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正義
其實並不是美國近來顯得焦慮和狂躁,而是美國這一屆政府出來那個精神有點問題總特朗普經常歇斯底里和狂躁不安,然而特朗普的情緒整體帶動美國政壇雞飛狗跳,所以外界的感覺就是美國顯得焦慮和狂躁。
特朗普的焦慮和狂躁:
(一)特朗普算是說話算話的總統,為了實現上臺前承諾執行政策比較激烈。
在民主國家選舉中,很多政客為了獲得支持,向選民承諾很多好處,而一旦上臺立即翻臉不認人,變臉比翻書還快。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個特例,是一個比較誠實的總統,上臺前說了很多他的支持者不敢說的的話,比如限制移民,在美墨邊境修建“長城”、美國優先政策、對企業和個人減稅等,也因此獲得很多底層白人的支持。
特朗普上臺後強力推行這些這些政策,而且執行的過程比較激烈,而且同時間推行的政策太多,所以給人感覺就事美國政府瘋掉了,到底要幹什麼?畢竟總統任期也比較短,只有短短四年,承諾的太多,想要取得成績只能這樣做。
(二)特朗普的激進政策引起外界諸多反感,遭到反對派的反制,顯得比較熱鬧。
而特朗普政府的很多激進的執行政策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在國內引起傳統白左精英的不滿,比如移民政策,所以瘋狂反制特朗普,特別是美國主流媒體CNN、紐約時報等天天報道特朗普的負面消息,導致特朗普十分惱火,在推特上吐槽這些媒體為“假新聞的製造者,是全美國人民的公敵”。
對外政策上,特朗普一樣不是省油燈燈,公然撕毀上一任政府與伊朗談判多年達成的核協議,對伊朗進行石油的全球禁運,招致歐洲強國英國、法國、德國的不滿。而且開啟全面的貿易戰,不論盟友非盟友,只要不滿足美國政府要求,一律是貿易戰的對象,也招致歐盟、加拿大等美國比較親近的盟友極力反制,因此給外界印象是美國還真熱鬧,一出接一出的鬧。
(三)特朗普執政團隊問題頻出,自己也陷入被彈劾的境地。
特朗普對於自己的執政團隊的人員挑選真是有問題,前私人律師科恩和前競選經理馬納福特在今年8月份陸續被美國法院定罪,這兩人都是特朗普的親信,特別是科恩是服務特朗普超過十年的私人律師,知道特朗普的很多秘密,特朗普前助理紐曼也在寫書罵他,爆料很多特朗普隱私。在更早之前特朗普更是炒掉自己的國務卿蒂勒森,換上了蓬佩奧。
說明特朗普執政團隊問題頻出,自己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問題多多,正是自己這麼多缺陷,加上高調做事風格,被反對派抓住把柄,特別是特朗普還一直在“通俄門”上無法解釋清楚。而美國民主黨議員表示“中期選舉一旦取得勝利就發起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也導致特朗普深陷被彈劾的渦旋。
所以美國還是那個美國,但美國這一屆政府因為出來一個特別高調的總統,導致看似比較焦慮和狂躁,其實只是特朗普比較狂躁。
大正看世界
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的世界,雖然有聯合國,有各種國際法,但本質上講仍是一個無政府社會。在這樣的無政府社會,可能最基本的一個法則就是叢林法則。任何國家,無論大小,要在這樣的無政府社會中生存,都必須小心翼翼地維護和增進自己的國家利益,防止或減少損害自己國家利益的事情發生。因此,應該說,焦慮和狂躁的不僅僅是美國,世界其他國家,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某種程度上都存在焦慮。
然而,美國卻有焦慮的傳統,或說習慣。美國無論是地理位置,自然稟賦,人口規模,可以說在世界各國中都屬於非常優越的。何況自1894年以來100多年間,美國一直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自二戰期間開始,美國一直是世界頭號強國。然而,美國卻是一個憂患意識非常強的國家。立國初期,美國擔憂的是歐洲列強對美國及美洲事務的干涉。進入20世紀後,美國擔憂的是歐亞大陸出現一個能夠對美國構成威脅的超級強國,因此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基本特點便是離岸平衡,即想法設法防止任何一個歐亞大國主導歐亞大國。二戰期間,美國防範的對象主要是德國。二戰後至冷戰結束前,主要是蘇聯。冷戰結束初期,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對任何其他大國都擁有無與倫比的實力優勢。但美國並不安心,還是不放心,因此一直在尋找敵人和對手。
回到題目,美國近年來之所以顯得焦慮和狂躁,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在與世界其他大國,主要是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的實力對比中,出現了實力相對下降的不利態勢,且美國不知如何扭轉這種態勢。單以GDP總量算,中國GDP總量由2000年大約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提升到2017年的約60%以上,見下圖。這也是特朗普大談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主要原因,因為特朗普認為美國前幾屆政府沒有抓住機會讓美國保持偉大,導致美國的優勢不斷縮小。
西域都護
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一直表現的和前任與眾不同。這並不是什麼近來才有的事情,是一年前就這樣了。也就是說,這和特朗普的政策有直接關係,其實也和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木叔從這兩點來分析吧!
