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有义务当个“好人”?你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被需要”

你觉得有义务当个“好人”?你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被需要”

“我怕别人觉得我难相处。”

“我不希望造成别人的困扰。”

“我不想被讨厌。”

“我想保持好形象。”

你是别人眼中的“好人”吗?这些话你熟悉吗?美国心理咨询师Robert Taibbi认为这些是“善良的危险(The Dangers of Being Nice)”,并这样定义了“好人”:

“他们总是为别人设想周到,随时准备伸出援手;自愿承担别人不想接下的任务。他们对别人的感情变化很敏锐,选择退让而不与他人争辩。你甚至难以察觉他有何厌恶。 ”

#你有义务当个“好人”?

“他真的很需要我!”

“我不能拒绝,不然就没人帮他了。”

当你这么对自己喊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其实都是你自己想像出来的呢?

Taibbi以接触过的来访者为例,他认为许多人富有强烈使命感、把他人的情绪感受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其病根往往源于“自尊低落”。当你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和需要的价值,就会去承担别人的期望(无论这些期望合不合理),靠填补别人的需求来满足内心的空洞 。换言之,看起来是在满足别人的需求,其实是在满足自己“被需要的需求”。仔细想想,那些有求于你的人,有哪些是真的别无他法,非你帮忙不可?还是纯粹知道你不会拒绝,所以才想把事情丢到你身上?

你觉得有义务当个“好人”?你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被需要”

#当一个“好人”为什么危险?#

如果你总是那个好人,那么有潜伏在友好表面之下的心理危险正在侵蚀你,例如:

1. 负面情绪内化

永远善良的人并非没有情绪,而是把负面情绪内化了。所有不满的积累最终会演变成怨恨,伴随抑郁、焦虑的产生。

2. 自我批评

好人很明白,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责备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无法做得完美,辜负了许多人的期待。

3. 无私让你变得自私

当你对别人太好的时候,你会对他们产生同样不切实际的期望 。

“我对他这么好,他也应该要回报我。”

“我之前帮他这么多,这样的要求不算过分吧?”

而当别人不能满足你的期待时,你可能会变得愤怒和憎恨,无形中也变成一个自私的人。

你觉得有义务当个“好人”?你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被需要”

4. 无法建立良性亲密关系

你和身边人的亲密关系可能缺乏深度。你选择妥协,永远不说出真实感受和你真正想要的东西,缺乏诚实和亲密感而产生一种无冲突但肤浅的关系 。

5. 你会在懊悔中度日

你会对逝去的机会感到悔恨,后悔去做了别人期望你做的事却没有去做自己想要做的和私情。

当个好人是件好事,但不必奉为教条。比起无止尽的付出,建立明确的个人边界才是首要(这里有一篇关于“如何建立个人边界”的文章,请收走:你是时候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毕竟无法好好爱自己的人,别人也不会重视你。

聆云心理,一款专业的线上心理咨询app。建立个人边界,拒绝当烂好人,你值得被更好地对待!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聆云心理能助你更舒适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