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雲南鎮雄:將人口“優勢”變“紅利”

新華社昆明6月7日電 題:雲南鎮雄:將人口“優勢”變“紅利”

新華社記者 楊靜

“老尤,你又來了呀。”正準備出門的村民申慶方見到尤正元,熱情招呼他進家聊聊。那天午飯後,雲南省鎮雄縣人社局副局長尤正元來到上下街村民小組,瞭解脫貧戶的生產生活需求。

鎮雄縣屬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區。上下街村民小組是個易地搬遷點,村寨綠樹環繞,很具彝寨特色,柏油路通到村民家門前。

申慶方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人多地少,還有人身患疾病。在國家政策幫扶下,去年申慶方一家搬到了這裡,住進了新房子,但家裡的經濟收入仍不樂觀。

65歲的申慶方一直與土地打交道,守著“一畝三分地”。兩個想去外面務工的兒子因不懂技術,也不知道去哪裡,心裡沒有底。

去年,縣裡幹部來這裡宣傳就業培訓,申慶方的大兒子申時奎報名學習挖掘機。因底子差,本來一個月的培訓他用了好幾個月,都是免費。

“就業培訓要有針對性。”尤正元說,一些群眾不願外出,除傳統觀念影響外,主要是擔心沒勞動技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鎮雄縣人口近170萬人,是雲南人口第一大縣。到去年底,貧困人口超過29萬人,貧困發生率超過20%。為解決就業培訓問題,鎮雄縣去年在實施精準再識別的同時,將勞動力外出意向、培訓內容等作為普查內容。縣裡著力完善農村信息普查隊伍建設,實行旬報制度,與縣扶貧辦形成數據互通。

“光有數據庫還不行,還要對接企業的‘需求’。”鎮雄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吉鴻介紹,鎮雄縣成立了勞動技能扶貧辦公室,相關領導到勞動力需求大的省市進行調研,引進有勞動力需求的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力就業培訓。

鎮雄縣委書記翟玉龍說,勞務輸出是投資少、見效快的一項產業;貧困群眾就業轉移不僅要輸得出,更要穩得住、能致富。

鎮雄縣群眾務工點集中在昆明市、浙江省永康市、廣東省深圳市,其中永康市的鎮雄籍務工人員超過13萬人。鎮雄縣還在深圳、昆明、永康等地建立了37個流動黨組織,成立了駐外黨工委、勞務輸出工作站。

“設立黨工委、工作站的目的就是搭平臺、強服務、促就業。”尤正元說,這兩個平臺可對接企業的需求,建立企業信息臺賬,獲得相關部門支持,保障鎮雄籍務工人員權益。

鎮雄縣駐永康黨工委開展維權工作多年,在務工人員遇到不法侵害、突發事件時及時介入,出面幫助協調解決。

此外,鎮雄縣建立完善了務工人員家人臺賬,在村裡成立務工人員幫扶“突擊隊”,發展聯絡員,在家的老人孩子有需求可以直接聯繫他們;有些地方還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安裝可視電話,每週五讓孩子與父母視頻通話。當地政府還讓勞動力需求企業為留守在家的老人購買老年機並繳納電話費,解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記者瞭解,去年,鎮雄縣開展美容美髮、廚師、挖掘機等14個工種的培訓,培訓勞動力超過2.3萬人。今年春節,鎮雄縣請打工能人就地召開了300餘場座談會,帶動輸出就業2.04萬人。

截至今年5月,鎮雄縣已轉移就業勞動力51.6萬人,其中已轉移就業的建檔立卡勞動力12.7萬人。

勞動力轉移讓鎮雄的“人口優勢”變成了“人口紅利”。翟玉龍說,今年將培訓勞動力逾2萬人次,累計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逾53.7萬人次,實現務工工資收入逾120億元。

“自己有技術,家裡還有人照顧,到外務工心裡有底了。”申時奎說,現在他月工資6000元左右,日子很有奔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