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在炒股中的優勢!

一、船小好調頭,對市場影響小,可靈活買賣

A 股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可以分為公募類、私募類、保險保障類、自營類和GJD類。截止2015年底,上述五種機構投資者資金規模約28萬億,相當於一年全國40%的GDP,持股市值約6萬億,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約30%!

搬出機構的巨量資金並不是嚇唬人,而是要告訴大家,雖然作為散戶資金量少,但是少有少的好處。船小好調頭,散戶看形勢不妙,拔腿就跑,在股價下跌的時候,只要肯割肉就能保有生存的力量,下次再戰;但機構就不同了,千萬上億的資金規模,股票沒砸出去,股價已牢牢地釘在了跌停板,我們看到股災的時候,很多機構回撤都特別大,不是他們傻,判斷錯了走勢,也不是不想減倉,而是航空母艦掉頭難,來不及撤退。

行情好的時候也是一樣,某隻股票被看好了,散戶滿倉買入下一單就行;機構可不敢,幾億資金買進去,散戶見此狀紛紛跟莊搶籌,股價一下就封了漲停板,機構有錢卻買不著好價錢。

總之,資金量決定了操作的靈活度。散戶資金少,來無影去無蹤,可以迅速買賣;機構資金規模大,買賣行為容易被市場察覺,並影響股價,買賣不如散戶靈活。

二、自己的閒錢,可以長久泡在股市中。

另一個是資金成本問題。散戶炒股的錢主要還是自己的吧,市場持續走弱或者長期盤整的時候,可以長久耗著,股市經過長時間的熊市總會迎來牛市,拿著股票等風來,大不了就損失存銀行那點微薄的利息。但機構耗不起,錢不是自己的,隨時面臨鉅額贖回的壓力、業績排名的壓力,這些隱形的成本決定了它們可能等不到風來就必須面臨抉擇了。

三、行情不好可以不玩,還有主業可以養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散戶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長期空倉。散戶投資股票是副業,屬於在已有生存條件下謀求橫財。而機構是以此謀生的,賺股票的錢是他的主要營生。這就決定了,如果市場進入了下跌市場,機構別無選擇,只能扛著。你可知道,股票型基金倉位是某某會對他們有佔比規定要求的,他們不是想空倉就空倉的,在此就不展開說了。這意味著,即便股票天天跌停,這些個基金也要保持這個倉位佔比的。散戶就好多了,可以把股票壓在箱底,或者乾脆清倉,去專心做自己的本職工作,也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有幸抓住機構莊家盯上的好股票,還能搭便車順便撈一把。等到牛市啟動了,再加倉,坐火箭。

散戶在炒股中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