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戰神級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

陸梵塵/文

「讀通鑑」戰神級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

戎馬一生的郭子儀

郭子儀出身於官宦之家,他的父親就曾在很多個州任過刺史。年輕的郭子儀長得中等偏高的個頭,為人很英武。他是憑藉優異的武舉考試成績進入仕宦的,先任左衛長史,後歷任諸軍使。按照傳統看法,這是個忠良之家。如果沒有歷史機遇,郭子儀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的。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爆發了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稱為“安史之亂”,從此唐王朝就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開始從它繁盛的頂峰開始走下坡路。正是這個時代成就了郭子儀。

安祿山的叛軍都是久習戰陣的兵油子,內地的官軍大多因為承平日久了,沒有見過什麼陣勢,在開始階段叛軍勢如破竹,很快佔領了很多地區。郭子儀就是在這個時候臨危受命的。他被任命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度使,帶領所轄人馬開始東討。到第二年二月,他已經取得斬殺叛軍大將數名、俘敵數千、繳獲敵兵仗數萬的成績,先後光復了雲中馬邑、常山郡、趙郡等地,捷報不斷地傳回皇帝那裡,鼓舞著人們的士氣。一路上郭子儀也在收羅原來散在各處的官軍士兵和大臣,隊伍也在逐漸壯大。在恆陽這個地方,遇到了叛軍首領史思明帶領的一支勁旅,而這支叛軍又是剛剛補充了兵力的。郭子儀採取修好堅固工事先防守的戰法,叛軍進攻就堅守,叛軍退去就追擊——這實際上是後世“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戰法的來源。白天裡就虛張聲勢,搞得敵人很緊張,晚上就趁著夜幕襲擊其大營。這樣幾天下來,叛軍們疲憊不堪,這是郭子儀才決定發起決戰總攻。這場戰役下來,又斬首四萬級,活捉了五千人,繳獲了五千匹戰馬,史思明披頭散髮地跑掉了。在這一勝利的鼓舞下,黃河以北地區的十來個被安祿山佔領的郡縣,人們都紛紛起來殺掉偽官,迎接王師。

「讀通鑑」戰神級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

安史之亂形勢圖

第二年的七月,唐肅宗即位。當時賊勢依然強盛,多路官軍都被叛賊打敗,尤其是宰相房綰帶領的軍隊更是大敗,損失了不少官軍的精銳。這時郭子儀和李光弼帶領的數萬兵馬就成了剛剛登基的肅宗皇帝主要依靠的武裝力量了。他們聯手回紇首領葛邏支一舉擊敗叛軍聯合多路少數民族軍隊試圖襲擊肅宗行在的兵馬,斬敵數萬人,河曲地區很快得到平定。接著郭子儀又擊敗叛將崔乾祐收復潼關,隨後在回紇所派葉護太子的幫助下,在廣平王的帶領下,一舉收復都城長安。京城百萬老幼,夾道歡迎,他們流著淚說道:“沒想到今生還能見到官軍吶!”當時還在鳳翔的唐肅宗聽到了大捷的消息,也不禁和滿朝文武一起激動得熱淚盈眶。

十月,叛軍安慶緒派遣嚴莊帶領其剩餘的十萬兵馬前來反撲,這是一場生死絞殺之戰,最終官軍贏了。他們順勢收復了東都洛陽,受到了洛陽民眾的歡迎,那些曾經擔任偽官職的人也紛紛歸降。隨後曾被佔領的河東、河西、河南地區漸漸被收復,郭子儀也因功加官司徒,封爵為代國公,食邑千戶。隨後郭子儀入朝,肅宗為了迎接他回來在灞上舉行了一個很隆重的歡迎儀式,慰勞他說:“我之所以有家有國,實際上都是你幫著再造的。”郭子儀急忙叩頭辭謝。

