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缺錢、不差錢!”

“一言不合就辭職!”

“動不動就要給自己放個假!”

“什麼都可以沒有,但心情不能崩盤”

這就是當下的90後!手裡的保溫杯水溫未涼,辦公室裡的90後已經找到了人生新方向:宣佈成佛。都說90後是不思進取的一代,他們沒有上進心不求進取,任性浮躁,樂於啃老。或許是因為這些,慢慢的“喪文化”“佛系青年”這兩個名詞出現了。他們口中經常掛著兩個詞“隨便”、“無所謂”,他們覺得平凡的甚至平庸的生活很好,不再去追求有挑戰性、有超越性的工作與生活,他們說一切隨緣~,多麼雲淡風輕、無甚波瀾,更是展現出了作為90後不該有的淡定。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這其中感受最深的要屬作為90後的“父輩”們了,因為他們作為父母最直觀地感受到了90後的頹喪,以及他們對生活熱情的消散,甚至對90後的失敗情緒表現出了擔憂。他們認為,今天的年輕人會比他們那一代人更容易成功。但在90後朋友口中:“誰都有資格勸我們,60、70後除外。”面對他們善意的勸慰,90後更是有種聽聞“何不食肉糜”時的不適感。那麼在親戚朋友面前故作無謂的態度,被認為無慾無求的90後,內心真的很“佛系”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誰不想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華贏得一片掌聲,可他們卻在從家庭走向社會的一路上不斷地被打臉。他們也曾通過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曾與人競爭,可是在進入社會認清了現實之後除了“佛系”一點,他們還有別的路嗎?所以這個鍋90後可不背!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實際上,在還未獨立走向社會的時候,90後並不“喪”,也並不“佛系”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在由家庭走向社會的過程中,這種“喪”才逐漸露了出來,並且演變的越加厲害。在家庭教育階段,90後曾經相信,努力可以改變命運。這種認識,是從他們的父輩,也就是60、70後那裡習來的。無可置疑,父輩的那個年代確實通過努力和學習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一生。並且在如今,他們確實成為了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大多數也都成為了所謂的中產階級。那麼他們原始資本的積累是如何實現的呢?

