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王猛?以漢侍胡,成就己爲千古名臣,輔苻堅榮登古之雄主

中國歷史上出過不少皇帝,如果一定要排個序,十六國時期氐人所建的前秦第三任皇帝苻堅一定排在前列。作家柏楊甚至將苻堅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並列,認為他們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五個能被冠以“大帝”稱呼的皇帝。

當我們縱觀前秦歷史之時,作為一個外族,前秦皇帝苻堅能被冠以如此高的評價,幾乎完全拜一人所賜,這個人就是——王猛。自王猛之後,歷代帝王、史家多給與了王猛極高的評價,但到了網絡時代,就像武夫冉閔突然被捧成“民族英雄”一樣,王猛身份也突然從千古名臣墜落成了“漢奸”。

身世成謎的千古名臣——王猛

漢奸王猛?以漢侍胡,成就己為千古名臣,輔苻堅榮登古之雄主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按其出生時間地點來推算,他出生的時候,西晉已滅、東晉南遷,出身地嚴謹來說是匈奴劉淵治下的前趙國境內。不過其民族屬性被確信為漢族。

史書記載,王猛出身貧寒,為了餬口,年少時以販畚箕為業。一次王猛到洛陽賣貨,一個人願意以高價收王猛的畚箕,但沒帶錢,讓王猛到他家裡拿錢。結果王猛跟著這個人走進了深山之中。王猛在深山中見到一個侍者環繞的老人,深深的給老人鞠了一躬,結果老人給了原來商定好價格的十倍。王猛出山時候發現居然是在嵩山。僅這裡就出現了兩處疑點,其一,王猛賣畚箕,明顯是竹木手工製品,當時應該不算什麼值錢的東西,居然要從老家跑到洛陽去賣,小編以今天濰坊與洛陽間的距離查詢了一下,相隔755公里,以當時的交通條件明顯不太靠譜;其二,在洛陽賣畚箕,即使高價,也不至於跑去嵩山收款吧?兩地相隔78公里,而且十倍價格也是後來到了付款老人處才臨時決定給他的。

史書第二處記載是說王猛在20歲前,隱居山林,手不釋卷、刻苦學習。這又是一處疑點。以王猛的出身貧寒來說,隱居山林,自給自足活下去或許可信,但手不釋卷,且根據後世說,他在儒學經典、軍事、科學方面的知識都頗有造詣就說不過去了,當時的書可是很貴的東西。

所以,小編估計王猛出身恐怕並不如史書記載的那麼貧寒,最大的可能王猛是商人出身。從當時人的觀念和後世王猛理政來看,都是重農抑商的,窮倒是沒那麼可恥,但商人就是賤業了。但王猛出身寒門是一定的,否則無論如何都會留下其祖上是某某某之類的。而我們連王猛的父親叫什麼都不知道。

王猛出世——棄晉從氐

漢奸王猛?以漢侍胡,成就己為千古名臣,輔苻堅榮登古之雄主

王猛成年後,北方戰亂愈烈。後趙時期,王猛已頗有才名,後趙侍中徐統曾以高管厚祿邀其出仕,但王猛認為後趙氣數已盡,拒絕了。公元354年,王猛又有了一次入仕的機會,這次是史書記載的唯一一次王猛主動上門的記錄。王猛主動求見北伐而來的東晉大將桓溫的,據說王猛見到桓溫後,一面抓身上的蝨子,一面與桓溫侃侃而談天下大事。桓溫見王猛有魏晉風度且見識不凡,於是又送車馬又送官職,希望王猛到東晉任官。王猛拒絕了,他點出了桓溫有篡晉之心。回去之後,王猛向老師請教,王猛的老師說:“你和桓溫不是一路人,你想要富貴,在這裡一樣可以,何必跑去南方。”從王猛先去求見桓溫來看,作為漢人,他的心裡還是傾向當時的漢家王朝東晉的,但與桓溫的交談,他看到了東晉王朝存在的問題,因此心懷天下的王猛繼續選擇了蟄伏。

