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售1個億,爲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鑑語

BOBO IS COMING

他說自己不懂互聯網,在不依靠流量,不作任何付費推廣的情況下,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把螞蟻農場這個微商品牌做到了現象級別的體量。本期內容將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以及取得這些成就背後的13個關鍵點。

牛人簡介

BOBO IS COMING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876 位員工,61 萬代理團隊,5800 平方米辦公面積,三年螞蟻農場專注於青汁,中國微商體量前三,三年利用裂變式創業機制,孵化 16 家子公司,打造一個企業自裂變生命體組織。

目錄

BOBO IS COMING

一、61萬代理商,螞蟻農場發展過程中的13個關鍵節點

二、從月銷售額5萬到月流水過億,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三、恐怖的中央集權制,螞蟻農場的核心社群運維繫統如何運轉

四、螞蟻農場生態鏈打造,成立三層架構的沐熙集團

正文

BOBO IS COMING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三里人家的夫子很厲害,依靠純粹的互聯網流量打法,建立了一支200人的直營團隊,通過自己直營部成交代理,然後把代理再分配給代理的方法,把三里人家這個品牌做起來了,三天回款一個億,這是一個流量驅動型的微商品牌,非常典型。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個不一樣的玩法,不依靠流量,不作任何付費推廣,照樣也能把一個微商品牌做起來。

今天要講的這個品牌叫做螞蟻農場,它的創始人是王棟,一個非常純粹的傳統企業出身,他自己說自己不懂互聯網,可是在三年時間裡,穩紮穩打,不顯山不露水,把螞蟻農場這個品牌做到了現象級別的體量。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先來看看他做出來的結果哈,螞蟻農場目前有61萬代理商,活躍代理人數超過16萬,一年舉辦1000多場線下代理見面會。

主打產品是一款大麥若葉青汁,走的依舊是囤貨制代理模式,你也可以把他叫做批發制,反正就是傳統類型的微商代表。

目前註冊員工876名,還在繼續增加中,目前月銷售額1億以上。說的簡單點,螞蟻農場把一款青汁產品,做到了一個月銷售1個億,61萬代理商,876名員工。這就是他取得的結果。

今天我就帶大家來360度全方位覆盤這個品牌。

1

細數螞蟻農場發展的幾個關鍵性節點

在一個品德發展的歷程中,我們總能找到那個能夠給你的全局發展帶來明顯作用的點,這個就是關鍵點。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遵循他的發展規律,找到那一個臨界點,輕輕一碰就會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這個就是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螞蟻農場發展的臨界點、關鍵性動作,把它用到我們自己的品牌上,會不會依然有效呢?

好的,我們繼續抓關鍵點。

第一個關鍵性節點:佈局上游產業鏈

2015年的8月份,王棟開始把螞蟻農場往上游走,這個怎麼理解呢?一般的微商品牌是沒有自己的工廠的,都是OEM代工,之前他們也沒有,當他們把量做大以後,發現了兩個問題。

一:沒法持續穩定供應,這是量的問題。

二:產品老出毛病,甚至還有蟲子出現,這是質的問題

於是,在2015年的8月份,開始佈局上游產業鏈,從最開始的收購原材料,加工,到現在的包地,播種、收割、打粉、加工、包裝、出廠,一條龍全產業鏈,全部掌控在了自己手裡。

這條路線實際上是非常重的,一般品牌如果要去做,可能會被壓死,但是王棟卻能夠做好,這取決於它本身就是做工廠出身,在做螞蟻農場之前,他有一個油漆廠。在他的基因裡面,做什麼就要控制什麼,不能把命脈交給別人。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對於後來的發展來說,是完全正確的。

第二個關鍵節點:推行了代理見面會制度

2015年的9月份,他們就想走出去,往外找資源出路,說到底就是走到基層,走到代理中間,去做各種小範圍的分享會,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代理見面會。

當時邀約了有200人,在鄭州的愛創咖啡,但是實際到場的只有30多人,可是呢,就是因為這次會的啟發,讓他們堅定地認為,全國範圍內,搞這種線下代理見面會,絕對是一條可持續性的大戰略。這是他們一年1000場線下代理見面會的一個引子,一個線頭。

