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八之结尾:豹尾有力意无穷

作文技巧八之结尾:豹尾有力意无穷

结尾:豹尾有力意无穷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 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从考场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结果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考场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考场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 明快朴实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考场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如《给布特勒的信》的结尾:“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2、首尾呼应 凸显主旨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篇考场作文的开头是“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结尾是“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篇作文的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7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3、引用佳句 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如《驿路梨花》的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又如一组考场作文的结尾:“‘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阅读身边的人》);“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万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创造美好的明天》);“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于其中了......”(《陶醉》)。

4、抒情议论 气势不凡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一组考场作文的结尾:“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驰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从天空想到的》);“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 (《花样年华》)。

5、环境描写 情景合一

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写景是为了营造氛围,便于抒情。如《雨中品读》的结尾:“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雨后的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这间情感隔阂的消失。又如《在阳光下成长》的结尾:“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的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6、言为心声 呼唤号召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如一组考场作文的结尾:“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把爱心带给他人》);“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烈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些陈旧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上面两段文字就是这种写法,第一段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7、巧妙发问 引人深思

一篇好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量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如一组考场作文的结尾:“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如同品味生活了吗?”(《品味自然》);“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正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哈哈镜中的我》)这些结尾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更存在于考生的平时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