個企業的時候,你對所有的僱員提供保險,他犯錯你就得承擔責任。哪怕一個餐館,廚師沒有洗乾淨菜,客戶吃了中毒了,你是老闆就要承擔責任。所以企業家要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

那企業家究竟要做什麼呢?企業家與資本家,我簡單講一下。其實按照熊彼特的觀點,企業家只要有好的想法,一定能夠找到錢。但是我認為在現代社會中,這個要更復雜,一般例子上企業家就是資本家,如果你自己沒有資本,沒人相信你。今天我們有了PE、有了VC,做企業家容易一點了,但是很重要的一點,你自己也要拿出一點東西來。如果企業家拿了錢之後買房子,那就很難再做企業家了,因為沒有人相信你的能力了。

企業家的基本功能,有兩點。第一點,發現不均衡。第二點是創造不均衡。我們經濟學者都知道,如果經濟處於均衡狀態,沒有利潤了,所有的收益全部化為成本,包括工資、資金、原材料價格。只有當市場處於不均衡的時候,才有利潤可圖。企業家就是發現這個不均衡,然後利用不均衡去賺錢,最後推動了市場的均衡。主流經濟學教科書裡面是沒有企業家的,因為經濟學家認為資產總是處在均衡當中,所以不需要企業家,這是不對的。

企業家賺錢靠的是“套利”

第二個功能,就是打破不均衡,也就是創新。我們先簡單看一下,發現不均衡。其實就是抓住一個機會,套利。這類企業家從古到今都有,中國歷史上都有,講的就是單純的企業家賺錢,企業家就是增加價格的,也可以叫做商人。有三類套利行為,第一類是跨市場套利,你發現一個地方貴,你就到那個地方去賣東西。第二個就是跨時間的套利,如果你預期未來一個東西會貴,現在便宜。比如金融市場的套利,我們進行資本和股票的買賣。第三種是產品和市場和要素市場的套利。這就是典型的中國企業家會去做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創新,創新就是打破均衡。經濟達到均衡之後無利可賺了,那你怎麼賺呢?所以一定要打破均衡。具體講一個例子,比如說蘋果公司引入了Ipad就是打破了均衡,原來只是有電腦。我們知道現在中關村(5.740, 0.06, 1.06%)一臺電腦賺的錢和天津的煎餅賺的差不多,所以我們要打破均衡,喬布斯生產了Ipad,他就可以賺錢了。最早對創新經濟研究的就是熊彼特,他的1911年的《經濟發展理論》裡邊提出的創新理論,他強調了這幾個。比如說引入新產品、引進新技術,開闢新市場,發現新的原材料,實現新的組織形式。我曾經歸結為幾類,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大概是這三方面。

我們用一個經濟學的圖來講,給定的技術情況下,我們可以生產可行性邊界。企業家的第一類活動,也就是套利活動,使得經濟走向生產可行性邊界,或者在生產可行性邊界不合理的點,轉向一個更為合理的均衡點。創新是什麼意思呢?創新就是不斷的把這個生產可行性邊界往外移,就比如說從圖裡的A點到B點就是套利行為,從B點到C點就是創新行為。

接下來看,中國企業家在過去做了一些什麼呢?簡單來說過去30年,中國企業家主要做的就是套利。沒有創新,就是套利。如果按照剛才主持人說的前面的三代企業家,八十年代的企業轉變的企業家,九十年代的官員轉變的企業家,和互聯網時代的海歸的企業家,主要還是以套利為主,當然互聯網時代有一些創新。

應由套利型企業家轉向創新型企業家

未來如果我們想用4.0這個概念,和前三代最重要的不一樣就是我們要由套利型企業家轉向創新型企業家。原因在於經過30年的套利,套利的空間很少了,不是說沒有,套利空間始終存在,但是越來越小,不可能變成企業家生存的主要空間。那麼能模仿的東西,我們也模仿的差不多了。所以未來就是第四代企業家,一生出來就不可能模仿第一代和第二代,甚至不可以模仿第三代,你一定要做成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如果你還是和別人一樣的東西,那估計你是沒有希望的,你是賺不了錢的。

這個我們可以放在整個中國的轉型來講,我們從過去30年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型,計劃經濟下最嚴重的就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意味著一旦放開市場以後不均衡到處都是,只要你膽子大辦一個企業,生產任何東西都可以賺錢,所以這一代企業就是套利的企業家。現在我們要有一個增長模式的轉化,也就是從配置效率轉向真正的創新驅動的增長,這才真正需要我們現在來講的創新性的企業家。沒有新一代的企業家,中國的創新就不太可能。

企業家定型以後自身轉型是很難的,所以企業家經常是一代淘汰另一代,而不是原來的一代轉變成新的一代,這個非常重要。所以在座的各位也許經過你們的努力,原來九十年代的人都會淘汰。

我再簡單說一下創新,人類過去兩百年才是創新的主流,兩年前有企業家,但都是套利的企業家。過去兩百年創新型企業家,我們過去用的產品都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出現的。創新是什麼?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想法,變成一個消費者,客戶願意買單的東西,這就是創新。

