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人形」的導購機器人,或並好使!AI導購,也許別的形態更適合

導購機器人,被設計成“機器人”的外觀,很有科技感。有的可語音對話導購,有的依然得通過觸摸屏幕、或按鍵操作。剛開始,都會持有新鮮感,但用個幾次,就覺得沒意思了。

“化人形”的導購機器人,或並好使!AI導購,也許別的形態更適合

這種“導購機器人”,或許,只模擬到了導購員的樣子,卻沒能很好的實現導購的效果。機器,或許還是太笨,聽不懂顧客的意思,沒能起到很好的指引效果。

導購,需吸引“注意力”,線下購物,語音導購比圖文導購更適合。信息需要對方“關注”才有意義,聲音,可強行傳達給顧客,吸引“注意力”。(當然,有的導購機器人,確實也吸引到顧客的“注意力”了,不過只是起到了營銷的作用!)

打個比方,很多人購物,一般都喜歡先自己看,有疑問再找導購。有些顧客,是不太“信任”導購的,或者比較煩導購的(背後原因很多),甚至,是看都不會看導購一眼。但是,一名優秀的導購,或許可以用一句話,讓顧客接受導購的指導(也許,還是在你愛答不理的情況下,吸引到你)。

“化人形”的導購機器人,或並好使!AI導購,也許別的形態更適合

慢熱型客戶,被熱情打動,慢慢才會接受指導,機器太冰冷。

熱情的態度,極強親和力,這些是冷冰冰的機器人很難做到的。對於慢熱型客戶,基本就全靠態度,慢慢讓顧客產生好感。當然,這還需要很高的“情商”,不僅要有外在,還得用對方法,這些都是機器人難做到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需要不同的方式進行購物指引,非常複雜。

目前,機器導購,想取代人,挺難!但還是有其他的“形態”。

不得不承認,目前的AI導購,還不是很智能!語音對話,都沒辦法非常順利的進行下去,更何況,去抓取顧客需求,揣摩顧客心理,做出合適的推薦。這是當前的技術缺陷,一時半會是難突破的。

當然,有的導購機器人,並不是靠語音,而是傳統的按鍵操作,又或者是觸屏操作,這種人機交互,更多是基於圖文,其在實現“導購”上,有一定的劣勢。當然,有劣勢,也有一定的優勢。

傳統人機交互的導購機器人,在技術上要成熟不少,當然,不停的播放圖文和視頻,跟著人家屁股後面,人家看都不看,一點用都沒。一般都會固定擺放,更像是一種工具。不過,這種“工具”,依然是很難懂用戶的,即使有很強的算法,在拿不到更多用戶信息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展現其“實力”。

“化人形”的導購機器人,或並好使!AI導購,也許別的形態更適合

憑藉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裝在手機裡的應用,或許是當下比較合適的一種方案吧。

早先的“千人千面”,或許可以算是一種智能導購方案吧。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內容爆發式發展,以內容做導購,顯然效果更好。

不過這種方式的導購,沒辦法“強行吸引注意”,也只有在用戶有需求,且非常信賴導購系統時,才能“吸引”到用戶。當然,朋友圈以及自媒體的誘導,或許也吸引到了你,但和導購是有區別的。

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喜好,可以展示不同的導購內容,多些可選性,多幾種理由,或許就有一種是最合適的。

AI內容導購,幾個電商平臺也都有涉及,不過大部分內容都以“人創作”為主,只是做智能的分發和推薦。或許,更智能的“創作”出導購內容,才更適合做導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