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公元581 年二月,楊堅廢掉了

北周最後一個鮮卑皇帝靜帝,從外孫手中取得皇位,建立了由漢人執政大隋王朝。

在此之前,為了防止北周宗室勢力發動兵變,他先後將五位親王召回長安處死,並僅僅用了四個月時間就平定了宇文泰的外甥——坐鎮山東的大將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發動的三總管之亂

自隋朝建立伊始,楊堅已經

劍指南朝。然而,隋朝雖然取代了北周,但全國的政治格局與多年前北魏時期並無兩樣。此時中國南方由陳朝割據,北方則受到突厥的牽制。要統一天下,楊堅必須首先解除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如何破解這個三百多年來都未破解的困局呢?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突厥是北朝末年崛起於塞北草原的遊牧民族,有數十萬精銳騎兵,北方草原的眾多部族都歸附其下。北齊、北周對峙時,雙方都爭相拉攏突厥,每年送給突厥大量絲綢等物資,試圖以此換取其幫助,突厥自然樂得坐山觀虎鬥

不過,強大的突厥也有著無法克服的弱點,那就是內部矛盾重重,與沙缽略可汗同時並立的,還有達頭、突利、阿波等幾位可汗,形成割據態勢

對此,開皇元年(581 年)十二月,曾經出使突厥、熟知其內幕長孫晟給楊堅上書,建議採取遠交近攻、離強和弱的策略,分化瓦解突厥各部。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收到了奇效。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長孫晟(551年—609年)一箭雙鵰圖。其子為唐朝名相長孫無忌,女為唐太宗皇后。

開皇三年( 583 年)夏,隋文帝任命衛王楊爽為行軍元帥,分兵八道出擊突厥,大敗沙缽略可汗。突厥戰敗,內部矛盾進一步加劇,最終分裂為東、西兩部由於東、西突厥相互對峙,分別向隋朝示好,北朝末期的戰略態勢至此完全顛倒過來。開皇四年( 584年),東突厥的沙缽略可汗終於臣服於隋朝

三百年無法解開的困局,在隋文帝楊堅手中,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破解掉了。解決了北方的後顧之憂,楊堅終於可以將他的目光投向隔江而治的陳朝。

據《隋書》記載,自隋朝建立之後,楊堅多次與文武群臣討論平陳之策,對此他表現得

尤為審慎。二百年前,前秦苻堅揮師百萬,大軍南征,結果一戰即潰,致使中原地區再次陷入各族政權的戰亂之中。楊堅不想重蹈覆轍,他採納了當朝宰相高熲較為穩妥的建議。

高熲建議,在江南收穫季節,在江北開始集結一部分隋軍,擺出一副進攻的態勢,虛張聲勢,誘使陳朝屯兵防禦,這樣可以耽誤江南的農時。等陳軍開始集結之後,隋軍立即解甲收兵。這個建議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破壞江南的經濟;二是麻痺陳朝,為以後的進攻增加突然性。但這個建議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它無法有效分解陳朝的主力軍隊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高熲(541年—607年),一名敏,字昭玄,為隋朝宰相執政近20年,後因反對廢太子楊勇並得罪獨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為民,不久後又免去齊國公爵位。隋煬帝時,被起用為太常卿。大業三年,見煬帝奢靡,甚為憂慮,有所議論,為人告發,與賀若弼同時被殺害。諸子遭到流放。

開皇六年( 586 年),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了一個更為具體的戰略計劃:在武昌以西的長江上游大造戰船,“多張形勢”,吸引陳朝的注意力;將武昌以東的長江下游作為隋軍的主攻方向,密謀渡江之計。如果陳軍以精兵增援上游,則武昌以東的隋軍即可乘虛橫渡長江,直取建康;如果下游的陳軍按兵不動,則上游的隋軍可順流直下,配合下游隋軍攻取建康

楊堅對這個計劃大為讚賞,完全予以採納。開皇七年( 587 年),楊堅對長江北岸的隋軍進行了細緻的部署,並命令大將楊素在白帝(今重慶奉節)建造戰船,又令人將伐樹造船的餘材投入長江,順江而下,給陳朝施加心理壓力,誘使陳朝調兵西上