大約在公元355年-公元357年期間,王猛終於遇到了自己的伯樂——氐人苻堅。兩人一見面交談就句句投機,相互引為知己。公元357年,苻堅殺前秦暴君苻生稱帝。王猛在前秦出仕,時年35歲。

惹禍精王猛——殺盡天下不平事

漢奸王猛?以漢侍胡,成就己為千古名臣,輔苻堅榮登古之雄主

王猛上任後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什麼大官,苻堅只給了王猛始平縣縣令的官職。這個始平縣是京城的西北門戶,但絕對不是什麼善地。這裡豪強、盜匪橫行,王猛上任伊始就明法嚴刑、禁暴除奸、整肅吏制。很快,一個有背景且作惡多端的惡吏被王猛挖了出來,王猛將其當眾鞭打致死。惡吏朋黨上告,王猛的上司將王猛抓起來,送到京城長安治罪。

苻堅聞訊後親自審問王猛,苻堅問王猛:“治理國家,應該以德教化為重,你一上任就殺那麼多人,是不是太殘酷了?”王猛也很光棍,回答:“如果是治世,當然應重教化;但如果國家處亂世,必須要嚴明峻法。你皇帝讓我做一方官員,我就應該為你剷除惡人。現在我才殺了一個惡人,還有成千上萬惡人還沒伏法呢!如果陛下你認為我沒有抓盡枉法之人要治我的罪,我認!如果你說我為政殘酷,我不認。”苻堅聽後覺得有道理,不僅免了王猛的罪,更當眾稱王猛是自己的管仲、子產。

之後,王猛因政績卓越,一路升官,到公元359年,王猛已連升五級,官拜尚書左丞,不過王猛為苻堅惹禍的惹事精作風絲毫不改。在王猛眼中,沒有漢人、胡人之分,一律視之為秦人;在王猛眼中,沒有豪門、賤民之分,一律視之為百姓。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臧候樊世仗著自己打天下的汗馬功勞,指責王猛身無寸功,憑什麼對他們與百姓同等要求,並威脅要殺死王猛,結果被苻堅和王猛聯手弄死。氐族貴族、苻堅的親舅舅強德酗酒行兇、欺男霸女,被王猛逮到,根本不稟報苻堅,直接弄死。等苻堅得到消息,派人到刑場救人,看到的已經是屍體了。

但就是這麼一個“有罪必罰”的惹禍精王猛,讓雄主苻堅一直對他信任有佳,且甘於為王猛“擦屁股”。

王猛——以一人之力鑄造一個帝國的千古名臣

漢奸王猛?以漢侍胡,成就己為千古名臣,輔苻堅榮登古之雄主

作為一個能被稱為千古名臣之人,王猛並非酷吏,殺只是王猛的安邦之道,而治國要更為複雜一些。

王猛在任十八年時間,在嚴明法紀的同時,更注重吏治改革,他幫助苻堅在自漢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基礎之上,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保障官員才盡其用、官稱其職。

在經濟發方面,王猛興修水利、獎勵農桑、改進耕作、發展社會生產。無數之前因戰亂被荒廢的田地重新得到了開墾,倉庫充實,百姓豐樂,人民生活呈現出小康之相。

在民族融合方面,前秦在王猛治下廢除了胡漢分治。這裡還有個小插曲,因為冉閔剛以殺胡為名製造過混亂,有氐人貴族試圖阻止胡漢分治的政策,結果在王猛的主持與苻堅的支持下,此人被誅殺。

王猛——功蓋諸葛第一人

漢奸王猛?以漢侍胡,成就己為千古名臣,輔苻堅榮登古之雄主

關於將王猛說成“功蓋諸葛第一人”的說法,小編查找自網絡,並沒有找到原話出處,不過柏楊老先生拿王猛和諸葛亮比,認為即使諸葛亮在內政能力上與王猛相當,但在軍事能力上的成就則不如王猛。當然,這裡說的諸葛亮是《三國志》中的諸葛亮,而不是《三國演義》中被神化了的諸葛亮。

