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南不北的城市: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

对于中国,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不过,对于秦岭淮河一线附近的城市,比如江苏省淮安市、安徽省蚌埠市等,都可以称为不南不北的城市。当然,就河南省的信阳市,同样兼具南北方的特征,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

中国不南不北的城市: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


首先,早在西周时期,信阳地区因为处在中原的核心地带,所以分布着申、息、弦、黄、江、蒋、蓼等众多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伴随着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部分弱小的国家相继被兼并。特别是从公元前688年开始,楚国相继吞灭上述各国,委派县尹(尊称为县公)进行管理,设置了直属于楚国王室管辖的地方政权——申县、息县、期思县,这也成为信阳市地区设县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信阳地区长期被楚国所占领,不仅是楚国和中原国家交战的焦点,也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

中国不南不北的城市: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彼时,信阳的大部分地区属九江郡,境内设5县,即:雩娄县,治所在今商城县李集、西阳县(今光山县境内)、期思县(今淮滨县境内)、息县(今息县境内)、城阳县(今平桥区长台关)。对于刘邦建立的汉朝,基本上承袭秦朝的制度,今信阳地区仍属九江郡,不过郡县辖区缩小。到了三国时期,信阳地区属于魏国的管辖。三国及东晋末分别为弋阳郡、义阳郡的郡治所在地。

中国不南不北的城市: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


南北朝时期,信阳地区饱受战争破坏,并且分属宋、齐、梁等国家。到了唐朝时期,信阳地区为申州、光州,属淮南道。进入北宋这一历史阶段,州于宋初先后改称义阳军、信阳军,军治所不变,辖信阳县、罗山2县。今信阳地区分别属光州和信阳军。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时期,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光州始终属于宋金拉锯战南宋一侧,为南宋人民抗击金人南下的前沿阵地。清朝时,信阳州仍领辖罗山县。光州于公元1724年升为直隶州,辖光山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直隶河南行省,辖县不变。

中国不南不北的城市: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


最后,对于如今的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西临南阳市、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正是因为南北方文化、历史习俗的交融,形成了信阳独特的人文气质。在此基础上,河南省信阳市曾经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摘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等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