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后,朱可夫请求围歼德军,最高统帅部为何拒绝?

库尔斯克会战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会战,这场大战之前,德军刚刚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大胜苏军,苏联失去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战争主动权。因而库尔斯克会战在战前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如果苏联此战继续失败,连美国都会感到绝望。

战前全苏联作战部队的总人数达到了660万,坦克1万辆,火炮10.5万门,作战飞机1万多架;

德军以及盟友意大利等国在苏联作战的总兵力达到了550万,坦克5850辆,炮5.4万门、作战飞机3000架。

库尔斯克会战后,朱可夫请求围歼德军,最高统帅部为何拒绝?

苏联自开战以来,首次在战场总人数上超过对苏作战的纳粹军人人数,此前由于屡屡被击溃大军团,苏联的可作战军队人数始终低于纳粹军队,往往是刚刚组建一波,此前的一波就被击溃了。

然而此时此刻,苏联不仅人数上占优,军工业也全面启动。莫斯科保卫战前,朱可夫向最高统帅部两次申请区区200两坦克,统帅部根本拿不出来,最后只能用额外给朱可夫一个集团军来弥补战斗力。如此一来军队虽然有防御能力,机动性却非常不足,只能被动挨打,无法使用反击来有效威胁德军。

然而到了库尔斯克会战的时候,苏联的T34坦克已经多到自己看了都发慌的地步。

库尔斯克会战后,朱可夫请求围歼德军,最高统帅部为何拒绝?

这种情况下,其实库尔斯克战役的结局已经可以被预料了。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德军曼施坦因元帅刚刚在哈尔科夫击溃几十万苏军,强烈反对发起这次大会战,然而上司的命令很坚定,只能硬着头皮强上了。

倒霉的时候喝凉水也塞牙,一名德军士兵在战争爆发前2天被苏军抓到,并且坦白了一切----朱可夫得知了曼施坦因的准确进攻时间,于是提前对德军发起炮击,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德军雪上加霜。这场大战中,德军虽然投入了先进的“豹式”坦克,然而朱可夫却下令步兵冲在前方----若论单打独斗,坦克十分忌惮步兵近身,因为坦克顶盖由于透气、逃生等原因,作战时不会上锁,步兵跳到坦克上,一枚手榴弹就能将坦克仓里的人全部炸死。

与此同时,苏军的T34也与德军坦克近身狗斗,德军的火力优势不能发挥,而苏军却拥有数量上的优势,苏联士兵们为了防止德军逃跑,甚至不惜一死,驾驶坦克撞向装甲厚度远远领先的德军坦克。此时的苏联空军也极具优势,T34群拖住了德军,苏军战机在德军坦克头顶疯狂的倾泻炸药。

库尔斯克会战后,朱可夫请求围歼德军,最高统帅部为何拒绝?

这场战役长达50天,德军损失50多万人,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700架飞机,精锐家当损失近半。上千辆苏军坦克与德军坦克死死的顶在一起,互射的炮弹将彼此打燃,来不及逃脱的士兵们烧焦的尸体遍布战场。

这场战争胜利后不久,莫斯科打响了卫国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胜利礼炮,以示庆祝。

苏军此时的生产能力已经全力开动,而德国境内经济已经崩溃,几乎造不出什么像样的武器了。这个时候,朱可夫和华系列夫斯基两位元帅向苏联最高统帅部提出,他们完全有信心全歼此刻还在奥廖尔的德中央集团军主力。这支军队是德军坦克师的象征,最初由“德军装甲之父”古德里安大将从30年代就开始打造。

然而最高统帅部却拒绝了两位元帅的建议,并且回复他们: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将德军赶出苏联境内,我们未来要在德国境内将他们围歼。

库尔斯克会战后,朱可夫请求围歼德军,最高统帅部为何拒绝?

从军事上讲,敌人孤军深入,自己一方优势极大的情况下,正是围歼的好机会;如果放虎归山,未来再围歼,必然付出数倍的代价。最高统帅部是怎么考虑的呢?

实际上,如果德军主力在苏联境内被歼灭,那么德国没有可用之兵,首先可能会导致希特勒向美英联军投降,其次,即使希特勒拒绝向盟军投降,美英联军已经于几乎同一时间在西西里岛登陆,失去了军队的德军将很快被美英占领,苏联将白白失去胜利的果实。

​(苏联特工曾经有机会刺杀希特勒,被最高统帅部叫停,理由是“死希特勒比活希特勒更可怕。”原因就是当时的纳粹德国自二号人物戈林开始,到我们所熟知的隆美尔、曼施坦因等人,都试图向盟军投降,只有希特勒利用自己的声望拒绝这一方案。)

事实上,德国二战后经过了两次投降仪式,他们最初草草的向美英法盟军投降,随后已经占领柏林直达易北河的苏联强烈不满,德国只能进行第二次投降仪式,向苏联和盟军投降。可见,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担忧不无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