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臨帖是通臨好,還是逐字解決好?

He玫瑰


首先要糾正你,聖教序是行書,不是楷書。

初學書法,我認為不宜通臨,而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字進行臨摹。

我們臨帖的目的,不是為了複製原帖,而是要學習古人寫字的方法。練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有計劃地學習。今天要解決三點水的寫法,那今天就重點練習帶三點水的字。明天要解決單人旁的寫法,那明天就重點練習帶單人旁的字。

明白了臨帖的目的,其實就明白了應該是通臨還是有選擇性地臨。

一般字數不是太多的碑帖,重點臨二、三十個字,大多可以舉一反三,逐類旁通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練習書法一般從臨摹開始,具體來說就是由簡單技法到複雜的技法,一步一個腳印展開臨摹學習。就像蓋高樓大廈,從基礎到建成,必須一步一步去完成,從一磚一石開始構建亦或者說是澆築框架,後一磚一瓦砌起來即可。

學習書法也如此,如果一開始就通篇臨習,肯定顧此失彼,捉肘見禁。如果循序漸進,學起來不僅不會感到壓力,反而會興趣越來越濃厚。

學習書法就要從分解動作學起,如從如何執筆,如何運腕,如何讀帖。理解什麼是用筆技法,如提按等技法在具體書寫實踐中如何使用,都運用在點畫的書法地方。

首先掌握主要點畫的基本特徵和書寫技巧、極其變化規律。掌握獨體字的結構規律與書寫技巧。當我們基本掌握了點畫的用筆技法和結構規律、章法之後就可以選取作品的局部(片段)進行系統的臨摹學習,在此基礎,就可以進行對臨臨習了。如果我們能夠完成逐個字的對臨、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行背臨和意臨臨摹學習了。完成上書學習流程,基本上就可以進行通篇臨摹的臨習了,這時候進行書法作品的通篇臨習,可以說就不是什麼難題了。因為學會了走路,掌握了平衡技巧,這時候練習跑步,就不好摔跤了。其實無論古代或現代的大多書法初級教程大題上就是按照這樣的思路展開書法的臨摹學習的。

至於初學書法可以臨摹楷書《聖教序》的問題,我認為是可以的。不過以褚遂良的楷書《聖教序》而言,歐顏柳趙四家楷書而言,在技法,或書法風格方面有些單薄,特別是書法的風格、技法、氣韻、厚度、文化內涵方面,沒有四大家的楷書書法技法或文化內涵豐富厚重。

褚遂良的楷書《聖教序》由於碑刻保存完好,點畫字口清晰,不亞於墨跡本書法。









翰墨書道


1.大家好,我是清雅齋書法日講!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結合我自身學習書法的過程,分享一點臨帖的心得體會。

2.初學書法,必須臨帖,這一點毋庸置疑。這是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必經的過程。初學書法的人,心中沒有法則,通過臨摹古人的經典法帖,可以學習書家的用筆方法、結體法則等等。

那麼初學臨帖,應該如何臨習呢?是逐字臨摹還是通臨呢?我認為在不同學習時期,採取的臨摹步驟也是不一樣的。



3.古人云“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在早期學習點畫的時候,我建議還是先臨摹單字。只有把單字臨摹像了,點畫學會了才有可能談到通臨。

臨帖要有合理的次序和步驟。初學書法的人,在臨習上還要有一定的次序,由淺入深比較好。如果一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就寫,則會貪多嚼不爛,事倍功半,長期下去,是很少有進步的。


4.但是,逐字的臨習又會失去字與字之間內外的聯繫。所以我建議,可以兩個字或者幾個字的臨摹。這樣既可以把單字練習好,還可以練習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氣韻問題。

5.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感覺有用的話麻煩幫忙點贊轉發,如有異議歡迎下方留言指正!!


蘭亭書法日講


這是兩個問題,分別來回答。

一、臨帖是通臨好,還是逐字解決好?我通常分為三步:

1、先通讀全帖,讀帖,瞭解法帖的背景,熟悉文辭,總體把握風格特點,做到心中有數。

2、逐字逐字臨寫,一個一個解決,學一個成一個、記住一個;

3、最後通篇臨寫。這種方法應用的效果是最好的,可以一試。

二、初學書法臨聖教序楷書可取嗎?

楷書學褚遂良,取法很高,是完全可取的。

楷書《聖教序》,是指唐代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雁塔聖教序》,這個有別於行書的《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雁塔聖教序》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筆法上最接近王羲之,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柔和委婉,生動活潑,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

褚遂良楷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面貌不同,字體更加高古,有評論甚至認為《雁塔聖教序》為“唐各碑之冠”。建議好好下點功夫臨習,創造出自己的風格特色來。

歡迎網友交流討論。

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根據以前的教學經驗,初學書法比較好的臨帖方法是單字突破和通篇臨寫相結合。

1、初學書法的第一步,我覺得應該首先把筆畫解決掉,能夠熟練的書寫每一個筆畫,這一步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為書法本身就八個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折、鉤、提,這些筆畫其實也包含了書法的最基本的用筆方法。

2、第二步可以從字帖裡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字進行重點臨寫,每一個字要多寫幾遍,包括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半包圍結構等等。

練習代表性的字是,一定要用精臨的方法,一個字寫多遍,反覆臨摹,掌握這些字的用筆和結構特點,有重點的突破。

3、第三步可以逐個字的臨寫了,這個還不能叫通臨,它還屬於精臨,但是臨帖的範圍擴大到了整本字帖。

這種逐個字臨寫的方法目的是接觸更多的新字,提高書寫的的結構和用筆的把控能力,提升筆力。

這一步的書寫也需要重複,每個字重複寫三遍就可以了,再重複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改。

4、第四部可以進行通臨了,由於之前的臨摹都屬於分解式的臨摹,這次通臨主要是從整體上了解字帖,讓書寫者對於字帖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所以,通臨並不能經常做,偶爾臨一次就可以了,還是以精臨為主。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初學書法,臨帖時有人以為單字攻克,有人則是通臨,這有什麼區別嗎?

