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日本公認的「軍神」,卻因打了一場勝仗,選擇自盡

他是二十世紀初日本公認的“軍神”,最後卻因為一場勝仗而自盡。

他是明治天皇生前託付重任的大臣,裕仁天皇的導師,卻在明治天皇死後不久就隨他而去。

這個集無數矛盾於一身的人,就是乃木希典。

此人是日本公認的“軍神”,卻因打了一場勝仗,選擇自盡

乃木希典1849年出生於日本東京,22歲在東京兵學寮(陸軍士官學校的前身)畢業後,被選為天皇的“親兵”,從此開始了軍事生涯。

乃木希典是非常傳統的日本軍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思想,這也正是他後來選擇自盡的根源。

1904年2月,日俄雙方為了爭奪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母港,在清朝遼東半島的旅順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在這場被稱為“世界上首次大規模現代化要塞戰”的戰役中,日軍的指揮官正是乃木希典。

一方面,能否順利控制旅順口,關乎到日後的軍事發展空間以及在中國攫取利益的便利,此戰之關鍵可想而知,甚至明治天皇都親自出面,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攻下要塞”;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場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與資本主義新貴之間的角力,剛剛崛起的日本能否擊敗沙俄,也意味著原有的世界體系是否需要重新劃分,因為除了日本以外,德國、美國也對已經瓜分殆盡的殖民地虎視眈眈,因此,有人將這場戰役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

此人是日本公認的“軍神”,卻因打了一場勝仗,選擇自盡

看到這裡,想必諸位也能猜到這場戰役的重要性了。作為指揮官的乃木希典,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是破釜沉舟,跟俄國人一決雌雄!

在這場戰役中,大量的新式武器被投入使用,雙方的傷亡也是空前慘重。據統計,這一戰下來,日軍戰死了59480名士兵,其中還包括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最終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俄國人敗下陣來,旅順口被日軍佔領,旅順戰役以日軍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然而,戰役雖然打贏了,但是付出瞭如此慘重的代價,這對推崇武士道精神的乃木希典來說,無異於一場恥辱。或許,喪子之痛他可以忍受,但是面對這麼多將士的傷亡,他難以原諒自己,因此,在戰役結束後,乃木希典寫下了一首絕命詩:

皇師百萬徵強虜,

野戰攻城屍作山。

愧我何顏見父老,

凱歌今日幾人還?

這首詩的意思說得很明白,我帶著將士們出來征戰,結果傷亡卻如此慘重,我哪還有臉回去見家鄉父老啊!

此人是日本公認的“軍神”,卻因打了一場勝仗,選擇自盡

(圖:乃木希典戰死的兩個兒子)

不過,這絕命詩雖然寫好了,但是乃木希典卻沒死成,為啥呢?因為明治天皇實在是捨不得這位愛將就這麼沒了。畢竟仗還是打贏了,而且乃木希典在軍隊裡威望非常高,如果他死了,影響可就太不好了。

但明治天皇也明白,乃木希典素來講究武士道精神,硬去勸他是不管用的,思來想去,明治天皇想了個主意,他給乃木希典下了一道命令:只要我還活著,你就不能自殺,等我死後,你幹什麼我就不管了。

除此之外,明治天皇怕他整天憋著,悶出病來,還給他安排了個差事,去給未來的裕仁天皇當啟蒙老師。當時的裕仁還不到10歲,他日後的很多思想,都是來源於乃木希典的教導。

就這樣,一直等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乃木希典才放下了包袱,在家裡切腹自盡,終年6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