代際之間資源分配的極大不公平,不可避免地在兩代人之間成為矛盾點。這就要從當時的國情及改革開放的經濟紅利下說起了,在80/90年代,父輩們是享受了國家改革和經濟發展迅猛發展的一批人,他們大多數享受了計劃經濟的福利。那個年代的他們堅信努力學習和工作才能有出頭的機會,並且他們也付諸於行動併成功的被分配到各種體制內工作,只要在崗位上熬下去,終會晉升到中高級職位。這時便大可不必再為自己的住房問題而感到焦慮,通過住房分配製度,就會獲得一套甚至多套的住房。並且在住房改革之後,又通過市場經濟改革的變現,造就了他們的原始資本積累。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靠著這些,在房價瘋漲得現下,都成了一筆不可小覷的財富。但是這些機遇與時代,恰巧在90後出生的年代漸漸沒落,父輩們的那些經歷都將無從複製,可笑的是60/70後們還依然覺得如今這個社會與他們那個年代大徑相同,依然覺得只要通過努力和積累,同樣可以獲得成功,並且孜孜不倦的以此來教育孩子。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直到90後真正意義上的走向社會,面對房價、物價和競爭的同時,才清楚的瞭解到與父輩從小給自己灌輸的思想與觀念早已不相徑庭。在第一批90後步入而立之年的當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和改革紅利的弱化,直接導致了90後的生存困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信仰,最終破滅,從青春活力變為了老氣橫秋與悲觀,面對更多無奈得同時,或許只有無慾無求的“佛系”能來形容自己。但“佛系”與“喪”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一個擁有希望,一個則是徹底放棄自己,所以更多的90後選擇繼續在泥濘中邁步前行。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清楚的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選擇,就像面對高昂的房價時,他們依然還是選擇相信房子才是立足城市之本。並且真真切切的做到了。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曾經一個90後朋友大家都喊他大劉,大學畢業後選擇留在了鄭州。那個時候他的工資並不低,家裡也給他準備了三四十萬讓他在鄭州買房安家。但他說買不買都無所謂現在不著急,買了房就要變成房奴,那我以後就要緊巴巴了。家裡也沒有多說,就按著他的意思來。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他看著身邊的朋友都買起了房,甚至一些同學朋友二套房都已經入手。再去問他,他還是那句話不著急,再看看吧。表面話是這麼說,私下裡經常向我請教房子的事情,女朋友天天催他結婚催的他整晚發愁選房子。結果呢,房價有點兒著急了,短短一兩年間直接從七八千元一平躥到現在的一萬四五,看著父母給的那點兒首付他終於著急了,轉來轉去這幾年錢沒賺到,當年能買套大房子的首付到了現在只能在老家縣城裡買套房子。他自己只能無奈的說了句“佛系”的過了些,早知如此,不如趁早上了船。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還有一個90後朋友麗麗,她老家是在南陽一個很偏僻的小山村,至今已經留在鄭州六七年,在去年的時候入手了第一套房。這個女生也是很佛系,因為自己選擇的專業收入不錯,聽到她說到最多的便是這份工作不如意,幹著不舒服,於是便辭了職出去旅遊,接著回來繼續找工作,前前後後已經換了五六份工作。但對於房子,她可是一點也不佛系,她說怎麼著我在這個城市這麼多年,想讓我回家去是不可能的,我什麼都不在乎,但也要在鄭州安個家!之後過得依然很“佛系”,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她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般隨意。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與大劉、麗麗相比“聰明”的90後並不乏少見,據數據顯示,90後的買房速度已趕超70後,其中,70後平均在工作的第6.39年後購買一套房,80後平均在工作後5.3年買第一套房。相比之下,90後的進度變得更快了些,平均僅在工作3.43年後便買房。更有數據顯示,90後購房大軍已經趕超60後的父輩們,成為除70/80後的又一主力。並且數據正在逐漸縮小,在未來更多的90後符合購房門檻時,相信90後必將成為新的購房主體。目前來看,雖然大部分90後購房還是依靠家裡父輩的支持,也就是所謂的“啃老”,但不得不說我們口中所謂的“佛系青年”們對於房子的認識還是相當明確與決絕的,並且在他們的“佛系生活”下,他們更是擁有自己獨特的安家之道。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這一代的90後或許本該就是獨特矛盾的一代,他們既嚮往“佛系”中的無慾無求與寧靜,又嚮往城市中繁華的夜生活。在忙碌完一天的工作之後,他們也想要在自己的小窩旁能有一些小資生活來放鬆自己,數據顯示90後購房套均面積為76.7平,82%會選擇90平米以下中小戶型,“夠住”和“空間再造”都是90後更為認同的居住選擇。所以處在商圈內、地鐵房的小兩室及loft公寓成為了他們的購房首選,煩躁時約上三兩好友樓下小酒吧一番暢飲,閒來無趣時躲在自己的小房子裡靜靜地讀上一本書,或許就是這個時代90後最愜意的生活了。

背了多年的鍋,“佛系”90後如何甩下?

記得前幾天看到過一個視頻,視頻裡說“90”後就是一個“啃老”與“不求上進”的群體,他們口中的“佛系生活”便是對自己無能最好的體現。可倒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90後深知如今社會的道與謀,卻只是一笑可否。90後的佛系並非是你口中的無慾無求與不知上進,他們有著不一樣的生活之道與購房之道,他們深切的明白的想要在一個城市中立足,唯有家和房子才是根本。因為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安全感。也是我們在大都市裡忙碌,在二線城市裡沉浮,在小城裡休憩時永遠的庇護所和港灣。當90後也開始買房,也許只是意味著他們離開了理想鄉,從此直面真實的生活。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