第三個關鍵點:最溫馨團圓飯

就是年底,在微信公眾號做了一次最溫馨團圓飯的活動。這個活動的本質,就是抓住了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那個點,通過拍攝自己家人的團圓飯的照片,把青汁產品融合到了這張照片裡面,這就是最好的植入廣告,然後再通過裂變,海選,拉票的方式,選出一批優勝者,發一個大獎的策略。

其實這個策略本身,很多品牌都用過,但是用在一個代理制驅動的微商品牌上面,威力是截然不一樣的。我的認知裡面,一個品牌最大的營銷,就是佔據用戶的心智,佔據用戶的心智最狠的,就是讓他不由自主的給你打上家的標籤,溫暖的標籤。很顯然,這次營銷非常到位。螞蟻農場微信公眾號,漲粉10萬+。

這一波最溫馨團圓飯後,螞蟻農場,迎來了第一個爆發期。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第四個節點:濟南的微商博覽會

如果說,最溫馨團圓飯,是在做內功的話,在2016年3月份,去濟南參加沸點天下舉辦的微商博覽會,就是向外走出的第一大步。

那次的展會他們包下了三個展館,都是面積最大的。

一般品牌商參加展會,都是自己一個大展位,但是王棟的做事方式不一樣,他包了三個大展位,沒有一個屬於品牌方的,三個展位,分別給了當時她的三個大團隊長。全力扶持三個大團隊長,從我的角度來看,是他能夠一直髮展壯大的很重要原因,戰略很明確。

第五個關鍵節點:雙線四驅戰略正式啟動

2016年的8月28日,這個節點對於整個公司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他們內部叫做828雲南撫仙湖會議,這次會議形成的最重要的一個戰略,就是雙線四驅。

雙線怎麼理解呢?就是拆分產品線和服務線兩條線,微商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只看產品的行業,你看有這樣的一個現象,青汁很多,在淘寶上有30多一盒的青汁,為什麼客戶願意去花168去買你一盒螞蟻農場的青汁呢?

微商實際上是一個信任鏈接紐帶的產品交易,售出的每一盒產品背後都有情感,它是基於朋友圈產生的,而朋友圈傳遞的就是鮮活的情感。代理能不能賣好貨,取決於總部能不能把代理賣貨需要的服務做到位,說到底微商還是人的生意。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這是把產品線和服務線,拆分出來的最大原因。

產品線深挖產品,服務線全部單獨拆出來做方法論,這個怎麼理解呢?

代理賣產品,需要培訓吧?那就把培訓部單獨拆出來,成立一家公司,單獨研發代理需要的培訓方法,這就是後來的微世教育,這就是教育驅動。

代理需要製作視頻傳播吧?那就把視頻單獨獨立出來成立公司,就是後來的聲可傳媒,這就是媒體驅動。

代理需要技術服務吧?我們要開發APP吧,互聯網本質上還是技術上的競爭,那麼我們就把技術單獨獨立出來,成立一家公司叫做全速網絡,這叫做技術驅動。

還有一個驅動,龐大的代理體系,如何維持他的正常運轉呢?這需要一個組織,有一套系統的日常持續化管理方式,就是我們後面說的社群運維,這個就是運維驅動。

好了,雙線指的產品線和服務線,四驅指的是技術驅動、教育驅動、媒體驅動。運維驅動。接下來,所有的有一定規模和體量的社交電商都需要具備的驅動力,如果你不具備,那你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跑著跑著就歇菜了。這就是對未來的提前佈局。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這個戰略的執行就好比人的人體,用拳頭打人,但是你得需要腦子去指揮,你需要雙腳去站立,你需要吃東西補充源源不斷的能量,你才能夠持續打人。比如把你賣產品當做是打人,後面的雙線四驅,都是為了讓你能更好的、更持久的打人做準備的。

第六個關鍵節點:鄭州萬人演唱會

2016年的10月份,在鄭州以一個品牌的名義,開了一場將近3萬人的演唱會,這在當時的微商領域,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呢?這極大的提升了代理對於品牌的信心,內部的凝聚力也到了一個爆點,最重要的是把螞蟻農場這個品牌的基礎形象定位,植入到了客戶和代理的心中。