王猛所學,不僅是治國之道,史書記載其在兵法等方面也成就斐然。王猛主政前秦時期,前秦可說是四面皆敵。西方有漢人政權前涼和氐人的仇池政權、東方有慕容鮮卑、北方是鮮卑拓跋部,南方是東晉政權,可謂四面楚歌。

在兼顧前秦國內政事的前提下,公元366年-376年,前秦開始了統一北方之戰,而軍隊主帥就是王猛。公元366年-367年,王猛率兵攻前涼,前涼敗,苟且一隅;公元370年,王猛率兵伐慕容鮮卑前燕,前燕滅。后王猛回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軍事。後前秦軍隊一路攻城略地,至王猛去世之前,前秦已基本統一北方,僅前涼及拓跋鮮卑的代政權尚以一隅之地苟且。

王猛喪,前秦亡

漢奸王猛?以漢侍胡,成就己為千古名臣,輔苻堅榮登古之雄主

公元375年6月,積勞成疾的王猛病倒;同年7月,王猛病逝。死前王猛留下遺言叮囑苻堅:“東晉雖偏居江南,但為華夏正統,目前上下安和。我死後,陛下千萬不可急於滅晉,要先將尚盤踞北方的鮮卑、西羌剷除,否則必成大患。”王猛薨,苻堅三次伏棺痛哭,前秦舉國哭聲震野,三日不絕。

王猛死後,苻堅恪守王猛遺言在軍事上不向南進,一舉伐滅前涼和代國,完成了北方一統的大業;文治上延續王猛時期主抓的加強儒學教育和關注民間疾苦兩件大事,使前秦盛極一時。

然而,統一了北方後的苻堅卻沒有忍住自己那顆想要一統天下的心,他忘記了王猛的叮囑,急於發兵南向攻打東晉,直接導致了淝水之戰的大敗。淝水之戰大敗後,曾被王猛收服的其他各族又起了反叛之心,雖然他們名義上降了前秦,但心裡降的恐怕只是王猛。且這些依靠攻城略地收服的各族還沒有太長時間融入前秦各族,他們的內心視自己還是鮮卑人、羌人……,而不是秦人。

公元383年,前燕降將鮮卑族慕容垂叛,隨後羌人姚萇鎮壓反叛不力畏罪潛逃,也叛。前秦一時烽煙四起,後續各族反叛不斷,再加上東晉軍隊的反撲,北方再亂。

公元385年,一代雄主苻堅為姚萇所殺,前秦已名存實亡。公元394年,前秦末帝苻登為姚萇部將生擒後斬首,前秦亡。

由漢人王猛一手從衰敗帶入強盛的氐人政權前秦,在王猛死後不足20年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如果不是王猛留下的家底,其滅亡速度可能更快。

王猛喪,前秦亡。

王猛——漢奸?千古名臣?

漢奸王猛?以漢侍胡,成就己為千古名臣,輔苻堅榮登古之雄主

王猛,漢人,仕氐人王朝前秦至死。終王猛一世,前秦一朝無胡漢之別,漢、匈奴、鮮卑、烏桓、羌、羯各族只有一個稱呼——秦人;終王猛一生,胡人王朝前秦官民,愛其有之、恨其也不少,但史書中的王猛從未因其漢人身份遭攻訐。垂死之際,王猛遺言不攻東晉,恐怕也無民族之義,考慮的只是前秦帝國的安危。

後世,古代史家極少因王猛以漢侍胡而有所非議。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64人,設廟享奠,前秦丞相王猛在列;北宋宣和五年,宋室為古代72名將設廟,王猛在列。

以狹隘的民族觀視之,王猛以漢侍胡,氣節難振,但貌似王猛似乎並不是出生在一個漢人統治的王朝,雖然其為漢人,但至少其從未認胡人為父為祖;以大民族觀視之,王猛殺異族權貴,護百姓安寧,推行漢學教育促進胡人漢化,於漢民族之功遠蓋冉閔之輩。

為何到了網絡年代,冉閔由一武夫被美化成了“民族英雄”,而王猛卻被說成了“漢奸”?

王猛到底是漢奸還是千古名臣?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