「讀通鑑」戰神級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這年的年底,唐肅宗進入東都洛陽,任命郭子儀負責掃清北方叛軍的殘餘勢力。每次郭子儀俘獲了叛軍大將回京獻捷,唐肅宗都為他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在掃清各地叛軍勢力的過程中,為了統一協調各方力量,肅宗任命大太監、也是他的心腹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其實就是監軍,在軍隊中是代表皇上的,權力很大。郭子儀在不斷取得前方勝利的同事,官位在不斷上升,這時已是中書令、東都畿、山南東道、河南諸道行營元帥。在接下來與觀軍容宣慰使的共處中,就產生了很多不愉快。首先是魚朝恩仗著是皇帝身邊的人,既無能,又霸道,還喜歡瞎指揮。打勝仗了就歸功於己,打敗仗了就歸過於人。其實也不排斥處於嫉妒而表現出的擔心功高震主的心理,而他的這個擔心,在肅宗內心深處也不會是完全不在意的,因此他的很多話肅宗還所能夠聽進去的。這不,有一段時間軍事進展不大,魚朝恩就報告肅宗說郭子儀是畏敵不前,於是朝廷就把郭子儀召回到京師,而以李光弼代替了郭子儀在前線的職位。

沒了兵權,賦閒在家的郭子儀還是整天想著國家大事,並沒有清閒下來。不久,叛軍又攻陷了河洛地區,京畿地區人心惶惶,人們都擔心叛軍又殺了回來。這時朝廷上一些大臣認為,郭子儀有功國家社稷,現在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不能把郭子儀放在無關緊要的位置不予重用。唐肅宗感到這話很有道理,在上元元年(760年)九月重新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率領幾個禁軍部隊和河東、河西諸鎮兵力前去征討叛軍。無奈由於魚朝恩從中作梗,最後竟讓這道詔令不了了之。

但是不到半年時間,由魚朝恩監軍的李光弼的部隊接連失手,喪失了大片土地。又過了一年,官軍中也是矛盾四起,下級殺上級、士兵殺將軍的現象屢屢發生。年輕一輩的將帥威望不夠,根本就制止不了這些現象,朝廷又怕譁變的士兵和叛軍聯合,於是只好又重新任命郭子儀擔當大任。這一年郭子儀已經六十五歲了。郭子儀到前線後,很快平定了譁變,安撫了軍心,官軍又重新恢復了戰鬥力。

「讀通鑑」戰神級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重披戰袍

上元三年(762年)唐肅宗去世,唐代宗即位。代宗也有個心腹太監叫程元振,也是個嫉賢妒能的傢伙。他一方面認為自己在國家大事的決策方面是有功勞的,另一方面也藉口郭子儀功高難制,於是竭力挑撥郭子儀與新皇帝代宗的關係。隨後郭子儀被罷去軍職,多給了點食邑,就讓他擔任唐肅宗的山陵使去了,就是守墓人。這之後代宗皇帝也不是不知道這樣安排郭子儀,是很不合適的,但是由於魚朝恩、程元振等宦官的阻撓,情況沒有絲毫的改變。

當時天下並不太平,還有叛軍佔領一些重要城邑,官軍中有梁崇義佔據著襄陽叛亂。還有唐朝的著名戰將、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這位少數民族戰將曾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了很多戰功的,由於受盡了朝中宦官的欺凌和陷害從而激變,佔據汾州反叛朝廷。他聯合了回紇、吐蕃的軍隊對唐朝的黃河以西地區大肆進攻,結果很快就逼進了都城長安。朝廷上下,計無所出,萬般無奈,還得啟用郭子儀,任命他為關內副元帥,出鎮咸陽。當天代宗皇帝就帶著宮人和大臣們逃往陝州避難去了。郭子儀已經有段時間沒有帶兵了,手下的親兵都已星散,受詔之日部下只有二十多人,經過一番的蒐羅散逸,才慢慢有了一些實力。經過一系列艱苦的拉鋸戰終於收復了都城長安。導致皇帝逃難,天下亂成這個局面,人們自然把責任歸結到大太監程元振頭上。程元振一方面害怕成為眾矢之的,另一方面看到郭子儀立了大功,怕他找自己算賬,就不想讓代宗皇帝回長安,勸他在東都洛陽待著以避敵人鋒頭。本來皇帝主意已定按照程元振的方法辦,郭子儀託人帶來奏章,曉以大義地勸諫皇帝回京。代宗不禁感嘆道:“看郭子儀的一番良苦用心,真是社稷之臣吶!”下令立即回京師長安。到長安見到郭子儀後,代宗深為自己以前聽信宦官之言感到抱愧,他對郭子儀說:“是朕沒能早點啟用你,以至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隨後賜郭子儀鐵券,把他的形象圖畫到了凌煙閣中。