很多微商品牌怎麼做演唱會呢?一人拿一箱貨,就可以贈送你門票了,這就是一般的品牌在做萬人演唱會的套路,一萬個人瞬間就是1萬箱貨。

第七個關鍵性節點:九城聯動千人戰略宣導會

從2016年開始,線下代理見面會制度進行了升級,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整個下半年都會有固定的九場,以城市為單位進行的千人大會,這種大會不是成交大會,而是實話實說的大會。

什麼叫做實話實說呢?比如,公司以前做了什麼,取得了什麼成績,遇到了哪些問題,現在正在做什麼,未來的戰略佈局是什麼,其實九城聯動的千人大會,就是一個戰略政策宣導會。

你發現,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尋求一切機會傳播品牌的夢想,傳播王棟的夢想。他是一個極具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企業家。而企業家,最重要的,就是在自己的心中,種下一個永不磨滅的夢想,然後,就像一個傳教士一樣,在任何場合,影響能夠影響到的人。

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也體會到了這種使命感,每年跟50牛人學創業絕活,讓創業者少走幾年彎路,帶著一個宏偉的目標,踏實的走好每一步。去完成影響中國創業者指數1000萬+的願景。

第八個關鍵性節點:2人vs3000人的郵輪年會

這次的年會充滿創意的放在了遊輪上,一共有三千人參加,本來的計劃,是公司有87位工作人員上場服務3000名代理,可是臨出發之前突發大霧,導致87名工作人員無法正常到達,最終登上游輪的只有王棟和執行總裁球姐,一共在海上漂泊了7天,全程都是2個人服務3000人。

這次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一點,代理的暖心和凝聚力,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紮根在基層,心在基層,你就贏得了全世界,做市場和軍事戰鬥是一樣的。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第九個關鍵性節點:大中臺策略,沐熙大廈落成

上面我們說到了雙線四驅,這四驅指的是技術驅動,媒體驅動,運維驅動,教育驅動。沐熙大廈的落成,就是把這四個驅動,全部安裝在一個地方,因為我們在市場運作的時候,發現要想打贏一場商戰,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如何更好地提升效率呢?最重要的就是四個驅動之間的快速鏈接。

於是呢,沐熙大廈的落成,但隨著一個策略的實施,就是“大中臺策略”,四驅實際上就是我們驅動市場的核心發動機,效率的提高,本質上就是四個發動機的高效率協同。整條服務線全部落成。

第十個關鍵性節點:最大的殺手鐧,運維管理

上面我們說到的四驅,有一個驅是指的運維管理。這個體系的搭建,是在2017年的4月份開始構思策劃,在2017年6月份開始執行,這套體系是怎麼打造出來的呢?

我們一直說,真正的智慧,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你看王棟是怎麼做的。

意識到這個運維體系的重要性之後,不是自己做模型,而是把47位當時最高層的品牌代理商,叫到公司一起,用了16天的時間,做出了這套運維體系的雛形。

直到今天,這套體系一直在持續運轉,這就是我們後來知道的,螞蟻農場社群運維體系,MK,MI,MM,這個借鑑了三權分立法的社群管理系統,成為了螞蟻農場,能夠在後來劇烈動盪的微商市場中,還能保持不敗的最大保障。

後面,我會單獨拿出這一塊來講。注意繼續往下聽。

第十一個關鍵性節點:千人峰會全程直播

上面我們說了九城聯動固定的千人大會,全國固定的走,不做現場成交,只是在認真的告訴代理,之前做了什麼,現在做什麼,未來做什麼。那麼既然是政策戰略宣導,不是現場成交,就不僅僅要服務到現場人員,而應該更大化的輻射到沒有到場的人。

在這裡推出了現場的直播,從第一場直播20萬人觀看,一直到2017年最後一場,將近300萬人觀看,這個九城聯動,千人峰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影響了更多人加入到螞蟻農場。

這個策略我們也在使用,上一場在廣州,我們的第一場線下巡演就使用了對外直播,通過公眾號就可以實時觀看,我們沒有做任何推廣,只有幾十個人驅動,就有了5200人觀看直播,後面我們也會一直把這個直播持續下去。

第十二個關鍵性節點:120小時五天五夜不間斷直播

上面我們說到了直播的威力,那就索性把這個發揮到極致,2018年的年會放到了泰國,一共2700人到場,這次非常狠,全程五天五夜,120小時無間斷直播,派了三組人連續在不同的地方,直播不同的場景。

這次的會議,前前後後累計有1100萬人觀看,想想這真的是一件特別爽的事情。

我在計劃,我們在2018年,要不要來一場這樣的24小時不間斷直播呢?

