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創業13年,身家90億,中國「網際網路併購之王」的傳奇成長史


出道創業13年,身家90億,中國“互聯網併購之王”的傳奇成長史




2015年,美國財經雜誌《彭博市場》公佈了第五屆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時任美聯儲主席耶倫位排第一,第五是巴菲特、第六是奧巴馬,而包凡位列第22位。

互聯網的江湖流傳這麼一句話,“如果你還沒有聽說過包凡,或者包凡沒有聽說過你,說明你的業績還拿不上臺面。如果你需要包凡服務了,那麼恭喜你,你即將邁入獨角獸行列。”

的確,作為華興資本的創始人,包凡出道13年來,已經完成了200多宗交易,交易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可以說,你能夠想到的互聯網交易都有他的影子。

回顧包凡的成長曆程,既沒有高人指點,也沒有所謂的貴人相助。那麼,他到底是靠什麼成為併購界的“風清揚”,得以縱橫江湖的呢?

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包凡17歲進復旦,23歲進入摩根,27歲去瑞士信貸,30歲擔任亞信科技的首席戰略官,那可是我國互聯網企業的鼻祖。

正是在亞信的4年,包凡先後參與了亞信科技收購廣州邦訊科技、太平洋軟件、聯想集團IT服務業務等項目,戰略決策能力日漸爐火純青。

那四年正是我國互聯網登上舞臺的四年。新浪、搜狐、網易等爭前恐後去敲納斯達克的門,“不用看誰臉色,沒有第一桶金的原罪,更沒有不可告人的幕後故事”。

也就是在那4年,包凡與王志東、張朝陽、丁磊、馬化騰、馬雲、李彥宏、李國慶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那個時候出來混的,不是行業的第一就是第二。”

那四年,正處於我國互聯網崛起的前夕,電子商務、網絡遊戲、視頻網站、社交娛樂等接踵而至,宣告了新經濟的到來,“年度增長率達到200%以上,在傳統產業是看不到的。”

一切才剛剛開始。優酷網的古永鏘還在搜狐擔任COO,360的周鴻禕剛把3721賣給雅虎,美團的王興創立校內網僅僅一年,土豆的王微還是貝塔斯曼的總裁。

二、當機立斷,36歲選擇重新開始

也下海搞個互聯網公司?不過很快就被包凡否掉了,“他們乾的事不一定是我能幹的事,我沒有那種熱情。”

包凡的熱情在投行!

但是一無錢,二無關係,搞哪門子投行?

要知道,當時的那些競爭對手如摩根士丹利、高盛、中金、中銀國際、哪個不是非富即貴?

2004年,我國有11家互聯網公司在海外上市,全部都被國外的大投行瓜分了,“盛大和騰訊的主承銷商是高盛,51job的主承銷商是摩根、Tom在線的承銷商是摩根與花旗銀行。”

可包凡偏偏不信邪,“除了IPO環節外,還有很多業務可以做”。於是2004年春天,他在北京建國門外大街21號的國際俱樂部飯店租了一個20平米的房間,取名China Renaissance,直譯過來就叫“華興”。

成立公司容易,問題是如何邁開第一步呢?

收購不良資產?當時,市面上絕大多數業務都被信達、東方等4大資產管理公司壟斷了,別說吃肉,包凡就是喝湯都喝不到。

做諮詢顧問?倒是可以發揮包凡在投行工作過的優勢,但是一試水,發現與做投行完全在兩個概念“天天求爹爹告奶奶”。此後,他還嘗試搞天使俱樂部,將“天使投資”模式化,可惜都無疾而終。

直到半年後,包凡思路才逐步清晰,那就是“投行+投資”的模式,“做交易顧問,同時也是小規模參股者,”並把重點放在3個細分領域,即科技、媒體和通訊以及醫療保健和消費品。

三、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沒有想到一出山就碰到了騙子。那是一家紅極一時的服裝零售公司“賣尾貨的,自己有很多商業地產,不用付房租,”也是包凡以前一個老客戶介紹的關係,需求是融資3000萬美元。

