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王猛出生、成長於亂世之中。胸懷大志的他在亂世中觀風雲變化,靜靜地積蓄力量,期待著那可以大展宏圖的時機。王猛對自己所擁有的才能十分自信,他希望能遇到一位值得自己輔佐的真命天子。

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1.隱居華陰山

東晉明帝太寧三年(325),王猛出生在青州北海郡。那個年代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不安的時候,因為西晉時期的連年混戰,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趁機入侵中原,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五胡亂中原”。那時,王猛的出生地就位於暴君羯人石勒所建立的後趙範圍內。在石勒之後繼續稱帝的石虎,更是一個窮兵黷武、窮兇極惡的暴君。後趙國內,人們被壓迫的無以為生,時時面臨死亡威脅,因而紛紛逃往異鄉。王猛在幼年時,也跟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安頓下來。

因為家境貧寒,王猛小小年紀就被迫上街販賣畚箕。但是貧苦的生活並沒有磨滅他的志向,沒有消磨他的勇氣。王猛利用一切機會讀書學習,汲取各種知識,他尤其喜歡軍事、科學。王猛漸漸長大成人,他成為一位“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的年輕人。他不屑於將精力用在瑣碎小事上,也不喜歡和庸俗之人打交道,因此常常遭到那些淺薄浮華青年的嘲笑,可他卻毫不為意,依然故我。

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為了尋找實現理想的機會,王猛曾經遊歷燕國的都城鄴城。但是,他去了後才發覺,鄴城雖為國都,但是也同樣遍地貪利浮華之徒,他們只知聲色犬馬,卻不知進取,更不能欣賞這位年輕有為、胸懷大志的年輕人。

但鄴城內有一位名叫徐統的人,他還算是有一雙慧眼,在見到王猛之後,他看出王猛絕非平凡之人,因而對他禮遇有加。為了籠絡他,徐統還任命王猛為功曹。徐統以為,身在貧寒之中的王猛一定會喜出望外,應召而來。可王猛卻早已看出,如果留在鄴城,是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和為人民造福的抱負的。徐統雖然賞識自己,但他也不過給自己一份安逸的工作和生活,並不能令自己達成志向。

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因此,王猛並沒有應徐統之召留下來當官,他毫不遲疑地離開了鄴城,來到關中的華陰山,在此隱居。他潛心讀書,觀察風雲激盪變化的時局。他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自己生命中值得輔佐的那位真命天子的出現。

2.拒絕桓溫之邀

此時天下時局,正是南北對峙時期,江南東晉王朝的大司馬桓溫,掌握兵權強軍,實力非常雄厚。為了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實力,威震四方,晉永和十年(354),桓溫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北伐戰爭,順利地入侵關中地區,並在幾天之內就打到了當時前秦的都城長安的近郊。如果能攻陷長安,那麼東晉就有很大的勝算能夠佔據北方地區。但桓溫似乎另有打算,他沒有繼續前進,而是把軍隊駐紮在灞水以東,就此按兵不動了。

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隱居華陰山的王猛早就聽說過桓溫,因為此人在東晉極有威望。如今此人領兵來到灞東,王猛就主動前去拜訪,想親自和桓溫談談,以觀察他是否是一位有宏大目標,可以成就大業的君主。因為王猛衣著樸素,甚至顯得有些寒酸,當他披著一件破麻衣來到桓溫軍營前說要謁見桓溫時,看守營門的軍士瞧不起他,不願意放他進去,也不肯為他通報。此時,恰好有一位桓溫的隨從路過,他聽見王猛說要見主帥大司馬,再一看,王猛雖然衣著破舊,但相貌堂堂、氣宇軒昂,不同於常人。這名隨從想起桓溫曾經說過按兵不動,就是在等待關中豪傑志士,他想,或許此人正是主帥所說的豪傑志士。

他便趕緊跑到桓溫的營帳稟報此事。桓溫一聽王猛前來拜訪,以前也多少聽過這個名字,馬上命令傳見。隨從又趕緊跑回營門外,將王猛請進了軍營。王猛步入桓溫營帳,看到桓溫踞案而坐,絲毫沒有起身相迎的意思,王猛便作了個長揖,沒有行大禮,然後淡然地報上了自己的姓名。

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桓溫也不動聲色,一邊細細打量他,一邊揮手示意他坐下。王猛安靜地坐在旁邊一張胡床上。桓溫開口就問:“如今,我是奉天子之命(桓溫稱東晉的偏安皇帝為天子),率10萬精兵,憑恃仁義討伐逆賊,安撫百姓。為何我已經在長安附近駐紮多日,三秦的賢能之人卻不曾來拜訪我呢,這是何故?”對此問題,王猛笑著拱了拱手,然後緩緩答道:“雖然將軍不遠千里而來,為民除害,可是您深入敵寇的腹地,現在長安近在咫尺,您卻不渡灞水,按兵不動,百姓不清楚將軍您心中究竟是何打算,自然就不願輕易前來。”

桓溫確實沒想到,王猛的話雖然不多,卻一針見血。他一下就愣住了,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就哼哼哈哈,轉移了話題,只問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一看桓溫如此反應,王猛即心知肚明:這位大司馬桓溫根本志不在前秦,而是另有想法,別有所圖。

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於是,王猛也不再提及此事,而是附和桓溫的話題,閒談起來。王猛的坦然自若,氣定神閒,令桓溫大為驚奇,尤其在談話期間,王猛旁若無人,時不時還從衣服裡捉出蝨子來,可他不凡的談吐和氣度讓桓溫十分敬佩,決意請他和自己一起回江南。

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不久,桓溫決定班師回朝。臨行前,他專門送給王猛一套華麗的馬車,任命他為督護,邀請他和自己一起回到南方。王猛有些舉棋不定,他雖看出桓溫懷有異志,但對其人又沒有幾分把握,現如今要離開北方去南方,他覺得自己的前途蒼茫未知。為了定奪此事,王猛回到了華陰山中,特意去徵詢老師的意見。老師望了望王猛,而後不緊不慢地說道:“為何猶豫呢?你想想,一山豈能容得了二虎,你與桓溫怎麼能在一起並存呢?留在此處,你同樣有施展才華,大富大貴的機會,又何必要到遙遠的江南呢?”

前秦治國名臣王猛,少有大志,亂世待機

老師的話一下點醒了王猛,自己和桓溫都想要出人頭地,那日後必將產生矛盾,如果跟隨桓溫到了南方,一旦脫離他,必然會遭致敵對;如果一直輔佐依附於桓溫,自己永遠難有出頭之日,那自己的一生豈不白白浪費了。王猛決定還是留在關中,不隨桓溫去江南。

第二天,王猛前去拜見桓溫,婉轉地拒絕了他的邀請。桓溫雖然覺得王猛是個不凡之人,但終究對他沒有深入的瞭解,還未能體會到他的真正能力和價值,故此,也不是十分的惋惜。桓溫沒有勉強王猛改變決定,和他告別之後,就領兵退出函谷關,奔荊襄大路返回東晉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