,從而轉移對下游隋軍備戰的注意。

開皇八年(588 年)三月,隋文帝正式下詔伐陳。為了瓦解江南民心,他令人把這份檄文抄寫了三十萬份,悄悄在江南各地分發

就在戰爭迫在眉睫之時,陳朝卻依然是紙醉金迷、歌舞昇平。陳後主自以為江南為“王氣所在”,根本無須擔心,大臣也說:“長江天塹,自古隔絕南北,隋軍難道還能飛過來嗎!”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韓擒虎(538年—592年),原名擒豹,隋朝名將,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唐朝名將李靖之舅。

北方國力的增強,已經打破了南北間的均勢;北方各族人民以漢化為主流的大融合,又逐漸消除了南北對峙的民族矛盾色彩。人民嚮往統一,呼喚統一,支持統一,這都使隋文帝對統一充滿著信心。

開皇八年(588年)十一月初十,隋文帝楊堅親赴距離潼關三十里的定城,隆重誓師五十萬南征大軍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的統率下,如同洪流一般,兵分八路,從潼關大門奔湧而出。自前秦王苻堅興兵南征以來,又一次大規模的統一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韓擒虎、賀若弼,是平陳之役的兩個主要角色。開皇九年(589 年)正月初一,賀若弼自廣陵渡江,很快攻佔京口,韓擒虎則自採石夜渡長江

。他們分南北兩路,對建康形成合圍之勢。賀若弼大軍苦戰兩日,擊潰了陳軍的主力,而韓擒虎則率奇兵,在正月二十一日率先攻入建康城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千年之後,杜牧的詩句仍然使人回味不已,它形象地寫出了陳朝滅亡的原因,也道出了陳朝末代皇帝的無盡悲哀。

攻取建康之後,其他各條戰線上也勢如破竹,到了二月初,嶺南的冼夫人率眾歸附隋朝。至此,陳國皆平,楊堅終於完成了再造統一的歷史使命。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卜憲群 總撰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撰稿

回到兩百多年前五胡亂華中期,北方中國前燕、前秦以及河西前涼三國分立,而前燕接替前期後趙,是當時最強大的一方。這一系列變化,都自東晉穆帝在位的十七年(公元345—361年)間完成。

公元357年,前秦苻健死後,其弟苻堅廢侄苻生自立,在漢人名士王猛的輔佐下,前秦迅速強盛起來。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公元369年佔領前燕洛陽是苻堅統一北方大事業的起步, 自此十年間, 滅亡前燕 ( 公元 370年) , 攬取仇池 (公元 371 年) ,攻取東晉領土的漢中與成都部分 (公元 373年),合併前涼與鮮卑拓跋部代地 (公元 376年) , 東晉因後趙覆亡取得支配權的淮河、漢水流域, 至公元379年, 也再轉移到前秦版圖以內。 建國時間無論遲早, 凡在中國北方土地的各個政權, 一應傾覆於苻堅統一大洪流中

前秦領土東起遼河流域, 西迄新疆東部, 北有內蒙古, 南及長江上游, 北方中國全域達成天下一家, 前秦國家到達強盛巔峰。因此前秦聲威遠播亞洲東、西方

, 出現 “ 鄯善王、車師前部王來朝, 大宛獻汗血馬, 肅慎貢楛矢, 天竺獻火浣布, 康居、于闐及海東諸國凡六十有二王, 皆遣使貢其方物” 的盛況。

公元383年苻堅派大將呂光西域征伐, 逼降焉耆, 進軍龜茲,大敗溫宿、 尉頭等國來援的聯軍七十餘萬, 龜茲因此被征服而王位遭變換。《晉書》 呂光載記的記錄: “ 王侯降者三十餘國……諸國憚光威名, 貢款屬路……胡王 昔 所 未 賓 者, 不 遠 萬 裡 皆 來 歸 附, 上 漢 所 賜 節 傳, 光 皆 表 而 易之。” 呂光代表的漢族中國武功, 繼一世紀末班超, 再度威震西域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公元375年, 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政治彗星王猛隕落, 是前秦無可彌補的損失。 自此, 前秦違背王猛指導原則,太過快速軍事發展, 因無人作有力糾正而犯下大錯誤。

苻堅對這位漢人重臣的推崇,比擬之為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太公望、 管仲、 諸葛亮三合一的化身。 前秦以弱攻強,消滅實力最雄厚的前燕便由王猛直接領導