第十三個關鍵性節點:2018的生態化體系搭建

18年更多的就是考慮社交電商的未來,全面向商城化方向做大膽嘗試,產品技術化,服務平臺化,管理體系化,這些都是未知的事情,我們將會在未來,對於螞蟻農場,對於沐熙這個社交電商風口上,成長起來的傳奇公司保持持續關注,在合適的時機會再來這樣一期內容。

我們在考慮一件事情,阿里巴巴本身為什麼能夠一度成為市值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七的互聯網公司呢?他到底做了什麼?

我們來分析下是不是這麼回事?他只是做了一件事情,把眾多的服務打包在了一個工具裡面,什麼是工具呢?比如說,淘寶APP,比如說1688,比如說支付寶,這都是工具,什麼是服務呢?

比如,菜鳥物流,比如說螞蟻金服,這些都是服務線,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幾乎都是這樣的邏輯,比如說,騰訊也是一樣的,一般情況來說工具都是免費的,從服務裡面收費,這是一套被驗證的,最頂級的商業模式構成。

工具能讓你做大,快速擴散,服務能讓你做強,賺錢。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囤貨制的微商認為未來的方向,一定不是他所在的領域,人都會對於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產生極度的厭倦和質疑,於是在王棟的眼裡,未來的社交電商的方向,一定是平臺化的商城,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雲集,環球捕手。

當然,他們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探索嘗試,比如,他們把自己的所有代理全進了NEED商城,讓呆立在NEED裡面,全部完成訂單,學習,分享素材,利潤結算,相互協作等等。

他們還出了一款商城,叫做螞蟻置換,這個是在微商領域裡面,一個特殊的存在。

很多微商賣不掉的貨,都會在這裡進行置換,置換成了券,置換的券可以購買商城裡的物品,就是這樣的模式,但是,能直接換成螞蟻農場的貨嗎?這個想想是不能開放的,如果開放,就會成為全微商的公敵。

實際上,這樣類似的形式一直存在,在微商行業這個叫做爆款倉庫。專門回收微商賣不掉的貨物,然後再以低端的價格,翻過去衝擊市場。

但是不管做怎樣的嘗試,社交電商的未來一定是新零售,什麼是新零售呢?這個概念最早是由馬雲提出的,但是一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說明白,新零售到底是個啥。

好了,我們反思了一下過去,暢想了一下未來,接著開始深度剖析螞蟻農場。

2

如何度過了從零到一的過程

我們研究每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成功的品牌,首先要看的,就是他是如何度過從零到一這樣的一個階段的。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王棟是後來去的螞蟻農場,他本身並不是最早期的發起人,當他開始去到螞蟻農場做COO的時候,整個螞蟻農場的銷售額只有一個月幾萬,我們來分析下他從零到一是如何走起來的。

第一:堅持自用,自己覺得好的產品,才可以像傳教士一樣推廣。

如果你自己都不是用自己的產品,請問你怎麼有勇氣去推給別人,如果你自己都不適用,當你推給別人的時候,別人有什麼理由接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第二:分享給前1000位用戶,找到自己的第一批種子用戶。

對於大部分品牌來說,最開始都是沒辦法撬動互聯網流量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你的產品分享給1000位用戶,然後利用這1000位用戶,再去做裂變傳播。有時候,越笨的方法,越有效。

你看小米,在最開始要求自己所有員工泡論壇,跟粉絲互動,就是這樣的邏輯,你只要堅信,巨無霸都在做的事情,一定是最有殺傷力的事情。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這個產品也是放下了大流量的驅動,踏踏實實的從我個人朋友圈開始,如果你自己都不敢大膽的推給你的朋友,這個世界又怎麼會接受你的各種不堅定呢?