不過包凡每次問那位老闆,“一件衣服利潤多少?”“庫存怎麼樣?”那位老兄卻總顧左右而言它,“不要問那麼多,幫我把錢搞過來,我肯定把錢賺回來。”

然而,就在資金差不多要到位的時候,人卻突然消失了,公司也不要了。直到3個月後,包凡才知道,那老闆欠了銀行3個多億,融資3000萬美元就是為了填補銀行窟窿的。

包凡嚇了一激靈。

痛定思痛,他總結出投資更看重的是人,“人比商業模式重要,人比市場規模重要,”並總結出投資創業者的三要素。

第一、創業者要有激情,沒有激情,就不能組建優秀的團隊。

第二,要誠實,創業者可以對項目適度包裝,但是不能顛倒黑白。

第三,要有趨同的價值觀,估值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投資者與創始人價值觀要相同。”

此後很快就開胡了,第一個客戶來自中星微。為顯得體面,包凡特意把鄧中翰約在國際俱樂部的一樓大堂。

結果兩個人一見如故,當鄧總得知包凡在摩根士坦利、瑞士信貸先後工作過,立馬就把私募融資任務就交給包凡,同時告訴人力資源,“不要再招聘CFO了,讓包凡兼職幹一年”。

四、酒是糧食精,越喝越精神

包凡本人嗜鬥、嗜拳、嗜車,痴迷一切極限運動,他的用人理念也非常有意思,選人主要看三氣,“勇氣、義氣、骨氣。”

在包凡看來,創業就是一幫兄弟混社會,“跟我一起混的這幫兄弟姐妹在業內是最優秀的,房子是最大的,車子是最好的,小孩可以去最好的學校,這樣我就很有面子。”

工作中,包凡總是連軸轉,“上午兩個會,下午四個會,再加上午餐會、晚餐會和夜宵,平均每天七場。”

工作之餘,員工會連續幾個週末都泡在包凡家裡,“打麻將、喝酒”。包凡酒量很大,每次喝酒不喝倒幾個就不叫喝酒。

跟客戶也是這樣,“非工作時間喝喝酒,把友誼先建立起來。”勸酒,是包凡的一大殺手鐧,“酒是一定要喝的”,因為在酒精的麻醉下,男人總是更容易卸下防備。

2005年,包凡通過喝酒結識了光線傳媒的王長田。雖然雙方几次談合作都沒有結果,但買賣沒做成,卻成了朋友。

後來包凡入股光線傳媒,光線一上市讓他獲得了30倍的投資收益,“如果一筆一筆地做生意,所得顧問費會遠遠小於股票的收益。”

包凡和土豆網的王微就是美國的一門課程中認識的,當時王微剛剛開始做土豆。而後土豆網融資、和優酷合併,擔任財務顧問的自然是華興。2013年王微創立追光動畫,華興也參與了投資。

從此,包凡總結出成功之道,“找到國內頂尖的企業家,與他們在創業初期建立關係,並伴隨一路成長,不斷壯大。”

見得企業家多了,包凡也練出一雙火眼金睛,“5分鐘做出決策,是否值得交往。”如果五分鐘之內還判斷不出,包凡就覺得是浪費時間,十分鐘後肯定拍屁股走人了。

整個2005年,包凡做成7個單子,而到2006年,華興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新星,陳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資4800萬美元、李國慶的當當網第三輪融資2700萬美元、360的第二輪融資2500萬美元,包凡都是獨家財務顧問。

五、人品好,業務就好,做啥成啥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中,全球投行業務都啞了火,很多境外投行紛紛撤出中國,包凡也一樣,全年只做了四、五個單業務。

但是,他卻從“危”中看到了“機”,並果斷從“投行+投資”轉型為全業務投行,並佈局證券業務。

此後2012、2013年,包凡的重點就拿香港和美國的券商牌照。他認為大投行主要解決股票認購的“廣度”問題,自己則主要解決“深度”問題,“基石投資者越來越關鍵”。

因為2008年以後,IPO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私募融資,“前10個人決定了股票做不做得成、定價在哪兒。”而這恰恰就是包凡的長項,“一直都是做私募,客戶關係非常穩定。”