其實,臨帖的技巧不多,只要用點心,總是都可以實驗出來的。

個人並不提倡單字攻克

因為單字侷限性太大,一個字寫十天半個月,以初學的水平都未必能寫的像樣。

如果是有書法基礎,學單字也並不能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提升,畢竟筆法的規律不是一個字就能表現出來的,還是要多臨,才能體會其規律。

如若是通臨則太多了,一篇楷書碑帖,少則幾百字,多則千餘字,說實話,至今為止,這類長篇作品,我從未通臨過一次。

如二三百字的《告身帖》《竹山堂連句》我以前倒是常通臨。

練字,千萬不能“疲”

一定要趁狀態最好的時候,多學一些東西。

其實不需單字,也不需通臨。

可摘取部分來進行短時期內的攻克。

這個“部分”可以隨便一點,比如,在全篇字裡找一篇,十幾二十個字,然後短時期內就練習這些字,練幾天就換。

可以專業一點,比如,把這篇字裡所有的“單人旁”“提手旁”“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等等,拿出來,做一個短時期的攻克。

目的就是為了靈活。

其實各個字的處理方式,偏旁部首的組合,呼應,點畫之間的向背取勢,多是有區別的。

統一拿出來對比一下,則很快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比如“單人旁”撇的長短,取橫勢,豎式,在不同字體,不同字中都是有區別的。

多拿出來看一看,對比一下,是非常有幫助的。


梁宇航


謝謝題主的提問!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初學書法臨帖,可以逐字臨,也可以選字臨,還可以一頁一頁的臨,更可以通臨,具體的要視個人的喜好和字的易難程度而定。



關於《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否適合初學者學習之問題,近段時間以來網上爭議較大。爭議的焦點有兩個:一是有人說學書法應先從楷書入門,之後再學行書。二是有人說學書法應先學墨跡而不宜先學碑帖。現在,我把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老師說的話告訴你及各位網友。張旭光說:“學行書,就直接臨《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另外,關於是否先學墨跡後學碑帖的問題,我引用清代的一位書法家的原話,把這個問題予以釐清。清代的這位書法家說:“學習書法,應以碑為上,帖(墨跡)為下。”



根據以上所述,初學書法,完全可以從《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入門。建議題主堅持不懈的把《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臨寫下去。


關於題主提到的《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否可以用楷書寫之問題,我的觀點是:《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完全可以用楷書寫!

歡迎各位網友留言,評論,交流,討論!


中州耕牛堂主


謝謝題主的提問!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初學書法臨帖,可以逐字臨,也可以選字臨,還可以一頁一頁的臨,更可以通臨,具體的要視個人的喜好和字的易難程度而定。

關於《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否適合初學者學習之問題,近段時間以來網上爭議較大。爭議的焦點有兩個:一是有人說學書法應先從楷書入門,之後再學行書。二是有人說學書法應先學墨跡而不宜先學碑帖。現在,我把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老師說的話告訴你及各位網友。張旭光說:“學行書,就直接臨《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另外,關於是否先學墨跡後學碑帖的問題,我引用清代的一位書法家的原話,把這個問題予以釐清。清代的這位書法家說:“學習書法,應以碑為上,帖(墨跡)為下。”

根據以上所述,初學書法,完全可以從《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入門。建議題主堅持不懈的把《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臨寫下去。

關於題主提到的《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否可以用楷書寫之問題,我的觀點是:《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完全可以用楷書寫!

歡迎各位網友留言,評論,交流,討論!



寶蘊齋萬題方


遇到一幅或一本讓自己有臨寫衝動的帖子,我們通常做法是通臨一遍,以滿足“心手”體驗。

之後,發現其中有些自己難以企及卻又想為之心追手摹的造化之美,自然要深究一番,於是逐字解決並宗法於此。這是常態,也是初學者臨帖的循漸之道。

臨帖就是先練“眼高”,再練“手高”的過程。只有能看到帖中的筆法精微,間架正欹的奇妙高深,章法變化的莫測韻律,才能力竭使自已手追心摹,這也是學書之動力之源。



學書還是跟隨自己心理感受為好,別太受一些教條的影響。遇到難題,自己分析,尋找答案。在這過程中不僅增漲了學養,還體會到字外之功。




悟空問答中對於書法問題有許循循善導之言,也有不少誇誇其談之輩。小編只是以自身之實踐談其體驗,至於能否予與困惑者有助一二,則不置可否,偏頗之處,謝其指正交流……!


臨池管窺


其實做什麼事情,都是要有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去學書法,去臨帖。都不會有太多長進,我個人覺得臨貼首先學會讀帖。去體會書家的書寫筆法和順序,然後把這些關鍵的技法能夠留在腦裡。然後再慢慢臨寫。不急不躁,循序漸進。要有恆心,才能慢慢體會書法的樂趣。我是個做手抓餅的,我從小就喜歡書法(也許都不能稱得上書法)那時沒有什麼字帖,看到好的字都去學著寫。現在條件好了,見識多了。才知道以前那些充其量就是寫毛筆字,不叫書法。真正的書法去臨古代書家帖,一點一滴慢慢積累,才能入書法之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