1000這個數字是有魔性的,凱文凱利的1000粉絲理論,意思就是,不管你是賣產品還是藝術家,只要你能找到1000名鐵桿粉絲,從此你將衣食無憂,可以想見這個1000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

第三:全面扶持僅有的三位代理,戰略從未有過的清晰。

他沒有把精力全部分散,而是把所有的資源,精力,人脈給到了最頂層的三個代理,這是他的三把火炮。你想,之前棒女郎那麼火爆,還不是全面扶持了黃子珊嗎?還有後來的林芳芳,都是一樣的邏輯。

這深層次的邏輯,你自己再去考慮,但三角模型一定是科學的,越往上人越少,權力越大,掌握的資源就會越多。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第四:不斷持續的做小會,凝聚情感,播種夢想。

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是他們能夠度過從零到一的最關鍵點,我一直說牛逼的結果,都是簡單環節的高頻率複製。這個線下代理見面會制度,就是這個簡單的環節。

2015年,2016年,這兩年,每一次我給他打電話,他都說自己跟代理在一起,在做代理見面會。牛逼就是這樣一場一場磨出來的,沒有捷徑。

3

大殺器,代理見面會制度

我們上面反覆說到了一個關鍵性的節點,就是代理見面會制度。為什麼我還要單獨拿出來再說呢?因為他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個制度是螞蟻農場之所以能夠做起來的根基,螞蟻農場有兩個殺手鐧,第一個是代理見面會制度,第二個就是來來的運維繫統,後面我再講運維繫統。

代理見面會是那種小型的會議,有的十幾個人,有的幾十個人,有的一百多人,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規模。

這種見面會的目的就是為了做信任,做凝聚力,做分享,做希望,學習優秀者的經驗,而不是做現場成交。

由誰發起的呢?公司嗎?不是,這是由代理自己發起的,是代理自己發起要舉辦的,在會議的前期,無論大小,公司領導都會到場,主要到場的就是王棟本人。

如何保證代理,都會持續不斷的舉辦代理見面會呢?你看這裡有一個制度,總部給到代理的資金支持制度,10萬塊錢的會議,補助80%,9萬,11萬的會議,補助70%,8萬,12萬的會議,補助60%,你看它是根據花錢多少,來保證會議的質量度。

比如,一場100人的會議是效果最好的會議類型,他的花費是10萬,如果過低就會影響會議質量度,如果過高開支太大也不合適,用這樣的制度,你都不用要求就能保證每一場會議的規模,質量度,這就是制度引導的威力。

每一場會議總部都是不設立門檻的,因為這個由有代理自己發起的,他自己決定要不要向自己的下級收費,總部不干涉。

當這個體系轉起來以後,你能想象到整個品牌的素材就會非常豐富,傳達給外界的一定是這個品牌,在全國各地都在搞各種見面會,微商不都是講求得勢得天下嗎?這個勢,就是指的勢能。

4

資源高度集中,扶持三個大代理

接著我們再來說一個點,很多品牌方都有這樣的情況,同時面對頂層的幾十甚至幾百位頂層代理,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品牌方,一定會疲於應付各位代理的各種問題。

微商的管理採用的是層級制度,層級越高權力越大,需要應付的事情就會越多,那怎麼樣讓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方向上的大事呢?就是減少直接對接的人的數量,但是能不能讓客服對接呢?能!但只是事務性的,真正的解決問題,靠的還是老大,操盤手本人。

所以,這裡我們就有這樣的一個可以借鑑的案例,就是螞蟻農場,一直以來就是三支團隊並行,三個大的分支。在他們中間發展的一個階段,為了去掉個人的色彩突出組織的色彩,在中間的一個階段,他們推出了一個大商匯,小聯盟的措施,比如我們知道的德邁商匯。

為什麼是三隻呢?道家有句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一個玄乎的理解,你就知道,三這個數字也是有魔性的,比如,三星,三九等等,這個聽聽就好了。

其實從我的角度來看,保持三支團隊,是為了團隊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制衡。你看三國時期的三足鼎立也是這個意思。有一本書叫做《萬曆十五年》,裡面記載了萬曆帝,20年不上朝,靠的就是這一招,制衡。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我們是為了減少我們直接接觸到的頂層代理,才做了三個大團隊長,可是為什麼不做兩個?如果是兩個,只要被挖走一個,是不是就損失了半壁江山,就有生命危險了,可是三個就不會,這能給你一定的喘息時間。

這是最開始的階段,單極度推崇這三個人也會出現問題,會造成其他人都圍繞著三個人的情況,下面的人缺乏歸屬感,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