「讀通鑑」戰神級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成了士兵的主心骨

接下來,長安雖然穩住了,但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當時最大的威脅,是僕固懷恩除聯合了以前的吐蕃、回紇外,又聯合了党項、羌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兵力,共三十萬人馬從北方朝長安壓來。代宗只好宣佈親征,從河中地區趕過來的郭子儀只帶領一萬多兵馬,剛一到涇陽就陷入了敵兵的重重包圍之中。只見郭子儀指揮若定,部署完了之後他自己帶領二千鐵騎出沒於前後左右。敵人見到之後,不禁問道:“這是誰啊?”得到的回答是“郭令公”。那些回紇士兵不禁感嘆道:“原來令公還活著?僕固懷恩告訴我們說是天子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國沒主了,所以我們才跟隨他過來的。現在郭令公還活著,皇上還活著嗎?”得到的回答是:“皇上萬歲無疆。”回紇兵們都說道:“這個僕固懷恩騙了我們。”郭子儀隨即託人傳話給他們說:“各位往年遠涉萬里,幫助中國消滅叛亂,恢復了兩京。那個時候,我郭子儀和各位歷經艱難結下的友誼,何日能忘?怎麼今天你們竟拋棄了老朋友,幫助一個叛臣,真是愚蠢啊!況且僕固懷恩叛變是為了背主棄親,與各位有什麼相干啊?”回紇們的回答是:“只是聽說令公不在了,要不然哪會這樣啊。令公如果真要是還活著的話,怎麼能讓我們見上一下?”話說到這個份上,郭子儀打算親自前往回紇軍營。各位將領都認為這樣去很危險,戎狄之心不可信,也有建議他帶上五百鐵騎隨從的,都遭到郭子儀的拒絕。他認為對方有數十倍於己的兵力,硬拼是怎麼也拼不過的,至誠能感動神靈,也一定能夠感動這些回紇頭領的。未到對方營壘前回紇兵還有些緊張,他們張弓搭箭地準備著,只見郭子儀帶領很少的人慢慢走上前來,脫去甲冑,問候他們道:“大家還好吧?多年的老朋友,何必如此緊張?”那些回紇兵一見果然是真的郭子儀來了,紛紛丟下兵器急忙下馬,上前拜見說:“果然是郭爺爺來了。”郭子儀召見了他們的首領,大家一起喝著酒,又送給了他們一些羅錦當禮物,一時間大家歡笑如同當年。郭子儀知道回紇與吐蕃的矛盾,他隨即向回紇頭領指出吐蕃的背信棄義,如果回紇能夠倒戈,那麼奪取吐蕃的羊馬和土地易如反掌。既能驅逐戎狄幹了一樁好事,又可以與大唐重修舊好,何樂而不為?一番話說動了回紇頭領。這時僕固懷恩暴死野外,叛軍群龍無首,吐蕃得知回紇已答應和唐軍聯合的消息後,連夜逃離戰場。回紇兵和唐軍在後面一路追趕,郭子儀大軍押後,在靈武一役打破吐蕃兵十餘萬人,其中斬首五萬、活捉一萬,截回被其所掠士女四千人,繳獲牛羊馬匹駱駝無數。

此一役基本保證了唐朝西北部的安寧,以後如有少數民族犯邊的情況,朝廷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請郭子儀出馬,最終的結局總是能夠聽到大捷。由於功勳功勳顯赫,郭子儀受到滿朝文武大臣的敬仰,甚至那些刻意排擠過他的宦官們也不得不向他討好。在他退養到時候,他還總是不忘國家邊關大事,一方面他要親自訓練能戰之士,把自己的戰爭經驗傳下去,另一方面他表示要辭去身上的職務,為賢者讓路。

「讀通鑑」戰神級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獻壽圖

又過了十來年,唐代宗也去世了,唐德宗即位。賜郭子儀封號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攝冢宰,把食邑增加到二千戶,很多子弟女婿都都拜了官,可以說是得到了歷史上一個臣子所能得到的一切榮譽。建中二年(781年)夏天,郭子儀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臥病二個月之後去世了,享年八十五歲。

郭子儀為什麼不僅收到當時人的尊敬同時也受到後人的敬仰?大概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他以武狀元出身,一生的官爵和封賞都是憑著他赫赫的戰功得來的,讓人欽佩;二是歷事四朝皇帝,不管命運順逆都能做到忠心耿耿,是舊時代官員的典範;三是他的軍事才能和智慧,都能讓後世崇拜;四是他能進能退,淡於名位,嚴於律己的精神,也是傳統社會士大夫的楷模。

「讀通鑑」戰神級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