靠專家評比“創新”完全是胡扯

這個想法非常重要,這個想法一般人沒有,而且如果你真是一個新的想法,當你提出來以後大部分都不太認同,這才是創新,如果你提出來一個想法大部分都認同了,這就不是創新了。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對各種方式的評比本身有點懷疑,尤其靠專家評比這個人有沒有創新,那個完全是胡扯。真正說評價一個人有沒有創新,就是點評者願不願意出錢,不願意出錢的人我覺得真的沒有意思的,因為真金白銀願意放進去的人,聽聽他的意見才是有道理的。

我們講一下企業家與發明家,做創作了,大家馬上想到發明。其實企業家創新和發明家不一樣,發明家可能變成一個企業家,最典型的是愛迪生。但是企業家不一定是一個發明家,發明家只要做出新的東西就是發明家,企業家是這個東西要有商業價值,沒有商業價值他不會利用的。像瓦特就是一個典型的發明家,但是他談不上企業家,蒸汽機,這個商業是兩位企業家,是羅巴克和博爾頓,後這兩個人做的就是VC和PE,很早很早就的時候就有了,這兩個詞不新鮮。

張維迎:靠專家評選“創新”是胡扯

創新要給客戶帶來價值

創新再簡單來講,有兩個方面,你試圖給別人創造價值,第二是能不能降低成本。這個創造價值是因為客戶本身,他最後制訂的創新是不是成功,他經常本身不知道怎麼去創新,甚至不知道價值在什麼地方。如果一個創新既不能給客戶帶來價值,也不能降低成本,這種就沒有意義。

要做到這一點就是理解人性,凡是偉大的企業家都是對人性有透徹理解的。國外最典型的就是喬布斯,這樣的企業家他是不做市場調研的,但是他生產的東西你都非常喜歡。國內的話我覺得馬化騰可以成為這樣的企業家,他是對人性有非常透徹的理解。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微信這樣的產品,沒有做任何市場調研,就是完全憑想象和人性的理解。我要強調一點,我們有好多的企業家喜歡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賺錢,這是我不喜歡的。比如說黃色的東西,或者對兒童容易上癮的東西。我們在管理教科書中,就是怎麼把梳子賣給一個和尚,這就比較糟糕,你要把梳子賣給需要梳子的人,而是不想辦法賣給不需要的人,所以不要學趙本山的忽悠,這是我們做企業非常注意的,你一定要創造真正的價值。尤其我們BiMBA,或者我們國發院的學生來講,我想始終要記住這一點。

我還要講一點現在市場上很大的客戶是政府,政府得有些產品是有價值的,但是政府也有很多產品是沒有價值的,但是你可以賺錢,因為政府買單。我們做企業有時候經常就說,我一個集團採購,好比我們宇寧現在做的集團採購,我不反對。但是你要仔細分析一下你是扭曲創造出來的還是真正需要的,即使你能賺錢,這個東西從道德判斷上也是不對的。

其實風險和不確定性是存在的,做企業就是不確定性,沒有統計規律地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說所有新產品出來的時候,都不可能用統計去研究它,不可能用市場調研研究它。

大數據無法代替企業家的判斷

那這個就要求我們企業家確實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本領,所以企業家可以判斷未來。像比爾蓋茨,他能看到未來得計算機那麼小,這點我覺得非常的重要。其實我要補充一點,就是說大數據不能代替企業家,再大的數據,再全面的數據沒法代替企業家的判斷。要使得我們這個社會真正有這樣的創新型的企業家,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環境。自由和法治,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創意的自由,我們就不可能創新,好在我們這個國家在不斷的改變。

套利和創新在制度的敏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即使很少,產權保護很弱,法治很不健全,仍然有套利的企業家,打仗期間都有好多成功的企業家在套利。但是要成為創新的企業家這種環境是不可能的,我們看這個利潤曲線。套利企業家一開始賺錢,然後越來越少了。創新的企業家一開始一定是虧損的,可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所以如果沒有對未來有預期,不可能有人真正去創新,這就是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為什麼創新對金融市場融資如此敏感,因為我們必須過了虧損期,然後才可能賺錢,這一階段就需要別人的投資,變得非常重要。這個產權保護與創新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產業政策註定都失敗

還有政府的產業政策,現在我們在座的可能都會被政府的產業政策落誘惑。但是又說產業政策沒有說成功,因為產業政策裡面講了政府的官員比企業家還企業家,而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註定產業政策是失敗的。所以我覺得各位在創業的時候,應該有獨立的判斷,不應該由政府來決定,比如說太陽能光伏,你一定要想著最後這個東西能不能成功,不是說政府支不支持,而是說這個東西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所以要反覆的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時間關係我不可能講太多,我有一本書,我近30年前寫的,但是我認為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是因為它在裡邊的企業家的職能、素質,和企業家發展的關係有比較系統的論述。在去年出來第三版的時候,我還加了比較長的前言,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就可以買來看一下,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