於是就有了下面的方案,把每一個團隊變成一個組織,取名德邁商匯,一旦成立了商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所有的原來品牌商下面的品牌商,都瞬間成為了德邁商匯創始人,有了榮耀感和歸屬感,他們發的素材也開始統一起來,這就形成了組織,這就是我們說的大商匯。

可是大商匯下屬的品牌方,數量越來越多,已經達到了270多個,怎麼處理呢?於是就有了小聯盟,每6個品牌代理商形成1個小聯盟,分組PK,對抗,這就形成了大商匯壓小聯盟,小聯盟制約大商匯,相互制衡的場景。

其實這種個人團隊組織化,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代理叛逃問題,因為你一直打的,就是組織的名義,一旦哪一天你想,單獨出去,你的生存空間是很小的,大家只知道,商匯組織,不知道你個人的名字。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5

流量向外求,管理向內求

我們上一期說了夫子的三里人家,那是一個典型的流量驅動型的微商品牌,但是螞蟻農場卻不是,沒有任何流量的基因,相反做得更大,這是為什麼?不是說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嗎?

在我的理解裡面,流量分兩種,一種是平臺流量,一種是社交流量,什麼是平臺流量呢?就是你通過百度,微信派單,今日頭條等等平臺的流量渠道倒過來的流量,叫做平臺流量。

另外一種叫做社交流量,就是我們通過做代理,維護代理,撬動每一個代理背後的流量。你要反思一件事情,微商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靠的是什麼?根本不是平臺流量,而是社交流量,就是人的流量。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怎麼去理解呢?你看做微商能夠賺大錢的是什麼人?都是90後,寶媽群體,動輒年收入上千萬,這個我身邊就不少,可是就這樣的人群,他們怎麼能夠懂得百度引流?

他們的流量來源都是一個模式,首先撬動自己的朋友圈,建立微信群,微信群除他之外的人再拉人進去,慢慢的人越來越多,成交好多的代理。

都是這樣的模式起來的,你能想象出最大的流量入口到底在哪裡?我們現在分析,最大的流量入口就在每個人的微信裡。社交流量大於平臺流量。

那麼為什麼,很多品牌還是要瘋狂的去砸百度廣告呢?說到底因為這個夠簡單,一個成交頁面上面留下一個微信二維碼,剩下的做好朋友圈,建好成交團隊,就可以持續化穩定運營起來了。

可是獲取社交流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撬動的點太多,這是碎片化的,所以微商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寶媽。相反,那些整天知道在百度做各種引流的互聯網的所謂大咖,根本做不好微商,這就是微商的現狀,你可以分析下他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我們如何理解流量向外求?就是說的放棄平臺流量,開發每一個代理背後的流量,當然,也有可能這個代理很懂互聯網,他自己去做各種付費投放,這種的也可以,也是流量向外求的一種方式。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管理向內求怎樣理解呢?從本質上來說,我們看到很多的寶媽做微商賺到了大錢,但是他們對於管理本身,並沒有很深的造詣,這個直接導致了對於資源的開發不到位,造成了人為的浪費,並且因為管理和維護的不到位,會導致代理的流失,這樣的現象在每一個微商團隊裡面都會存在。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管理向內求,實際上,我們上面說到的雙線四驅,其中一個運維驅動指的就是這個,代理招商往外走,代理管理往裡收,說白了就是在公司建立一支自己的直屬團隊,去管理龐大的代理隊伍。

這個就是管理向內求。

下面是超級關鍵的部分,我將會給你係統的講解,這個運維體系。

6

恐怖的中央集權制

MK,MI,MM.三官,社群運維繫統

一般情況下,很多的微商都是7個層級,從上到下,我們把他比作ABCDEFG,G是最低層級,就是我們所說的特約層級,大部分的微商品牌,每個層級的代理,都是由代理自己本身管理的,但是代理自己管理有什麼問題?能力上的參差不齊,直接會造成代理的流失。

我們說,微商能夠做好,就要做好兩個方面:

一個是進,就是不斷的進新人。

一個是養,就是新人不斷成長再孵化

如何讓進來的人更穩定持續的發展呢?就是我們用運維部門來解決,直接說怎麼幹。

除去最高層的A級別,把BCD三個級別單獨拉出來,然後經過考核單獨建群,由公司運維部門來管理,就是我們上面說到的MM運營官,MK知識觀,MI信息官,組成的三人小組來管理這些群。

這三個群我們把它叫做星光閃耀群,B級別的群叫做星耀群,C級別的群叫做光耀群,D級別的群叫做閃耀群,可以實現正常的晉升。

這裡面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這三個群裡面的人的老大都不能在這個群裡面,你考慮下為什麼?