第一個IPO項目是郭去疾的蘭亭集勢,早在郭老大擔任谷歌中國首席戰略官時,就與包凡經常在一起喝酒,這回有了好事自然忘不了包凡。

其實主承銷商是瑞士信貸,包凡只是副承銷商,但是包凡那邊的基礎客戶卻為蘭亭集勢帶來超過融資額三分之一的訂單,“朋友們相當給面子。”

2014年華興迎來大爆發,完成了近50個私募融資及併購項目、7個IPO項目、2個可轉債項目,總交易金額超過110億美金。

前8個月,在中國公司赴美IPO承銷商中,華興資本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瑞銀集團,超過瑞士信貸和美銀美林。陌陌上市給包凡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當時華興是6家承銷商中唯一的一家中國投行。

六、巔峰時刻就是孤獨求敗的時刻

你知道的,產業併購是投行業務中最難啃的骨頭,需要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與客戶有基本的信任,同時對技術能力、方案設計能力以及流程把控要求都很高。

但是,包凡的字典裡只有兩類人“能搞定和搞不定的,其他都是藉口。”

2015年我國併購界,完全就屬於包凡,屬於華興。那一年,他做成了滴滴快的、58趕集和美團點評合併三大單,“滴滴快的用了21天,58趕集耗時六週,美團點評用了兩個星期。”

包凡的秘訣就是不出手則已,出手必一劍封喉,“必須在創始人變卦之前,把事情搞定。”

滴滴與快的之間的談判,包凡擔任了兩家共同的財務顧問。2015年2月12日,談判進行了整整十三個小時,但是在股權方面,誰也說服不了誰,就此陷入僵局。

這時候,包凡使出一招“關小黑屋”的殺手鐧,“套房都有小房間,談的時候單獨和一方去談,把最根本的訴求挖掘出來。”

2月13日,包凡乾脆把話挑明,“一個背靠騰訊,一個背靠阿里,如果在幾千萬美金或者幾億美金的級別上,雙方都打得起這場仗,現在打到數十億美金,再打下去還有意義嗎?”最後包凡拋給程維、柳青兩句狠話,“吃的喝的管夠,但是搞不定別想出門。”

此後,你知道的,2月14日我國最大的兩家打車原件公司實現了“情人節計劃。”

而搞定美團與大眾點評靠的是聲東擊西的策略。2015年9月的第二週末,在香港維多利亞一個海景房,包凡張羅了一桌飯局,把美團網的王興、大眾點評的張濤叫到一起,大夥把酒言歡。

剛開始三人大談特談宏觀環境、經濟走向,王興與張濤聊得很開心,當然,那是包凡的另一策略,“一定要想出第三個變量,轉移注意力,”然後就是喝酒。

酒到半酣,兩位當事人從酒桌下來,回到隔壁的談判桌上,中間談崩了再回到酒桌上,反覆了3個來回,到凌晨三點,酒喝得差不多了,大夥談判也累了,最後凌晨4點達成了這樁估值超過150億美元的交易。

當然,最難的是58與趕集的併購。2015年4月交易前一週,包凡每天都要從夜裡十一點談到凌晨四、五點,白天再找出兩個公司的需求共同點與差異點,修改條款,晚上繼續開會。

最激烈的時候,包凡通知雙方凌晨一點開會,58的律師只好連夜從香港飛到北京。

別看58的姚勁波很傲氣,對包凡卻很服氣,“他對中國的人情和西方規則都門清。”4月13日深夜,趕集的楊浩湧帶著8位投資者與姚勁波談了20個小時,幾乎一小時談崩一次,滿地都是砸碎的酒瓶子。