第一,談特朗普的政策。
和奧巴馬這個“政治不粘鍋”不同,特朗普很喜歡得罪人。無論是自己的朋友還是對手,他幾乎都在上任以來的1年中得罪了。這個得罪的意思不是說他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本黨和美國的整體利益,把前任的很多政策給推翻了。
在他看來,這些政策是奧巴馬“政治不粘鍋”的本性決定的,是所謂的老好人政策,但卻讓別人佔了美國的便宜,所以要修改。
這讓外界當然措手不及。因為從來沒和這樣性格的總統打過交道嘛!因此外界就會認為特朗普的美國,顯得比較魯莽、粗魯,甚至像題目說的焦慮、狂燥等。
其實這只是外界的看法,美國的民調不這麼看。最近好幾次民調都顯示,美國人對他的經濟政策支持度是最高的。沒有什麼狂躁和焦慮。如果說焦慮的話,就是對這個良好的發展預期不同。比如大部分比較樂觀,認為在未來一年,美國經濟還是會很好。也有人擔心美股漲得太高太快,可能會暴跌。
無論美國人還是外界的這種心態都是很正常的。畢竟立場不同,觀察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所以,不必要非要得出美國人焦慮或者狂躁的結論。
第二,談特朗普的性格。
很多人認為特朗普性格有缺陷,當然這不是侮辱,是從生理角度分析。比如平時的發言和動作都顯得很自大、自負。同時在一些表達上過於絕對,顯得旁若無人,有些張狂。
當然這可能和他從小被嬌生慣養,生活在一個富裕家庭裡有很大的關係。另外也與他的年齡有關。70多歲的老人了嘛,一般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別人違背自己的意願,無論美國老頭還是別的國家老頭,都是這種性格。所以可以理解。
這種愛出風頭、愛聽好話,對自己不滿意的就回懟甚至對罵的性格,如果通過他每天的twitter表現出來,就會被人認為美國最近顯得比較狂躁。畢竟他是美國總統,這個身份讓他的性格和美國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一些心理科的醫生甚至認為特朗普精神有些問題,當然木叔沒有證據不能隨便指責誰。或許他有或許沒有,無論如何他的表現可能與某些症狀相似,所以會被醫生們“看中”。其實只要他不耽誤美國政治,不損害別人利益,偶爾的性格缺陷甚至疾病是無傷大雅的。
因此,一句話,對特朗普當然要重視,但在分析的時候也要看到他的性格和年齡問題,綜合考慮,才不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美國一直都非常焦慮,不是從近來才這樣的。
美國失落論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這些悲觀的論調充斥了各種報紙和電視節目。什麼美國將會和日本一樣失落二十年或更長、美國股市將迎來比大衰退時期更嚴重的大股災、美國將會被超越,美國實際不如第三世界的之類話題是最受美國人關注的。新聞媒體最熱衷於報導對政府不利的信息,各種指責刁難,從不帶讚美的。美國對各種事件,包括入侵外國的戰爭都是在找各種不滿,各種反思,社會對事的批判形成各種風潮,上街抗議表達不滿成了常事。只要去白宮的南草坪,一定會看到有人舉牌子在抗議,公開讚揚政府是不存在社會主流裡的。
正是焦慮的民眾和媒體,對政府的不信任,才讓美國有了糾偏的能力,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和危機,並且越來越強大。美國是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國家,豈有不強大的可能。
美國車行百萬裡
一個短暫而未形成興衰週期的後發國家歷史,決定了當其度過實力巔峰期後即將處於衰落通道期時,缺乏足夠的文化週期歷史的借鑑,從而在導致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畏懼失去霸權所帶來的成果和影響力,所以會促使其決策者產生侷限性的戰略誤判。這種誤判可能是短期的,但也有可能是長期性誤判,但一個長期性的戰略誤判毫無疑問將會影響一個國家的走向。