一個群控制在150人以內,為什麼要控制在150以內?這是經過測試後最有效率,最大的管理半徑值,這是一個結果,你只管遵循就好了。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怎麼去理解這三官的職能分工?我們說下這個是借鑑的美國的三權分立法,美國的三權分立法是這樣設定的,總統、大法院、國會,互相促進,互相限制。

總統就是MM運營官,負責在前面做各種秀,MM在微信群裡面出現的次數最多,曝光率最大。然後就是MK,也就是知識官、國會,受總統的制約和管理,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條例和法令去管理全國人民,還有一個平時不吱聲,但是特別厲害的一個人MI,就是信息官,也就是大法院,他可以任命總統。

其實我們學習管理最好的對象就是國家,因為做管理最本質上就是做組織,國家就是最強大的組織,你看國家是一個公司,政權就是管理的工具,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呢?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有的人說我們可以學習宗教,宗教和國家不一樣,如果你懷著去學習的態度走進宗教,想學好了拿出來用到管理公司上,你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懷著一顆功利心進去,懷著一顆敬畏心出來。

一直到現在,對於宗教都是保持敬畏的。如果說你要研究國家,研究組織,你可以研究下日本,有一本書叫做《大人的日本史》,1858年被打開國門,被美國黑船打開國門,用了40多年時間,居然就可以鴉片戰爭打中國了,他們做組織做的特別好,一大堆牛人,澀澤榮一被稱為日本企業之父,大久保利通等等都是做組織的高手,這些都是相通的。

螞蟻農場就是這樣,從腰部層級提取出來了150人群,70多個群,一共1萬人左右。當你把這個骨幹層級,全部抓在手裡的時候,你還擔心你最高級別的代理商會離開嗎?

可是有人說那最高級別的品牌代理商願意嗎?我告訴你,你只管招商拉人進來,我給你培養,賺了錢照樣分你,你說你能不願意嗎?

那麼這三官就是上面說到的MM,MK,MI,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招募嗎?不是的,都是要從代理裡面篩選出來,然後經過魔鬼培訓營一層層的篩選出來的。

首先在代理裡面發佈運維師招募令,第一批開放2000人,線上7天篩選,7天以後直接留下500人,這500人接著走第二個7天。

然後通過公司內部的一個小程序報名,叫做報了麼。考試也有一個專門考試的小程序。這樣兩輪,兩個7天下來,就會剩下100人,這100個人是可以來公司參加線下培訓的。

來到公司後首先要進行的是3天魔訓,由鐵軍帶著做。然後是三天微能量,也就是教練技術的一階段。接著是微世教育上,16天的基礎課,一共是22天走出來,做畢業考試和簽約,籤保密合同,給他們每個人做劃分,MM,MK,MI,開始上7天的錦囊課。

上完錦囊課開始試上崗,有一個月的淘汰期,然後才進入到正軌運營期。這樣下來,原來的100人只能留下40人左右。螞蟻農場用一年的時間,沉澱下來了200多個運維管理師,但是都是超級精英。

我們上面一直說要走中央集權制,就這200個人給了中央集權的可能性。他們的收入怎麼計算的,底薪+你負責管理的群,產生的增量收益的分紅。

好了,這個版塊非常重要,回去可以多聽幾遍,用到你自己管理微信群上面,一定會超級有效。

沐熙生態鏈,可怕的均分機制,打造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型企業。

我們說螞蟻農場在作為一個微商品牌起來,賺到錢以後他並沒有止步,而是把大量的資金放在了組織搭建上,我們應該慶幸自己,趕上了微商發展的紅利期,但是我們並不會就此止步,僅僅是賺了錢就跑。這樣的心態可能不會讓你錯過當下,但是你一定輸在未來戰役的起跑線上了。

