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做家务,原来这么重要


教孩子学会做家务,原来这么重要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教孩子学会做家务,原来这么重要

文|梓霖

不久前,我看过一部叫《小花的味增汤》的电影,观看过程中涕零如雨。

电影的真实题材来自日本的一家人,爸爸安武信吾、妈妈千惠和小女儿阿花。婚前曾有乳腺癌史的千惠被医生通告不能要孩子.

因为怀孕会导致身体再次产生癌变,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做着“拼掉性命也要为丈夫生个孩子”的准备,毅然生下了阿花,却在阿花八个月的时候癌症复发。

当“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上”一语成谶,千惠开始思考:“该给女儿留下点什么,即便在以后没有她的日子里也能好好地生存下去?

用爱做遗产,教女儿做家务

癌症随时能夺走脆弱的生命,千惠意识到越来越弱的自己不可能再陪女儿走很远的路。

于是,她在网上开通了一个博客—“早睡早起的糙米生活,和癌症、女儿,偶尔还有老公”,尽自己所能,记录点滴。“我没钱、没权、没地位,死之前完全不知道该给女儿留下什么。

想了想,我只能教她做饭、做家务,让她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能好好地活下去。”这是她作为一个将不久于人世的母亲最真实的想法。

阿花两岁时,千惠就开始教她如何洗自己的袜子,女儿的小手搓的通红,把还没清洗干净的袜子晾在太阳下,千惠看见了没有帮忙,而是笑着鼓励。

在她看来:“教孩子做事时,不发言,不帮忙,最重要的是让她学会独立思考和体会。”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她都教孩子亲力亲为。

比如,叠衣服的时候,要怎么交叉,袖子要放在哪里。比如,打扫的时候,扫地拖地哪个先,拖把应该怎么用。


教孩子学会做家务,原来这么重要


在阿花4岁生日的时候,她送了女儿一条围裙—她决定教会孩子如何切菜做饭。看阿花用刀的样子,千惠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可还是忍住没出声,也没伸手。

终于,阿花学会了洗蔬菜、水果,根据父母和自己的喜好,榨不同口味的蔬果汁,学会了煮糙米饭。这个四岁孩子亲手制作的美味,有时候会被误认为是妈妈的杰作。

妈妈用爱“逼”出来的女儿成了爸爸最贴心小棉袄

不久,千惠辞世。信吾迷迷糊糊颓废了一个月,看不见未来的感觉,太难熬了,不知道该怎么带孩子,每天只知道用酒来麻醉自己,晚上只能看着妻子的遗像掉眼泪。

直到外婆将花花送回家,那天早上,信吾在厨房门口发呆,想着给女儿做早饭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女儿阿花却不动声色地走向厨房,搬个小凳子,取出菜刀,把豆腐放在小手上,慢慢地切起来,准备好食材,然后开火……做了一碗味增汤。


教孩子学会做家务,原来这么重要


从此,她每天做饭,洒扫,自己上学,自己照顾自己,爸爸下班回来晚的时候,她会为父亲做好晚饭,并留下小纸条:“这是阿花为爸爸做的饭哦,米饭和小菜,爸爸你要勇敢的坚强起来哦。”

慢慢的阿花长大了。成了学校的美食达人,她带给同学的便当,被称赞“有妈妈的味道”。

周末,她会去料理学校上课。她对自己的爸爸说,“当我做饭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不说别人的坏话,不忘记微笑,当然,这也是妈妈教给我的”。


教孩子学会做家务,原来这么重要


花花有的时候也会想哭,但是想到妈妈和爸爸,花花就不哭了,在女儿的感染下,信吾重新振作,整理妻子生前博客上对生活点滴的记录,著成书,之后这本书被陆续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

阳光且独立,温暖且坚强,是花花身上最吸引人的闪光点。

爱不等于溺爱

对比这个令人惊讶的女孩,令人瞠目结舌的是48岁还宅在家里的“海归”。

自2012年毕业后回国,因为与社会格格不入,就再也没工作过,整日宅在家里,靠自己82岁还患有尿毒症的老母亲一些微薄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


教孩子学会做家务,原来这么重要


这位年仅50的“孝子”将自己遭遇种种不顺心的责任都推在了母亲身上,而这位阿婆也承认,从小对他太溺爱,几乎一切都包办。

不仅导致儿子对她太依赖,也是导致儿子年龄一大把,却不能独立立足社会的主要因素。

惯子如杀子,三岁的孩子想要什么,得不到会以哭威胁,等他长大了,就会习惯性啃老了。

曾震惊全国的上海“留学生刺母案也是如出一撤,汪某为向母亲顾某索要在日本留学所需学费、生活费而搭机从日本东京回国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在机场内,汪某与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因上述费用问题发生不快,当其母明确表示已没有财力再供汪某继续在日本留学时,汪某便对自己亲生母亲行刺,并且构成重伤。


教孩子学会做家务,原来这么重要


“小祖宗,都依你”的教育方式在如今优胜略汰更加严重的社会无疑是在毁灭孩子,每一个孩都子应该被当作独立自主的个人来看待,管着而不是惯着。

居里夫人曾言:“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尊重等于满足孩子所需,信任等于放开孩子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