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未來的我們都是「乞丐」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從事著什麼工作呢?

我猜,你是一名公司白領,拿著一萬出頭的工資,每天朝九晚八,帶著一身疲憊回家。

我又猜,或許你是這個夏天剛剛畢業的應屆生,夢想著通過努力打拼,一步步在這座城市紮根。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未來幾年、十幾年內,我們現在所謂“穩定的職業”將不存在?

甚至連“職位”本身,都會成為過去?

今天的文章,來自書單團隊的薦書人貓仔。

她要給你推薦的這本《未來工作:智能時代的競爭力法則》,或許可以促使大家未雨綢繆,找到問題的答案。

——書單君

最近,我有好幾位朋友都跳槽了。

令我比較震驚的是,他們都是從人人羨慕的好工作,換到了一個不太靠譜兒的地方。

小西從事業單位跳到了互聯網公司,姚峰上個月剛從一家大型外企辭職,選擇進入一家小型創業公司。

我跟他們聊了很久,發現他們之所以選擇跳出自己的舒適區,有個共性的原因,那就是對未來的恐懼

如果有一天我的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了怎麼辦?
公司改變發展方向,我的部門會不會被整體裁撤?
高中同學已經創業當老闆了,為什麼我還在單位裡混吃等死?
到底幹哪一行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這些恐懼,說白了是由於對未來的工作缺乏瞭解造成的。

《未來工作:智能時代的競爭力法則》的作者泰勒·皮爾遜,是美國知名的職業顧問和投資專家。

他以數十種書籍和研究為基礎,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工作的變革,從而最終實現財富自由。

“你的職位已經被瑪麗莎取代”

馬克斯是美國一家大型公司的會計,收入穩定、升職前景清晰。

他認為自己選擇的職業道路明智且安全,父母的經驗也是這麼告訴他的。

然而,有一天他卻突然收到了人力資源部門的一封信。

親愛的馬克斯:


你的職位已經被瑪麗莎取代。瑪麗莎住在菲律賓,有倫敦大學學位,也更願意以10美元的時薪從事你所做的工作。


祝好!


人力資源部

從2001年起,美國有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受到全球化和外包的衝擊。

與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歷的第一波外包衝擊不同,那個時候主要外包的是勞動密集型崗位,比如開在中國的代工廠。

而到了現在,任何可以完全在互聯網上完成的工作,都在向海外轉移。

因為越南、印度等國家每年都有大批大學生畢業,而他們可以接受美國人十分之一的工資,以及更長的工作時間。

聽起來這樣的危機好像離我們還很遠,但是別忘了,在經濟發展的很多領域,美國的現在正是我們的未來。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力成本逐年增加。現在正有越來越多的代工廠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和非洲。

不久之後,說不定中國白領們的崗位也會被非洲年輕人搶走。

不僅如此,互聯網、計算機軟件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都在快速提升生產效率,削減工作崗位。

越多越多的工作,都被電腦搶走了。軟件正在蠶食世界,機器接管了人類的工作。

長期以來,人們對好工作的一個普遍認定標準是——穩定。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因為人們害怕吃了上頓沒下頓。

然而非常遺憾的是,在未來的社會中,你基本上不可能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未來90%的全職工作有可能會消失。

不過,先別急著恐慌,皮爾遜在書中告訴我們,其實穩定並不見得是好事。

這要從“黑天鵝效應”之父納西姆·塔勒布提出的“火雞理論”說起。

一隻火雞被屠夫餵養了1000天。每一天,屠夫都會早早把食槽裝滿,這讓火雞堅信屠夫是愛自己的,直到感恩節的前幾天……


正當火雞對屠夫的信心達到頂點,認為自己會一直幸福下去的時候,火雞才意識到自己真實的命運。

這隻苦命火雞的故事告訴我們,對安全最有信心的那一刻,實際上卻是我們最有可能遇到危險的時候。

然而為時已晚,火雞變得又懶又胖,已經走投無路了。

前面提到的在大公司當會計的馬克斯,正是因為每隔兩週他都會有幾千美元的工資入賬,這讓他誤以為自己始終在創造價值,面對風險的到來,始終渾然不覺。

事實上,任何缺乏變化的非生物系統都在積累隱蔽的風險。當不做修正和改變的時間越長,積累的潛在風險就會越多。

如果你在一個創造市場價值不高的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期間你沒有學習新的工作技能,也沒有跟上市場的變化。

直到40歲,你的收入到達頂峰,並依靠工資來養家餬口和償還貸款。

這時候,你卻突然被機器或菲律賓的瑪麗莎取代,成為了感恩節的可憐火雞。

我們常常從父輩那裡被灌輸一些經驗:傳統職業很安全,而且會一直安全下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你就能衣食無憂。

然而,現實情況卻非常打臉。

一方面在未來社會中根本不會為人們提供真正穩定的職業;另一方面,以往我們所追求的穩定在未來社會可能意味著非常大的風險。

曾經安全的工作如今卻存在風險,曾經有風險的工作如今卻變得安全了。

怎樣才算獲得事業成功?

