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考试,有能力还需有名气,懂得炒作自己才能进士及第

咱们接着上次来说唐代的科举。

唐代科举考试,有能力还需有名气,懂得炒作自己才能进士及第

等你都准备妥当,就可以开始向科举考试冲刺了。要想去长安和天下学子们同台较量,你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参加你所在学校的考试,获得了一定的名次,学校就会推荐你去长安参加考试;如果你是自学成才,没有学籍,也不要紧,可以先参加县里的选拔考试,通过了就再参加州府的选拔考试,如果又通过了,也可以去长安一试身手。

无论通过哪种途径,现在你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大唐的都城长安,但先别急,在进入考场之前,你还有两件事情要做,这就进入了第三步,叫做提交作品,结交人脉。

唐代科举考试,有能力还需有名气,懂得炒作自己才能进士及第

唐代的科举制虽然是历史的进步,但还是有一个问题,主考官的主观意志在考试中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进士科考试,考的主要是文学才华,才华这种事,有时是很难衡量的。这个时候,你这个人有没有名声,有没有名人“大V”给你点赞,就会在考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你到了长安以后,一定记着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向负责组织考试的礼部提交自己的作品,让主考官能够了解自己。比如,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皮日休,在参加进士考试落榜之后,就找了个地方隐居起来,把自己的诗文编成了十卷本,一共两百多篇,他再次参加科举的时候,就把这本文集往上一递,果然打动了主考官,于是成功考中了进士。

唐代科举考试,有能力还需有名气,懂得炒作自己才能进士及第

第二件事更重要,就是带上自己的作品去拜访名人“大V”,以争取他们的推荐,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有一个故事你一定很熟悉,大诗人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去拜访已经成名的诗人顾况,向他献上自己的诗集,顾况特别傲慢,就拿白居易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意思是,你的名字叫居易,但是长安的物价这么高,想要住在这里,可没那么容易。他一边嘲笑白居易,一边读他的诗,当他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的时候,立刻起身向白居易道歉,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住在长安也很容易了。后来顾况还在自己朋友圈里拼命推荐白居易,白居易顿时声名大振。

唐代科举考试,有能力还需有名气,懂得炒作自己才能进士及第

这里有一个问题,白居易为什么要去拜访顾况,还把自己的诗集送给他看呢?其实,白居易当时就是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想让顾况帮自己“点个赞”。而且这招确实奏效了,白居易出名以后,29岁就考上了进士。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五十少进士”吗?29岁的进士,在当时绝对是少年得志了。

唐代科举考试,有能力还需有名气,懂得炒作自己才能进士及第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白居易这么好运的,有的人就一直得不到赏识,连续落榜,最后为了博出位,就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行为,陈子昂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写出过《登幽州台歌》这样的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慷慨悲凉的意境,让无数读者产生共鸣。唐代的一部文人轶事集《独异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科举考试,有能力还需有名气,懂得炒作自己才能进士及第

陈子昂曾经连续三次科举落榜,第三次落榜以后,他失魂落魄地走在长安的大街上,看见有个人在卖一把胡琴,开价一百万钱,旁边很多人在围观,陈子昂顿时计上心来,当场掏出一百万钱把琴买了下来。围观群众看他这么土豪,顿时沸腾了起来,有好事者就去“人肉”他,得知这小子名叫陈子昂。陈子昂趁热打铁,就在长安城里到处发请帖,说我明天要举办音乐会,弹奏这把胡琴,约不约?城里的名流们都按捺不住好奇心,按时赶到现场,想看看这小子到底想干啥。大家到齐以后,陈子昂捧着那把胡琴说,其实我的特长并不是弹琴,而是文学,我的文章写得特别棒,但没人知道,至于这把琴,留着也没啥用,砸了算了。说完就把胡琴砸得粉碎,然后把自己的文集拿出来,发给在场的名流们。陈子昂的这场“行为艺术”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加上他的文章确实有料,于是他终于收获了名声,而且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

唐代科举考试,有能力还需有名气,懂得炒作自己才能进士及第

你看,有没有名声,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原来这么重要。如果你回到唐朝,即将参加科举考试,千万不要忘记提交作品、结交人脉这一步。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