作為從未參政的商人特朗普之所以能在一開始弱勢地位下“鹹魚翻身”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並不是單純因為其個人能力出眾,而是因為在長期傳統建制派統治下的美國並沒有能夠擺脫惡性的美元超發與債務困境和日趨下降的國際影響力,反而為美國自身帶來了非法移民、恐怖主義等影響美國人民利益的衍生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民眾、商界、政界轉而試圖通過一個非建制派打破現有死氣沉沉的政治生態,鞏固霸主地位。所以特朗普的上臺並不是從天而降的特例,而是美國大多數人民的一種政治選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國主流的思潮。
當下的美國儘管還沒有進入衰落期,但通過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經濟危機等問題著實感覺到了自身地位正在面臨著挑戰,這顯然是長期享受霸權紅利的美國政界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伴隨著特朗普的上臺,美國政界也大有摒棄多邊主義,擁抱單邊主義和民粹主義傾斜的趨勢,而應對策略也從多邊協調逐步邁向單邊制裁。以至於在各個州的議員競選當中,共和黨的候選人們甚至開始紛紛仿效特朗普,宣揚民粹主義以獲得民眾支持。由此可見,整個美國已經開始跑偏。
所以由於沒有歷史可鑑性導致眼下美國政壇的戰略誤判,民間甚囂塵上的民粹主義思潮和特朗普特立獨行的單邊主義理念,導致了美國在近期內的不穩定性,隨著特朗普任期即將進入下半程,未來美國的政治動態將會更加引人關注。
馬克觀察
美國近來是不是真的有點焦慮和狂躁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無論你是認可還是否定都可以,畢竟美國一直都比較淡定有耐心,但是美國政府最近一系列的政策又確實讓我們看到了美國的一點小焦慮。
(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的淡定和耐心怎麼說呢?因為美國是一個比較民主的國家,美國總統擁有很大權力的同時又受到國會和聯邦最高法院的約束,所以美國在大的方向上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國家。美國不會發生政變,美國人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國家會偏離市場經濟的道路,因此美國可以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美國之所以能夠獲得冷軋的勝利,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美國的淡定和耐心。
即便曾經面臨蘇聯的挑戰,美國依然能夠在世界範圍內保持極大的剋制,它沒有試圖以武力打敗蘇聯,更是一直在努力避免核戰爭的爆發,美國只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將經濟矛盾突出的蘇聯給拖垮。事實已經向我們證明,美國是一個具有很強內部穩定性的國家,所以蘇聯最終並沒有在和美國的競爭中獲勝,美國的耐心讓它以儘可能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勝利。
(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的美蘇對抗漫畫)
當然,美國在某些特定的時期也可能會顯得比較焦躁。比如在二戰結束之後的一段時期內,美國面對蘇聯在全球範圍內的勢力擴張一度陷入很大的恐慌,它在包括歐洲、東南亞和中東等多個地區試圖全面遏制蘇聯的擴張,甚至美國政府還主導了推翻古巴社會主義政權的“豬灣事件”,該事件最終以失敗告終,這讓當時的肯尼迪政府顏面掃地。
因為美國是一個內部穩定性很強的國家,所以如果美國突然變得比較焦慮和狂躁,這隻能說明美國在國際上面臨不斷增強的壓力和挑戰。那麼美國近來面臨的來自哪裡的挑戰在不斷加劇呢?現實的情況是美國近來在國際上確實面臨不小的挑戰,而且美國政府顯然是認為自己面臨的威脅在不斷加大,而讓美國感到地位受到挑戰的國家當然還是來自於東方,也就是那個亞洲最大的新興國家。
(美國及其盟友國家領導人)
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內的多名美國重量級官員已經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到新興東方大國,在特朗普政府看來,由於東亞大國經濟實力強大,所以美國面臨的挑戰將會是全方位的。特朗普為了維護美國的經濟利益並且重振美國的製造業,於是他提出了所謂的“美國優先”戰略,並試圖以此鞏固美國在全世界的領導地位。當然,其實美國自身並沒有倒退,它依然在快速成長,只是美國成長的速度沒有自己的對手快,所以美國會感到焦慮和狂躁。
