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精英教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他們是中國的精英家庭。

“一門三院士,子女個個成才”,

“一手培養13個博士”

……

他們在教育方面有著怎樣的秘訣?

梁啟超: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民國時期的精英教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梁啟超家庭合影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學者,在家庭建設、子女培養上也堪稱表率,可謂是“最強老爸”。

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曾評價: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一流,國際知名。

梁啟超雖然忙於工作,卻絲毫沒有疏於對孩子們的教育,梁啟超對子女們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等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這從他給孩子們的400封家書中可窺一二。

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兩年來所境較安適,而不知不識之間德業已日退,在我猶然,況於汝輩,今復還我憂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視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輩也。

——1916年1月2日致思順書

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實何止亂世為然),一個人在物質上的享用,只要能維持著生命便夠了。至於快樂與否,全不是物質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會打算盤哩。

——1927年5月13日致思順書

至於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

——1925年7月10日給孩子們書

宋嘉樹:六個孩子皆是風雲人物!

民國時期的精英教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宋氏三姐妹

宋嘉樹早年就赴美歷練,外出謀生和求學經歷鍛鍊了宋嘉樹堅強不屈的意志,他後來成為一個牧師,對子女教育十分重視,他愛孩子而不溺愛孩子,這從他和孩子的相處中可窺一二。

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還在孩子爬行和學步階段,宋嘉樹就鼓勵孩子:“一步兩步三步,好!跌倒了別哭,自己爬起來再走。”

朋友們說他是“開孩子們的玩笑”,宋嘉樹則回答:“老兄你錯了,這不是玩笑,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將來在社會上闖世界,全靠這第一步啊!”

後來,在孩子稍微長大時,宋嘉樹又把他們送到寄宿學校讀書,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

身體力行教導孩子

有一次,宋嘉樹選擇雷雨交加的日子,帶宋慶齡去龍華。

他指著高高聳立的龍華塔對孩子說:“你看這座塔,千餘年來不怕風雨,因為它基礎牢固,骨架緊密。你將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要從小打基礎,練骨架。現在我們一起開始比賽,圍繞寶塔跑六圈。”

宋嘉樹另一項鍛鍊孩子耐力的辦法,便是與孩子一起禁食一天。

在這一天裡,讓飢腸轆轆的孩子面對吊胃口的飯菜,剋制食慾,寧可忍飢挨餓,也不去碰一下食物。

民國岳父張武齡:“合肥四姐妹”赫赫有名

民國時期的精英教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在民國時也是赫赫有名。

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這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便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四姐妹。

她們被稱為“民國閨秀”,個個知書達禮,氣質獨特。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她們的夫婿也個個不凡。

溯其根源,這和父親張武齡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張家舊事》一書中曾記錄了張家父女生活的點滴。

家中的任何地方,孩子們都可以自由進出;父親最珍愛的藏書,孩子們隨性翻閱,從不限制。

雖然玩得開放,但同時又家教嚴謹。“記得小時候家裡來客人,小孩子一定要站在客廳一側規規矩矩地打招呼,待傭人端著糖果盒子一上來,馬上安靜退出,不可能有在客人面前要糖果地事情發生”姐妹們回憶說。

正是張武齡最大限度地給孩子自由探索和個性成長地空間,又懂得在關鍵點上提綱挈領,才能培養出這樣四位出眾的女兒。

王淑貞:李昌鈺之母,一手培養13個博士!

民國時期的精英教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李昌鈺和母親王淑貞(中)

王淑貞本是大家閨秀,夫家乃商賈之家,夫妻二人生活本十分和諧。後來,丈夫意外逝世,王淑貞獨自撫養13個子女。

為了供養這13個孩子的吃吃喝喝和上學,王淑貞也是使勁渾身解數,從以前的“大家閨秀”、“全職太太”到“幫傭”、“下人”。

在富人家裡帶孩子、洗衣做飯、家教音樂,只要是能靠一雙手掙到錢的活兒,她都沒日沒夜地做。

王淑貞經常跟孩子們說:“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因為這種樂於助人的性格,在孩子們的記憶裡,母親是屬於家裡吃完這頓沒下頓還會把這頓米借給別人的人。

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做人要刻苦、堅強、善良。

含辛茹苦,嘔心瀝血把子女拉扯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跟們說:“以後要有本事有出息。”

這點上,王淑貞似乎嚴苛得不近人情。兒子李昌鈺從警官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巡官,待遇工作都不錯。

她卻對兒子說:“你還要繼續往上讀,碩士不夠,還得把博士讀出來。”

一個家庭出一個人才不奇怪,

如果出了一批人才,

肯定是家傳。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梁宋張李四家的家傳,

對於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積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