最近,我小表妹突然向我請教考研的事。

她畢業後進了一家銀行,每天在櫃檯前一坐就是一天,經常連喝水、去洗手間的時間都沒有。

錢倒是沒少掙,只是這樣的生活有點膩得慌。

她也嘗試著找過其他工作,但那些公司總是以沒有工作經驗為由拒絕她。

於是她找到我:“姐,要不我考個研吧?這樣就能換工作了。”

然而,我當機立斷地拒絕了她。

因為她現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頸並不是學歷不夠,而是缺乏工作經驗。

考研帶來的知識和文憑並不能解決本質問題,反而有可能因為脫產學習的幾年,讓她錯過事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而她在學校裡辛苦學到的東西也未必能趕上社會的變化。

說到這裡,就要提到高德拉特在《目標》一書中闡述的“制約理論”:任何附有目標的系統都有一項制約條件,只有集中力量改善這個制約條件,才能實現系統的快速發展。


這個理論其實很好理解。

比如過年的時候我家一大幫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其中我爸負責擀皮,我媽和我負責包餡。半個小時過去了,奶奶嫌我們包得太慢,也加入了進來。

這時候她發現案板上堆了很多餃子皮,所以她肯定會選擇包餡。

反之,如果這時候餃子皮供不應求,她肯定會再拿個擀麵杖跟我爸一起擀皮。

這樣的選擇就取決於制約條件的不同:當餃子皮堆積的時候,意味著包餡的速度是制約條件;當餃子皮供不上的時候,說明擀皮的速度是制約條件。

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制約條件在任何系統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如何培養核心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在未來的工作中顯得愈發重要,而get這些技能關鍵則是自我管理,文末有一篇書單推薦,告訴你如何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如果你想要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獲得成功,最關鍵的就是找到正確的制約條件,併成功化解制約條件。

在過去700年裡,西方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增長,依次經歷了

三個不同的經濟時期:農業經濟時期(1300-1700年)、工業經濟時期(1700-1900年)和知識經濟時期(1900-2000年)。

在農業經濟時期,土地是制約條件,所以囤積了大量土地的國王成為社會的支配者(此前教皇是歐洲的支配者)。

在工業經濟時期,制約條件從土地變成了資本,普魯士國王為了搞軍備競賽,不得不向羅斯柴爾德家族尋求貸款,這時候銀行家成了支配者。

到了知識經濟時期,銀行可以高效地提供資本,卻沒有足夠的知識促進經濟發展,制約條件從資本變成了知識。於是支配者從銀行家變成了CEO,支配機構從銀行變成了公司。

而在當前的經濟社會轉型中,制約條件正在從知識變為創業,支配機構正在從公司轉變為個人,支配者正在從CEO轉變為創業者。創業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

每當經濟發展的制約條件轉變時,如果繼續向以往一直有效的因素增加投入,並不會提高產出。

種種跡象表明,學歷正在貶值,因為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

這時候如果再想通過重返校園提高學歷來獲得職場競爭力,顯然不夠明智。簡單的供求關係原理說明,增加對豐富資源的投資絕對不是好主意。

如果你想在變革的社會中實現彎道超車,就要努力去突破當前的制約條件,投資稀缺資源。

作者給我們開出的藥方是——投資創業。

要麼白手起家,要麼臥薪嚐膽

看到這裡,你可能想掄拖鞋打我了。

剛畢業的年輕人,沒錢、沒人脈、沒經驗,拿什麼創業啊?一點都不現實。


先別急,《未來工作》的作者正是要告訴我們,我們其實是一批幸運兒,因為現如今創業門檻已經降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這是由經濟學中的長尾理論決定的:

其實,我們身邊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例子太多了。

有人從零開始把淘寶店做到千萬營業額;有人靠著抖音和快手實現年入百萬;還有人自己開發個微信小程序就賣出天價。

當然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並且願意創業當老闆。但這並不妨礙你像投資知識那樣投資創業。

在未來社會,創業將會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稀缺資源,我們可以通過人生抉擇對創業進行投資,從而獲得預期的回報。

比如你可以選擇在一家創業公司做學徒,而不是進大公司工作。

這是重大的職業投資決策,實際上你是用自己的工作時間投資了一家創業公司。

你也可以選擇做一名創業型職員,在大公司選擇負責一個複雜項目,嘗試做出創新,爭取一定程度的自主權。

這也是對自身創業能力的一種投資。即便有一天你被大公司裁員了,你依然擁有創業能力帶來的資本。

時代已經發生變化,投資創業可以為你提供在未來社會中安身立命的本錢。

要麼白手起家大幹一場,要麼臥薪嚐膽修煉內功。

金錢、自由和意義

在過去幾十年中,有關人類根本動力的各種研究和例證表明,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並非只有物質財富一點,而是包含三種動力:金錢、自由和意義


常常聽到這樣的例子,某企業的高層掙夠錢後辭職環遊世界,曾經的首富退休後投入慈善事業尋找人生的意義。

這是因為,傳統的工作很難同時滿足人們對金錢、自由和意義的全部追求。

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創業經濟時代。

通過創業,你可以進入財富增長的快車道,創造無須持續干預也能增長的資產。

通過創業,你可以從大公司那裡奪取被他們壟斷的權力,獲得自我支配的時間,從而實現自由。

通過創業,你可以為自願選擇的任務和目標而努力,並逐漸獲得成長,完成自我價值實現。

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發展的根本動力與經濟社會變革所面臨的制約條件達成了一致。

正像歷史不能解釋未來一樣,《未來工作》一書中的觀點未必會在將來得到全部應驗。

但至少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重要的觀念,那就是:這個世界已經變了

我們必須抓住設計自己人生的機會,通過積極行動去書寫未來,從而實現我們始終追求的財富自由。

這裡說的財富,包含金錢、自由和意義。

如果你不想失業,就得學會為自己工作。

這並不是想象。這樣的趨勢,正在以銳不可擋的速度,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當潮水退去,所有沒能回到大海的魚,都會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