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很不規則?不是方方正正的?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很不規則?不是方方正正的?

假如,現在你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宰相,全國地圖現在就攤在你面前。好,請你負責劃分行省的疆界,你會怎麼劃分?

最容易想到的原則,就是按照大山和河流的自然分界線去劃分。因為這樣畫出來的區域,同一省的居民交往更方便,生活更便利,管理起來成本也低。

這種劃分原則,是有一個專有名詞的,叫“山川形便”,按照方便的原則根據山川的自然形式去劃分。你看現在中國的省份,如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大原則就是這麼劃的。

但是,如果你只知道這個原則,就麻煩了。因為山川形便,方便居民生活,也方便軍閥割據啊。

所以,第二個原則,又出現了,叫“犬牙交錯”。就是故意破壞自然地理的疆界。比如,河南省,那顧名思義就應該都在黃河以南啊,不,自古以來,河南省都有一部分在黃河以北。有的時代甚至深入河北內部。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很不規則?不是方方正正的?

長江也是同樣的安排,沿岸各省絕不會嚴格劃江而分,而是一定會兩岸交錯。這樣做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利用長江、黃河這樣的天然隔絕線割據自立。

哎,這是什麼道理呢?怎麼在地圖上彎一下,就能在軍事上起作用呢?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秦朝征服了嶺南地區,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之後,沒有完全按照南嶺劃界,而是故意把南嶺以南的桂陽縣(今廣東連縣)劃歸北邊的長沙郡,而把南嶺以北的一部分劃歸嶺南的象郡(今廣西)。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很不規則?不是方方正正的?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這個劃法非常英明。秦末天下大亂,趙佗趁機在兩廣地區割據了,建立南越國,當時也沒辦法,事情就這麼拖下去了。到了漢朝,趙佗給漢文帝寫信,提出完全按照南嶺劃分邊界,漢文帝打了個哈哈,婉言謝絕了。為啥?因為當時,漢朝的國力還不夠強,還不足以收復南越。

到了漢武帝時,國力強盛了,可以發兵平定南越國了。其中一路主力漢軍正是從長沙郡內的桂陽縣發動攻擊。桂陽縣位於南嶺以南,南嶺這個天險也就失去作用了。你管不到這裡,我在這裡做軍事準備,你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後來,漢軍短時間內攻入南越國,消滅了割據勢力。

你看,讓行政區劃和自然分界線不一致。看上去錯得很荒唐,也一定會妨礙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管理起來也不方便。但這種刻意的錯,背後有著深謀遠慮的政治目的。

攤開中國地圖看看,會發現符合“犬牙交錯”原則的省區劃分實在不少。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很不規則?不是方方正正的?

四川的地理環境相對孤立,群山環抱一個富饒的盆地,很容易有獨立傾向,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解決辦法就是把在自然地理上更應該屬於四川北部的漢中劃歸陝西。

這樣一來,四川北部門戶大開,秦嶺不再成為屏障。如果四川有獨立傾向,中央軍隊可以從陝西漢中一路南下,輕鬆平定叛亂。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很不規則?不是方方正正的?

陝西因此成了一個“三截”省份。北部的陝北,中部的關中平原,南部的漢中。這三個部分氣候、文化、習俗甚至語言都差別很大,但卻被故意合併在一個省中。

更典型的例子是江蘇、安徽這兩個省的由來。

剛開始沒有這兩個省,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定都南京。以南京和他的家鄉鳳陽為中心,劃了很大一塊區域,作為首都的直隸省,史稱南直隸省。清朝建立以後,這裡改稱江南省。

江南省是當時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時,江南一省上繳的賦稅額就佔了全國賦稅總額的近三分之一。不僅經濟富裕,江南省的文化也很發達。科舉考試,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往往會佔全國的將近一半。民間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的說法。

你江南省這麼強,朝廷當然就不放心了。為了防止有人利用江南省割據造反,清朝皇帝決定將江南省一分為二。

這件事是順治十八年(1661年)辦的。注意,關鍵問題來了,這個一分為二一定要豎著分,而絕不會橫著分。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很不規則?不是方方正正的?

為啥?你想,江南省雖然富裕發達,但內部也和中國整體一樣,南富北窮。如果橫著劃分,以後南北兩省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國家整體結構也會因此受破壞。而豎著劃,分成東西兩個省,就讓兩個新省都同時有南邊一塊北邊一塊,這就均衡多了。

於是,江南省就被豎著一分為二。東側的部分,取其中兩個城市江寧(也就是南京)、蘇州的各一個字,稱為江蘇;西側的部分,取其中兩個城市安慶、徽州的各一個字,稱為安徽。這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來歷。

當然,豎著劃分在解決了整體結構的問題同時,必然帶來一些新問題,比如江蘇省內南北經濟差距很大,蘇南人往往看不起蘇北人。但這些問題相比較國家整體結構不穩固來說,要小得多了。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很不規則?不是方方正正的?

聽到這裡,你就明白了,行政區劃問題,不是個小問題,它關係到能不能成功建構一個超大型國家組織,中央能不能在不動用軍事力量的前提下就對地方勢力有制約能力。所以,這不是個管理問題,這是一個典型的國家構造問題,也就是“憲制問題”。

這種智慧,哪裡是制訂一部憲法,然後遵照執行那麼簡單。這是我們祖先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一點點摸索、一點點修正,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有了挫折就吸取教訓,這麼慢慢積累出來的。選自羅胖的邏輯思維大國憲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