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黄埔系“八大金刚”头把交椅,靠实力打出来,张治中排最后

指这个政府的组成人员、他所代表的群体的综合素质,以及政府的民主执政理念。笔者认为,从这三个维度来看,国民党至今还没有被超越。也正是因为如此,国民政府蒋公是中国历代“亡国之君”中结局、从客观的维度来定性,其实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精英政府,何谓精英政府?主要是下场最好的一个,这需要十分的厉害,才能做得到!也可以说,红太阳一生没有被任何敌人打败过,但他最终并没有完全打倒介公(介公比毛公长六岁)。三民主义精神至今犹在!


蒋介石黄埔系“八大金刚”头把交椅,靠实力打出来,张治中排最后


国民党部从来不乏能征惯战之人,蒋公手下就有著名的“八大金刚”:何应钦、钱大钧、顾祝同、刘峙、陈继承、陈诚、蒋鼎文、张治中。

中国工农红军有“朱毛”之称,国民党黄埔军校有“蒋何”之称。在当时,何应钦一度与蒋介石齐名。应钦生于贵州兴义县,1906年贵州开办陆军小学,规定每县保送一人,何应钦16岁时以兴义县第一名的成绩保养陆军小学,陆小毕业后又保武昌陆军中学,1909年赴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留学。


蒋介石黄埔系“八大金刚”头把交椅,靠实力打出来,张治中排最后


一路上成绩十分优异,学霸级别。到了日本振武学校后,与一个影响他人生深远的人成了同学,此人名叫蒋志清,也就是后来的蒋介石。“志清”、“介石”,“中正”都有一种硬朗、清疏、涓介、坚毅的风格,也还基本符合蒋介石先生的为人处事风格。

当年,蒋在振武学习炮科,何选学的步科,在学校几乎没有交集。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两人才返国,都在沪军都督陈其美手下干活。蒋是沪军第五团团长,何任都督府作训一等科员,在此期间两人也并无深交。两人的真正相知相遇是在黄埔军校。


蒋介石黄埔系“八大金刚”头把交椅,靠实力打出来,张治中排最后


蒋介石人生最有头脑最有远见而且卓有成效的事情,第一件当属组建黄埔军校。要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实他对此的洞悉比润之先生还要早噢,军人出身的蒋中正,早就认定,要成大事,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军队,牢牢把握住军队,就会成为当时中国说话最有分量的人。而且,这支军队必须区别于旧军阀,他们必须有新思想新信仰。这一点他也做到了,将“三民主义”渗透到黄埔精神中来,而且对于军事教官的选择非常严格。如此以来,总共二十余期的黄埔历史,为蒋公为国民党打造了中坚军事指挥力量。如果,国民党不败退,可以想象后来的黄埔也许成为中国的西点。

何应钦不烟不酒不嫖,军人风纪很好,以军校为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得蒋介石的认可,蒋在这些风纪方面客观来说也是自律得非常好的一个人。于是,蒋将许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何应钦处理,何见蒋对自己如此信任,愈加努力工作,带领下属刘峙、顾祝同等教官越干越出色。后来这一派系的人,都成为国民党中的中流砥柱,高层官员,也是最得蒋介石信任的人。


蒋介石黄埔系“八大金刚”头把交椅,靠实力打出来,张治中排最后


1925年1月,陈炯明兵逼广州,大元帅府成立东征联军,分路迎击叛军,何应钦率黄埔教导团沿广九铁路开进,担任攻击淡水城之主力,这是黄埔每次首次实战。初生牛牛犊不怕虎,第一团打得坚决、勇猛,拂晓攻击,正午全歼守军一个旅,缴枪千支。何应钦首战告捷,声名大振。

是年3月12日,何应钦部再次与陈烔明林虎之主力相遇,军史上称之为“棉湖之役”,此役是决定黄埔生死一役,要么是黄埔死要么是陈烔明消失。当时陈炯明部兵力十倍于何应钦部,双方不顾一切将一切战斗资源投入战场。何应钦亲率卫士队机枪排冲入敌军阵地,双方犬牙交错,险象环生,一直坚持到下午5时,黄埔钱大钧的第二团攻入敌军司令部,直入夜幕,敌军不支撤退。

蒋事后云:“棉湖一役,以教导团千余之众,抵御万余精干之敌,其危实甚。万一惨败, 不惟总理手创之党军尽歼,革命策源地亦不可复保。此战适当总理逝世之翌日,盖在天灵有以默相其成也。”蒋将3月12日作为纪念他与何应钦同生死、共患难的纪念日。从此,何在国军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蒋介石黄埔系“八大金刚”头把交椅,靠实力打出来,张治中排最后


1927年8月,孙传芳部反攻南京,当时南京只有警备师及第二十一师守卫,顶不住孙军攻势,三天下来溃兵麒麟门。何应钦深知此役若败,不但江、浙、闽、赣、皖重归孙传芳,北伐大业很难再有历史机遇,各方实力军阀也将不再卖“黄埔系”的账。于是,他再次亲率300特务营亲临前线,一举夺回东阳镇,稳定了溃败局面。此时,也幸好得到了白崇禧的支持,率泸杭一带军队反击孙部,前后夹击挫败孙传芳。此役军史上称之为“龙潭战役”。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何应钦任总参谋长,帮助蒋介石运筹方略,一举打败桂系;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蒋介石投入所有家底北上与与冯玉祥、阎锡山决战。


蒋介石黄埔系“八大金刚”头把交椅,靠实力打出来,张治中排最后


何应钦在武汉坐镇后方,指挥一堆杂牌军对付倾巢出动骁勇善战的桂军。桂军攻占长沙,直逼武汉,形势紧张。何以夏斗寅部死守岳阳,将火车全数开往武汉,又命溃败的何键部退入湘西而不退向武汉,形成对桂军侧翼的威胁不敢长驱直入武汉。最后以蒋光鼐、蔡廷锴两师,跟踪追击桂军后尾,以湘军李蕴珩部支援蒋、蔡,共同夹击桂军战略重地衡阳。双方势力反复争夺交错,最终,桂系兵败,丢失衡阳,元气大伤。这些,全凭何应钦运筹帷幄,没有让北伐的蒋介石分一点心,还派出三个师到津浦线支援蒋军主力作战。

军阀混战,强者为王。在很多何应钦式的“干才”的辅助下,蒋完成了北伐大业,统一的当时四分五裂的国家,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何应钦当之无愧坐上军界头把交椅——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长。

(敬请各位看官关注我的头条号,深情祝福各位好人一生平安,良心历史作品真情奉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