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豹尾”,升华记叙文立意境界


写好“豹尾”,升华记叙文立意境界

☉江苏省高邮市赞化学校 吕松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表达方式写作,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初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然而要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升华记叙文立意境界,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元代文人乔梦符在谈到写作章法的时候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比喻,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结尾,用有力的“豹尾”提升作文的境界。

一、出乎意料,发人深省

不少初中学生在撰写记叙文的时候只是追求完整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并没有在文章结尾处升华立意的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文章结尾处留下一个出人意料,让人惊讶、顿悟的结尾,这样不仅能让读者赞叹作文的立意,更能起到发人深省的效果,能让作文更具有思想深度。

在一篇作文中,一名学生叙述自己在放学回家后看见桌子上放着自己最喜欢的荔枝,于是便以为是父母给自己买的,开心地吃了起来。他将荔枝分成几份,家里人一人一份,首先将属于自己的那份吃了。随后他又觉得父母和爷爷一定会将好吃的东西留给自己,于是就将他们的那部分也吃掉了。就在读者以为作者想要描写的只是“小馋猫”一般的家庭琐事时,情节陡然发生变化,父母回家看见荔枝被吃光,大发雷霆,因为作者的爷爷病重,想要尝一尝久违的荔枝。小作者飞奔出门,想要用自己的零用钱给爷爷买荔枝。文章的结尾更令人深思:“清明节的那天,我买了上好的荔枝,敬献在爷爷的坟前。如果那一天我没有……然而,这个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我泪流满面,真是悔不当初。”教师点评:“这个结局不仅出人意料,而且令人深思。如果不是因为小作者的任性,爷爷也不会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作者最后在坟前的深思也引发每一个阅读文章的人思考何为孝顺这个问题。”

著名作家欧·亨利十分擅长运用这种结尾方式,在文章情节结尾的时候往往会写出情节陡转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结尾也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如果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就会升华写作立意,丰富文章的内容。

二、猜疑假设,深化主题

很多精彩的文章收尾处往往给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令人捉摸不透,这种猜疑假设式的结尾具有力度,能起到深化主题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作文的结尾运用假设句、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在文章末尾处起到暗示主题的效果。

在一篇名为《家乡的风》的作文中,学生借用“风”作为串联全文的线索,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在作者的笔下,“风”能够传递乡音乡情,“风”能够传送家乡的气味,“风”是作者眷恋家乡、热爱家乡的根源。“家乡的风是一个调皮的小姑娘,总是一会儿跑到东家,一会儿飞到西家,只要你仔细倾听,就能听到风中传递着乡音。‘张家阿婆,你去哪里啊?’‘我去买两条黄瓜。’多么平实的语言,却伴随我度过美好的童年。家乡的风是香的,仔细嗅一下,我能闻到新鲜的蔬菜香,能闻到街角爆米花和油炸臭豆腐的香气,我还能闻到妈妈煮的肉汤气味……”在充分描写乡土民情之后,该学生在结尾处用了假设的方法:“假如没有风,又该如何体会家乡的味道,聆听家乡的声音呢?假如没有风,这个世界该多么冷清啊。”教师点评:“这个结尾虽然短,但是却给人隽永的感觉,让人忍不住细细咂摸其中的滋味。这种假设式的结尾让文章主旨升华,令文章主题得到凸显,让读者更好地感知到作者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

鲁迅在名作《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运用“大约”“的确”这两个词制造出悬疑气氛,引发读者猜疑,同时也更好地揭示了民众冷漠的精神状态。这是猜疑假设类结尾中的典范之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揣摩如何设置猜疑假设类结尾,如何更好地揭示文章主题。

三、展现画面,把握意境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可以使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现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合理运用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展现出富有画面感,能体现意境的文字,这样也能起到升华记叙文立意,体现情境之美的效果。

一名学生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一文中记述了自己参与劳动的过程,详细地描写了自己和同伴们担当校园绿色小卫士,打扫校园,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的过程。劳动的过程十分艰苦,但是作者却从中感受到了青春的气息。作者从劳动中领悟到,草木需要打理才能变得更加茂盛,校园需要清扫才能变得更整洁,而青春也需要不断打磨才能活出意义,不吃苦的青春算不得真正的青春。教师点评:“这篇文章不仅记述了劳动的过程,还描写了作者的感悟,立意有所提升。但是文章还可以更上一层楼,文章的开头部分介绍了校园没有经过清扫和整理的场景,如果在结尾的部分能再次描写校园被清扫后的场景,那么将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也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展现意境。”该学生受到启发,修改了文章的结尾:“清扫过的校园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浇过水的小树苗变得格外鲜嫩,除掉了野草之后,土壤展现出了本色,映衬得红色的月季花更加鲜艳。美丽的校园就好像一幅画一般美好,而我们则是画中人,我们用劳动让校园变得美如画,校园则用它的美映衬出我们的青春气息。嗯,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在文章结尾处展现画面,升华文章的立意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可以描绘印象或想象中的虚境,体现情感和期盼;也可以选择虚实结合的方法,起到烘托渲染的效果;还可以选择首尾呼应的方式,写出变化,不仅让结尾照应开头,更有所对比。这些结尾都能体现画面感,并提升文章的立意。

四、写出哲思,挖掘深度

初中学生写作的时候往往就事论事,很少能抓住文章之“理”,由表及里,用富有哲思的结尾促使文章更具有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尝试运用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方法,体现文章中所记叙的事件具有普遍性,深度揭示主旨,让文章变得意味深远。

在一篇名为《一份特殊的作业》的作文中,学生记叙了一次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这份作业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将一枚生鸡蛋从家里带到学校,保持一整天的时间,看谁的鸡蛋在放学的时候还没有打碎。作者详细地描写了自己保护鸡蛋的过程,并叙述了很多同学因为保护不力导致鸡蛋破碎。教师在点评中指出:“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彩,展现了作者作为‘鸡蛋妈妈’的辛苦,记叙了保护鸡蛋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然而,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如果能够写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哲学思考则更好。可以思考一下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这样的作业,能从作业中得到什么启发。”该学生受到启发,对作文进行了修改,在文章结尾部分写出了自己的思考:“经过一天的努力我才知道保护一枚鸡蛋真的很不容易,只要稍微有一点分心,鸡蛋就会被打破,只有全身心投入进去,才能更好地保护鸡蛋。其实何止是保护鸡蛋呢,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好事情,获得成功。”在修改之后,文章的结尾部分融入了作者对“保护鸡蛋”这件事情的思考,让作文的立意得到了升华。

生活中的很多事件虽然普通,但是如果能够找对角度,挖掘原因,探究意义,便会发现它们所具有的理趣,在记叙文的结尾部分可以有所升华,从描写生活细节上升到揭示人生感悟、分析社会现象等方面,令文章的立意有所提高。

在指导初中学生撰写记叙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推敲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写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以发人深省,可以用猜疑假设的结尾深化主题,也可以在结尾处写出画面感展现意境,还可以用富有哲思的结尾提升作文的深度。这些结尾法都能让文章的立意得到升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