(美國紐約)
不過美國僅僅只是焦慮和狂躁肯定是沒有用的,對方國家該怎麼發展還是會怎麼發展,對於美國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耐心發展自己的經濟,只要自己能夠不斷強大,那麼即便它難以避免要被超越,但美國至少還可以延緩自己被超越的時間。另外美國焦慮和狂躁可以,但它還是應該儘量避免傷到其它國家,要不然可是很容易惹眾怒。
李姓先生
美國現在為什麼看起來像得了狂躁症,因為美國現在力不從心了,對中國無計可施。
現在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可美國用盡全部解數卻發現對中國沒大用出,中國人還是滿世界旅遊,不耽誤吃也不耽誤喝,而美國要頂不住了,貿易戰是雙刃劍,即能傷人也能傷己,可美國又不能承認輸,如果美國承認輸了那就在全世界面前顏面掃地,那就會連帶著打擊美國的命根子美元,可就這麼僵持下去那就要比誰的耐力強了,可現在看來美國要頂不住了。
美國現在對中國沒有什麼好辦法,用句成語那就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美國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對付中國,也判斷不出中國的戰略目標到底是什麼,而要任由中國這麼發展下去,中國超過美國那是指日可待,所以美國特朗普現在就像是神經質一樣,特朗普實在不想在他的任上被中國正式超越,可特朗普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遏制中國,現在的貿易戰對美國來說是騎虎難下,而中國不一樣,就是中國服軟那中國還是老二,而美國要服軟那就得交出第一把交椅,這賭注美國玩不起。
所以美國現在才像瘋了一樣,其實就想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天宇的文史情懷
遠的不說,就目前美國的焦躁感而言,與9.11後一系列失策有關,與絕對優勢的國際地位“縮水”有關,也與當下白宮主人的個性有關。
9.11對美國之所以是分水嶺,不僅改變了美國人的心態(至少不像以前那樣充滿安全感與自信了,一朝被蛇咬還十年怕井繩呢,更何況那麼驚天的恐怖襲擊),而且此後美國政府的一系列錯誤決策,直接使美國陷入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泥潭中,間接地也導致了後來的美債危機(戰爭債太多了)。這些都深刻地改變了美國人經濟生活與社會生活。
不僅如此,過去十幾年來中國、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以及歐盟的做大(儘管有歐債危機,但今日的歐盟已經是不可小視的政治與經濟力量),都客觀上減弱了美國的優勢地位與國際影響力,這使得美國人落差極大。心理發生變化也在情理之中。
白宮主人的變化也不得不提。特朗普在努力尋求變革的同時,也確實把美國國內折騰得很厲害,各種矛盾與對立,甚至分裂狀態,都是以往美國少見的。這也讓美國人焦慮不安。
社科院張國慶
一、新興大國奮起直追,威脅到了美國經濟第一的寶座
美國國力在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時期達到了巔峰,俄羅斯衰落,新興大國還沒有崛起。2001年,美國GDP總量達到10.62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32%以上。不過,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什發動了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極大的損害了美國的國力。2008年,美國又爆發了經濟危機,導致美國國力進一步下降。到了2017年,美國GDP總量為19.37萬億美元, 佔世界GDP總量佔比下降到了24.32%。
與美國相反,新興大國經濟卻一路高歌猛進。2001年,新興大國的GDP總量為1.34萬億美元;2017年,新興大國的GDP總量為12.24萬億美元。16年間,新興大國的GDP增長了近8倍!