這個怎麼理解呢?很多的微商品牌賺了錢,把錢分掉了,那請問,如果你的對手沒有把錢分掉,而是把錢重新投入,做組織,做系統,做技術,做生產,未來你就只能發出這樣的感嘆:哎,當時我跟她還是一個體量級別。

7

看看螞蟻農場是怎麼做的

在螞蟻農場做起來以後,馬上成立了一個集團叫做沐熙集團,在這個集團架構裡面,有三個層級的單位,叫做部門,項目組和子公司。

第一個層級叫做部門,什麼叫做部門呢?就是沒有盈利能力,或者因為公司戰略需求永遠不可以有盈利能力的部門,這就叫做部門。

第二個層級叫做項目組,在部門的基礎上孵化出來的,有盈利能力,但是因為現在不夠成熟無法養活自己,或者因為公司戰略需求不應該對外接單的,叫做項目組。

第三個層級叫做子公司,在項目組的基礎上有盈利能力,並且能養活自己,還有豐厚的股東的分紅權利的,可以對外接單的叫做子公司。

為什麼要分成這三層架構呢?是因為這三層的老大,都是同級的子公司的股東,項目組的發起人,部門的負責人都是平級的,這三層都屬於集團合夥人。

那集團的利益怎麼分呢?

目前這樣的合夥人他們有46位,利益怎麼分呢?均分,就是平分,比如今年集團要分配1000萬利潤,那麼每個人就會得到21.7萬,就設這樣的分配方式,這樣的方式聽起來有點奇怪,我接著往下說。

集團利益從哪裡來?所有的子公司,集團都是控股51%,這就是集團的利益來源。

我給部門舉個例子,比如說產品部,質檢部,設計部,客服部啊等等都是屬於部門,但是這麼多部門怎麼管理,你把相關的部門整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運營中心,比如說產品運營中心。同樣的基礎運營中心,市場運營中心,都屬於部門的範疇。

再然後就是項目組,比如說內容營銷項目組,專門提供內容的,包括文案,設計等等,只能服務內部項目的單位,比如我們上面說到運維管理,就是200多個運維管理師,他們也屬於項目組的範疇,對內服務,從內部獲取收益。

再說說子公司,就是可以獨立運營,對外接單的,比如說聲可傳媒對外承接視頻製作,微世教育對外成交培訓的等等,這樣的就是子公司。

上面,我們說到的就是螞蟻農場整個集團生態鏈體制,還是需要反覆去聽的,第一次聽估計你不會很快的消化吸收,這是在做一個社會化企業的方向,而不是傳統的企業模式。

8

把顧客不知道的好東西

送到她面前

一般我們在做微商產品的時候,都會走爆款路線,單品路線,但是你又需要不間斷的上新品去刺激市場,上了新品呢,老品就會受到衝擊,這個怎麼解決呢?

螞蟻農場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不上大的主力新品,而是不斷的上主力產品周邊相關的產品,比如說主打產品是青汁,你就需要不斷生產周邊的相關產品,比如青汁餅乾啊,小零食啊等等,都是吃的,但是你的價格又非常便宜。不按照正常的,每個層級不同的價格,而是每個層級相同的價格。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第一:極大地豐富了產品線,增加了品牌的粘性。

第二:他在其他地方買不到這麼便宜的高質量產品,就會影響他對於主力產品的認知。

其實最大的結果,就是佔據了用戶的各種使用場景,就好比小米什麼都有,只要你家裡用到的。

任何部門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不要問為什麼。

我上一次在跟王棟聊的時候,我提到這個問題,這麼大一個公司,你要如何管理,你需要對接那麼多人。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感覺忙亂,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你越界了,你管了太多你不該管的東西。

當你管的多了,其他人就會管的少了,你自己又不能分身去做所有的事情,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任何部門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不要問為什麼,要不你來做嘍?

回到管理學上面,這點也很好理解,就是充分的授權。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下一期我們來講講姿美堂,這家每月營收5000萬+的企業,這是一家正統的電商公司,每月天貓的收入有3000萬,能得到30萬天貓數據,他們通過把天貓數據導入到個人微信,成立了一隻150人的直營團隊,這隻直營團隊目前銷售額,也已經突破了1500萬,下一期我們來系統拆解一下他的運營策略。

月銷售1個億,為你深度剖析螞蟻農場如何從零到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