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我和我的祖国

韩红 - 红歌②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1968--2018 西南铁中桐河老知青回乡记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

六十年代,一场轰轰烈烈,感天动地,激情满怀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我们这一代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途中重要阶段。 经历了五十年前以来的岁月,对于我们这些己经两鬓霜白的这一代人来说:“青春回忆”永远是在理想、激情、迷惘与徘徊中跋涉的。

今天,我们重温重忆那段岁月,会重新闪现出新的认知与感触……

那是一段有着厚重历史承载的难忘岁月,那是一代人,用青春与热血奉献的画卷……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今天, 让我们在回忆岁月的片断中,再细细品嚼它的醇厚与香浓。

2018年9月15日早上六点多钟,赴桐河的老知青一行十人早早在路边,等商务面包车一到即上车,一路向南,走郑尧高速、永登高速、南兰高速,经过方城县转入S24O省道达社旗,转入乡间公路直达桐河乡。用时3个半小时。想当年我们下乡时,从郑州到桐河,没有十个小时是万万到不了的。

第一站,桐河乡政府,走进院子,两边场地上凉晒的包谷,也许是周末或收秋时节,没有见到一个人。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桐河是唐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方城县赵河乡老君山,至社旗县桥头街,其上段称珍珠河。继而南流,纳入清水河后始称为桐河。后又向东南方向蜿蜒,流经唐河县桐河、桐寨铺、源潭、城郊4乡镇边界,在县城西北两公里处汇入唐河。据有关资料介绍,河名是因其河两岸宜植桐树而得名,而沿河人们则流传说是,该河虽是平原地带土质,但河岸陡深不垮,似铜底铜垹一般,故称桐河。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静静的桐河

桐河,是让我们这一群当年的知青魂牵梦萦的地方。 1968年,我们响应号召,来到这里,和当地老乡同吃同住,共同在桐河这块土地上摸爬滚打了三四年,这里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的欢笑,有我们的悲伤,有我们永远的回忆…… 今年,距我们下乡己经五十周年了,我们回到这里,来看望老乡亲们,感谢当年他们对我们下乡知青的理解、关爱和包容,寻找我们年少时的记忆。抚今忆昔,感慨万千……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我们来到大郭庄村旁的桐河边,回望有六百年'历史的石礓子,同老乡一起站在桐河仅存的石桥上,回首当年往事……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石礓子,是在河上修的石板路,平时即可行走,又起到拦阻河水的作用。河涨水时,即漫过石板路面。起到了即调水又行路的多重作用。这种建筑工程,充分体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桐河上仅存的石桥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斑驳的石板桥,蕴含着厚重的历史,缓缓的河水,述说着桐河的前世与今生……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大郭庄的乡亲备了一桌酒菜迎接老知青返乡探亲,老知青也当仁不让,挥手猜起了唐河枚。这酒和枚里含着五十年的情和义……也反衬出五十年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这是下乡到桐河西边,大陈庄大队和邱庄大队的部分男知青合影,还认得当年的你吗?

这里还有同我们一起下乡到大陈庄大队的李尔其老师哟!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这是当年下到桐河乡卜萝张、刘营、文庄、包庄、王桥的知青们的珍贵合影。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当年知青们劳动之余在桐河里洗去一身疲惫,留下当年珍贵瞬间。

下乡到包庄村的几位同学,回到包庄村,探望老会计以及全村的乡亲们。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老乡端出红彤彤的柿子招待我们。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这是包庄村,現在仅存的当年的老房子。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我们随村里的老会计带我们到每家每户拜访,看到每家院子里都堆满了刚收晒的包谷。回想当年的全生产队仓库里,也没存这么多粮食啊!五十年的变化真大啊!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这是五十年前我们包庄的知青在土墙上写的‘最高指示’,2001年时我们回村时还留在老土房的土墙上。这次来到村子里,老房子基本己无踪影,都已盖上了砖瓦房。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当年包庄村知青住的土坯草房,这是1971年10月份在草房前的唯一留影。草房顶上白色片状物,是凉晒的红薯干,那可是当年的主粮哟!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这是当年在上面那张照片的背面,用铅笔记录的拍摄时间。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当年的青年小伙現已满头白发。土坯草房已不见踪影,老乡已在土坯房的原址上盖起砖瓦房。

当我们到包庄村时,正值秋收包谷的农忙时节,老少乡亲们都放下手里活计,亲切的围拢来,回顾当年的往事……。目前村里留下的都是老人与小孩,青壮年都外出到全国各地城市打工了。

当我们要离开时,乡亲们都依依不舍,把我们送到村口。就要离别时,我们有些泪眼迷漓,老乡们都聚到村口地头,不停挥手,目送着我们老知青开着车渐行渐远……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在王连庄村口留影

下到王桥村、王连庄村的老知青,来到村里,拜访了还健在的老乡亲们,还来到曾居住过的老土屋的遗址前,回顾当年的欢笑与泪水……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当年下乡到王桥村时,第一次进村的路,当年是土路,今天己是水泥路面了。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沿着这条路可走到桐河边,过河就是大杨庄。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红圈里是河对岸的大杨庄。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这是王连庄存留的老房子,当年知青就住这样的房子里。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经过五十年变迁,如今有些村民已盖起了豪宅。每家农户的门前都屯滿了金灿灿的包谷。

有大陈庄村与刘营村的乡亲们,也迎来了老知青们的探访。紧握的双手,有着述说不完的回忆与惦念……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大陈庄小学,現正值放秋假,学校大门紧锁。

刘营还健在的老乡都聚在一起,与老知青回顾当年的情景。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这片空地,是刘营村当年知青住房的原址。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短短的半天时间很快过去,大家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曾经生活的村庄,离开了桐河乡,晚上驱车来到唐河县城。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泗洲寺塔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县城老街吃完颇具特色的唐河糊辣汤,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驱车来到宝塔宾馆院内。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50年前,我们下乡的当天晚上到达唐河县,就住在这里,当时是县委招待所,院里有多排平房,屋里是十多米长的大通铺,大家都打开自带的铺盖,一个挨一个睡在大通铺上。由于当时天黑,院子里也没灯光,只是影约看到有一座塔,座落在招待所院里。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泗洲寺塔位于唐河县新春路北段,是河南省现存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塔之一,有“泗洲寺塔离天一丈八”之称,是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塔高49.75米。 泗洲寺塔,亦称泗水塔,菩提寺塔,为原菩提寺旧名泗洲院的重要建筑,泗洲寺塔为八角十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唐河大桥——在追忆往昔时光的岁月中,最令唐河人牵挂和骄傲的桥。它建成于1959年唐河第一桥,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设计的。桥为3孔,跨径各63米,全长237.92米,净宽7米。是河南省第一座片石混凝土台墩拱桥。

唐河|悠悠五十年 深深桐河情


唐河县友兰湿地公园,位于唐河西岸,是为纪念哲学大师冯友兰而建,落成时间为2011年11月13日,其中冯友兰纪念馆也位于公园中央,从湿地公园北门走出,正对的便是唐河县革命纪念馆,构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成为了唐河人民的又一精神文化家园和旅游景区。

时隔多年再次踏上唐河这片热土,知青们感慨万千,回到“第二故乡”,见到“亲人”的那一刻,彼此热泪盈眶。回顾往昔,今天的唐河已不复以往,感受着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纷纷表示感谢过去村民们给予的帮助,这份感情,大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今后一定要常回来,并且衷心祝愿唐河未来发展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