要知道,經濟實力是軍事實力與政治影響力的基礎。美國也是在經濟上超越英國以後,才能夠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憑藉雄厚的經濟實力成為最大贏家,最終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
新興大國的經濟總量就要超過美國,美國能不焦慮和狂躁嗎?特朗普為何要發動貿易戰?還不是想打斷我們的崛起之路,確保美國的經濟優勢!
二、歐盟不斷擴大,已經有脫離美國獨立的苗頭
美國能夠稱霸世界,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二戰以後,通過“馬歇爾計劃”與北約,牢牢的將歐洲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之上。不過,歐洲畢竟在二戰之前全世界的中心,並不甘於被美國控制。於是,歐共體應運而生,最終演變成歐盟。歐盟目前已經有27個成員國,特別是在特朗普上臺以後,伊核問題、北約軍費問題、貿易問題與美國齷蹉不斷。甚至有媒體稱,特朗普曾經建議法國退出歐盟。2018年7月14日,據彭博社報道,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採訪時被問及“誰是美國在全球最大的敵人”,他稱“我們有很多敵人”,但他首先提到了歐盟。歐盟與美國離心離德,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的霸權。
三、世界各地問題不斷,美國人疲於應對
在中東,美國要對付伊朗與敘利亞;在歐洲,美國要對付俄羅斯及親俄羅斯國家;在亞洲,美國要對付北高麗;在美洲,美國要對付古巴、委內瑞拉等。以美國越來越衰落的國力越來越難以維持全球霸權!2018年3月,美國國債突破了21萬億美元,國債已經超過了GDP的110%。如此規模的國債,最終很可能成為壓垮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世界霸權已經出現危機,美國能不焦慮和狂躁嗎?
美國觀察室
近年來,美國的整體心態確實越來越焦慮,再過幾年估計就要徹底崩了。而在這種關頭的美國是最容易鋌而走險,為了維護霸權做出一些超乎規矩的事情,必須警惕。
第一,美國的焦慮源自其經濟實力的相對衰落,這一衰落也有其歷史軌跡
美國國內經濟雖然沒有崩盤,但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確實出現逐步下滑的趨勢。在1960年的時候,美國GDP達到5430億美元,而當時全球GDP總量為1.367萬億美元(按現價美元計算),因此當時美國的GDP佔全球GDP總量的40%之多。這一比例穩定了大約十年,到1969年,美國GDP仍然佔全球的38%左右。
從1968年到1980年左右,美國的經濟就面臨各種挑戰。比如,族裔衝突、通貨膨脹、石油禁運、汽油短缺等等,美國經濟在全球的比重逐漸下降。到1980年時,美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就降到了26%左右。里根時期,美國經濟有所回彈,GDP佔全球比率又達到了32%左右。
美國GDP佔全球比重示意圖
但到了2014年,美國GDP佔全球GDP總量的比例只有20%左右。
第二,美國面臨的挑戰是整個非西方世界崛起的挑戰
近年來,包括美歐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都出現了頹勢。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歐洲的歐債危機、難民危機、恐怖主義、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這些事件都衝擊了西方世界的發展與團結。相反,非西方世界欣欣向榮,七國集團成為八國集團,又拓展為二十國集團,都說明了“西方不亮東方亮”。
第三,美國缺乏應對自身衰落的辦法
美國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面對所謂後發崛起挑戰的經驗十分不足。當前非西方國家的發展既不是當年的英國,也不是冷戰時的蘇聯,因此美國既沒有歷史經驗可循,也沒有現實道路可走。這一點讓美國政府、戰略界有點措手不及,因此目前的對外大戰略十分混亂、焦慮與狂躁,也就不難理解了。
以上是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