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像的更複雜

近來臺風“山竹”襲擊我國廣東,影響整個東南沿海地區,其巨大的破壞力令人印象深刻。網上有人提出,颱風“山竹”根本就是美國的氣象武器,製造出來專門破壞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此言論一出,立刻廣泛遭噴。其實呢,真說起來這樣的想法倒也不是全無道理。


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


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


有科學家估算過,一個成熟的颱風,24小時之內降水可達200億噸。雨水由水汽凝結而來,水汽凝結時要放出熱能,即液化能。水汽凝結成200億噸雨水所釋放的熱能,相當於50萬顆2萬噸當量原子彈爆炸釋放的熱能。200億噸雨水從空中降至地面釋放出的位能,相當於2000顆2萬噸當量原子彈的能量。1945年8月美國投擲在日本的原子彈,也不過2萬噸當量。


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


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


人工控制檯風,就是要利用颱風的巨大能量,使其成為威力強大的氣象武器。可以肯定,研究將颱風作為氣象武器,主要是研究如何控制檯風運動的方向,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將颱風引向敵人和避開自己,打到預期作戰目的。具體方式,則是改變颱風的內部結構,讓颱風一定程度上按照計劃來運動。比如讓颱風在形成過程中,颱風眼變大,或者渦旋的旋轉速度變慢,都可以達到改變颱風運動方向的目的。比如美國科學家提出的著名設想:在臺風的適當部位進行核爆,讓颱風的內部能量分佈發生變化,從而改變颱風運動方向,使之向敵人移動,從而達到消滅或破壞敵人的目的。


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


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


事實上,美國早在1947年就開始進行人工影響颱風的實驗。1961年,美國更是進行了代號“狂飆”的系列實驗,取得了大量珍貴資料。1969年8月,美國又對代號“黛比”的颶風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撒播實驗”。當時颶風“黛比”朝西北偏北方向移動,即將到達皮托里科的美國海軍羅斯福錨地。美軍先後動用13架飛機,將碘化銀焰彈在颶風的適當位置投下。焰彈爆炸後,大量的碘化銀微粒進入颶風眼外圍。由於催化劑的作用,颶風的最大風速從每小時185公里減小到每公里156公里,達到了讓颶風提前轉向的預期目的。實驗結果表明,如果能使颶風眼半徑擴大2公里,風速就可以減小10%;颶風眼擴大10-14公里,風速就可以減小15-20%。風速減小越多,颶風轉向就越快。


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


颱風山竹是美國開發的氣象武器?真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


《紅警》裡的氣象武器終有一天會真正存在。而屆時美國是否將真正使用氣象武器,則是不得而知的未來。

颱風“山竹”是不是被美國設法轉向才襲擊我國東南沿海,相信大家自有基本判斷。目前人類對於颱風這一氣象的影響能力還相當有限,仍處在認識與實驗之中。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肯定,人工影響颱風,及其在軍事上的應用,必將獲得更快發展。屆時,大國之間是否或使用颱風作為氣象武器互相攻擊,則又是不得而知的未來。

參考資料:未來武器大觀

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