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村民盡享鄉村旅遊“紅利”

東營村民盡享鄉村旅遊“紅利”

“你看,早上起來,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跑跑步,心裡舒暢了。這要是擱以前一出門,左一腳泥,右一腳土,空氣中還摻雜著路邊垃圾等隱隱約約傳來的味道,別說跑步了,路過都得捂著鼻子快點走。”10月17日,記者在河口區新戶鎮丁家集村採訪時,正巧碰見村民時海勇在與丁家集村書記李克發閒談。

“之前村子情況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亂’”,李克發感慨道,“那時候村子基礎設施落後,人心渙散,老百姓手裡沒錢,什麼工作都推進不了。”終於,精準脫貧與鄉村旅遊的政策為這個市定貧困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2018年,新戶鎮啟動了以旅遊助脫貧的綠野仙蹤項目,重點打造生態家現代農場、果園居民宿、花千谷花卉種植園等特色旅遊景點,沿途輻射6個市定貧困村,丁家集村就是其中之一。“花千谷項目在我們村西,佔地600畝,主要種植核桃、紅梨、高稈月季、美國薔薇等花卉和水果,發展室外婚禮、婚紗攝影等配套項目,既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又能打造特色田園景觀,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事情。”李克發說道。與此同時,在丁家集村東,總面積100畝桃香十里項目,種植黑桃、杏、梨、櫻桃等10餘種水果,形成了春季賞花、夏秋採摘、花果飄香的鄉村休閒旅遊新業態。

“以前我們村裡的土地流轉才二三百塊錢一畝,有的甚至不好流轉,又不忍心荒廢,只能讓親戚幫忙種著。”在新戶鎮黨校食堂當廚師的時海勇說道。家裡老人需要照顧,種地的收入不夠支撐家庭開支,時海勇說:“為了生活,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出去打工。”直到去年,這一切終於有了轉機。

2018年,新戶鎮將兩個閒置的大棚以租賃的方式進行了流轉,並改造成了拾香坊和鄉塾工舍培訓學校,配套有住宿、食堂等。因為食堂需要廚師,正巧廚藝比較擅長的時海勇就趕緊報了名,成為了食堂的一名正式廚師。“現在每年來培訓加上來旅遊的遊客大約有八九個月是旺季,一個月的工資在4500塊錢左右。”

东营村民尽享乡村旅游“红利”

拾香坊與鄉塾工舍主要為培訓學校,主要承接中小學生課外研學遊、黨員主題教育、幹部職工培訓、大型會議等活動。“從2月份重新裝修開業到現在,已經收入了大約4萬塊錢。不僅掙錢比以前多了,最主要的是就在自己村裡,照顧老人也方便。”時海勇說道。現在人多了起來,旅遊也把村裡土地的身價“抬高了”,以前二三百塊錢一畝地的流轉價格,現在漲到了600元到1000元,翻了4到5倍。

通過把土地流轉出去,村民們得以騰出雙手來搞副業。“因為到了旅遊的旺季或者是培訓一多,就會需要大量的保潔、服務等人員,幫助村裡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李克發解釋道。時海勇的妻子李洪利便是這其中的一員,“我平常就在家照顧老人,沒事的時候就過來打打工,平均每天80元左右,一個月也在1000塊錢左右吧。”李洪利說道。在丁家集村,有不少是像時海勇家一樣,將土地流轉出去,通過打工等賺得了第二份收入,家庭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李克發告訴我們,這兩年,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精神生活明顯豐富了起來,晚飯後,跳廣場舞的、下棋的、嘮家常的擠滿了整個文化廣場,能明顯的看出來大家從心底裡湧出來的那種幸福感。

活了土地,美了村莊,富了村民。通過旅遊,丁家集村甩掉了貧困的帽子。據瞭解,村莊目前正在建設鄉村振興孵化園,該孵化園是集政策諮詢服務、農產品品牌培育、農民土地銀行、農業金融服務等於一體的鄉村振興孵化平臺。主要通過鄉村振興培訓學校,培育新型農民,為其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服務支持,使各項政策孵化、落地,並通過流轉、託管及半托管模式,把農民土地集中合併使用,提升土地耕種效益,也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為了能夠讓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旅遊帶來的“紅利”,接下來,河口區將在全省鄉村旅遊進入大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突出“一鎮一品”特色,對區內各鎮、街道注重差異化、品牌化,實行產業化發展和標準化管理,建設特色項目和品牌城鎮,形成以景區為龍頭,帶動各類鄉村旅遊業態發展的模式。(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晶 通訊員 巴曉霞 報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