凌晨1點,趁著楊浩湧再一次砸酒瓶子的功夫,姚勁波趕緊給包凡發條微信“怎麼辦?”沒有想到包凡只回了三個字,“別幹了。”老姚一看氣壞了“必須幹到底”,結果凌晨2點就傳來了好消息,“事成了。”

第二天,包凡卻對老姚說,“我沒有激將你,當時真的覺得條件對你太苛刻。”

勸人散的事,包凡幹過不只這一次。當年360要買搜狗,包凡和搜狐的財務總監見了幾十次面,前前後後折騰了大半年,最後一分鐘卻勸周鴻禕別幹了“成本太高、風險太大。”有趣的是,中介費沒有收成,兩人卻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周鴻禕被稱為互聯網界的“鬥士”,屬於那種打得過要打,打不過也要打的人,而包凡則為了打架不吃虧特意去學拳擊,所以兩個人屬於絕對的“氣味相投”。

2006年,包凡幫周教主做B輪融資時,並沒有多少人看好老周。包凡卻堅信老周是個人物,“只要他想幹,一定能幹成,只是時間問題”。

“為什麼信任包凡?因為他不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做事,而是先考慮客戶利益。”21世紀不動產的盧航進行第二輪融資的時候,抱著半信半疑的心理找到包凡,結果3個月之內,見了10多個投資人,最後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搞定了5200萬美元的融資。

“底線必須有,如撒謊、故意做局、暗地裡操控,這種事絕不能幹。”或許正因為守住了這條線,包凡才可以跟所有的人做買賣。

正因為如此,包凡成就了史上最經典的案子——和京東的連續合作。

劉強東你知道的,霸氣得不行,“不想做‘中國的亞馬遜’,京東必須就是京東”。但是,京東快速擴張的背後,是連續五、六年高達十幾億美元的虧損,很多投行大佬都質疑過京東“存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唯有包凡大聲讚美,“老劉是個很江湖的人,我也是個很江湖的人,我們都很講義氣。”不過義氣歸義氣,生意是生意。

2008年認識劉強東那會,包凡也覺得不靠譜,2次放棄同京東的合作,但是經過3年的觀察,發現每次劉強東都說到做到,而且還超過不少。於是2011年,包凡促成了DST、老虎基金等機構對京東高達15億美元的融資。

這一合作不要緊,2014年騰訊戰略投資京東,包凡又被劉強東欽點為財務顧問。“最難的是兩家公司的戰略訴求當中有很多矛盾,大家必須把最原則、最核心的部分談攏。”不過,事情比想象的順利得多,從春節前開始談,到3月份就談定了,僅僅用了兩個月。

2014年5月22日,包凡出現在時代廣場4號納斯達克直播間,他是來觀禮京東上市的,所以特正經穿了深色西裝、打了領帶。敲鐘的時候,劉強東朝臺下大喊,“老包,你也上來。”

要知道,京東IPO的聯席主承銷商一共6家,另外5家全是美林證券、瑞銀證券等國際投行,華興資本是唯一的一家國內本土投行的。而就在6天之前,包凡剛參加完聚美優品在紐交所的敲鑼。

京東上市當天的收盤價為20.90美元,市值達到286億美元,您說包凡賺到多少承銷費用?

2015年,我國私募市場融資有4100起,融資額500億美元,而包凡完成私募融資項目就有59個,金額近120億美元,佔私募融資總額的24%,佔全球互聯網私募融資的10%。

包凡併購完成13個併購項目,交易額近3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980億),包攬2015年中國互聯網併購的前三名。

近10年來,包凡先後完成了200多宗交易,標的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可以說,他無處不在。

到了2016年,包凡已經不滿足於美國市場。在他看來,在美國上市是在別人的門口混飯吃,“A股才是主戰場”。當年的4月22日,好消息傳來,“包凡聯合光線傳媒,還有無錫群興,獲准成立華菁證券。”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2018年9月27日,華興資本在香港上市,包凡的身價一舉達到90億,突破100億指日可待。目前,華興在北京、上海、香港和紐約共有超過250名員工,包凡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番。

所以,精彩仍在繼續,讓我們祝福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