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表情符號對於寫作語言的影響

其實中國自古就有書面用語與日常口語的區分。近代的白話文運動,更是讓中國古代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向大眾更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向轉變。時至今日,互聯網的發展讓這種不同環境下的語言區分增加了更多的分支和內涵。

網絡語言首先是基於輸入法而產生。如何能快速地輸入,如何用最簡單的文字、符號來表達更多、更復雜的信息或情感內容。這一需求自始至終貫穿於網絡語言的發展。所以會有網絡表情符號以及很多網絡詞彙、句式的誕生。並且經久不衰,層出不窮。雖然在現實世界中,網絡語言、表情符號語言仍不被官方媒體所認可,但其在日常口語中及非正式書面用語中的應用無可阻擋。並且正在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深入到官方用語及正式的書面用語中。

當前網絡表情符號雖然無法直接轉化為書面用語及口語,但其對在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的影響則是潛移默化的。比如:)、o(* ̄︶ ̄*)o等多種微笑的表情,在書面用語中可以賦予為呵呵、哈、友善、問候等多種不同的含義,其含義豐富,形式多樣,表現的感情則是親和、友善等內涵。這些網絡表情符號的產生和應用,在網絡空間中起到了用簡單的符號,表述複雜情感的作用。一些符號語言除了表現本身的含義之外,更具有了表明態度、立場的延伸意義。這些符號在成人世界的寫作中,雖未成為具有關鍵影響的潮流,但伴隨著使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這種滲透將是必然的、不可阻擋的,最終必會對我們的口語及書面用語產生更多的、實質的影響。

中國文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而現在的網絡表情符號及符號語言也可理解為另一種形式的象形文字。用一個嘴唇符號可以表達親吻、喜愛等情感,用一個蛋糕符號可以表示祝賀生日快樂、或其他事物等含義。雖然目前這些符號還無法對寫作和口語產生太多的影響,但未來其影響力必然會撼動我們當下的寫作及口語模式。堵不如疏,我們還是靜觀其變,主動學習接受新事物,讓社會進行自然淘汰。任何一個事物的產生、發展、消亡,固然有人為的因素在其中,但是社會自然選擇、淘汰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網絡表情符號對於寫作語言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