他自三十五歲開始 “ 權傾內外” ,迄於五十一歲去世, 十七年執政期間業績百姓歌之曰: 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棲。英彥會集,誨我萌黎。 已是政治清明最高境界的描繪。

“(王)猛

宰政公平, 流放屍素, 拔幽滯, 顯賢才, 外修兵革, 內崇儒學, 勸課農桑, 教以廉恥, 無罪而不刑, 無才而不任, 庶績鹹熙,百揆時敘, 於是兵強國富, 垂及昇平。”漢朝與唐朝兩次歷史發展高峰的四個世紀低潮期間,除對諸葛亮以外,史書記錄從未再見的讚美詞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王猛(325年—375年)捫蝨談天下

對晉朝作為時過早的攻擊, 王猛生前堅持反對立場

第一, 南方雄厚的經濟潛力, 再加 “ 八王之亂” 與 “ 五胡亂華” 初期北方人民大量轉移南方, 所結合對北方的巨大抗拒力, 非輕易可以動搖。

第二, 前秦當前所迫切需要, 非對不斷擴大了的領土再擴大, 而是在已經擴大了的土地上求穩定, 以及對因此容納急速膨脹的不同種族人民間謀求調和, 減少政治阻力。

王猛不贊成民族調和目標達成以前便放鬆警戒心理, 抑且警告,若干被征服國家、民族具有潛力或危險性的特定人物,必要時須予消滅。

苻堅其人, 較之五胡諸君主的最大不同處, 便是對被征服國家、 民族領袖近乎反常的優遇

。 五胡之亂展開, 凡亡國皇室下場, 註定悲慘, 晉朝司馬氏、 前趙劉氏、 後趙石氏, 莫不整族被屠殺, 苻堅獨反前例, 採取絕對寬大的政策與開放態度。 無論投降或被征服, 此國皇帝與皇族非只受封爵位,且在前秦政府中保有高地位的實質官職, 亡國政府的大臣均被容納續在前秦政府服務。

鼓勵苻堅下大決心征伐東晉, 正便是如上亡國君臣。 代表人物, 一是鮮卑慕容俊、 恪之弟慕容垂, 一是後趙大將與羌族領袖姚弋仲之子、 一度投降東晉的姚襄之子姚萇

相反, 氐族自族皇族與大臣都竭力反對伐晉太子苻宏、 宏弟中山公,以及

王猛地位的繼承人苻堅之弟苻融是其中心人物。苻堅伐晉, 非僅遺忘王猛制定的建國方針, 也是違背自族意志的反常決定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姚著中國史 姚大中 著 華夏出版社

呂光西域征伐的同一年

(公元383年),苻堅動員全國兵力 對東晉發動總攻擊, 這一年, 東晉正當孝武帝的太元八年。著名的淝水之戰開始了。

苻堅出動一百多萬軍隊,號稱“投鞭斷流”;又調發了涼州之兵、蜀漢之軍、幽冀之眾,東西萬里,水陸並進,浩浩蕩蕩殺向東晉。東晉京城聽說胡馬窺江,苻堅軍已到達淮淝一帶,上下一片震恐。前秦軍隊數量雖然十分龐大,但內部並沒有整合好各民族將領坐觀苻堅失敗,好恢復昔日統治勢力

反觀東晉,當東晉政權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門閥大族再次挺身而出,成了維護東晉政權穩固的核心力量。謝氏家族中的謝安、謝石、謝玄等成為抵抗前秦的領軍人物。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北府兵——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組建訓練的軍隊。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強大,詔求文武良將鎮御北方。朝廷拜謝玄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召募勁勇,徐(治京口)、兗(治廣陵)流民帥軍隊紛紛應募入伍。謝玄以劉牢之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太元四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

大戰前夕,兩軍隔淝水列陣對峙。謝玄任前線指揮,此時出任大都督的謝安卻遠在建康運籌帷幄。謝玄派人勸前秦軍隊稍微向後退一下,等東晉軍過河決一勝負。苻堅想乘晉軍渡河之機殲滅之。不料東晉降將朱序趁機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頓時,秦軍一退而不可收,後退的秦軍像決堤的洪水,晉軍趁機渡河追殺,苻堅被流矢射中,隻身逃回淮北,最後被趁機反叛的羌族領袖姚萇殺死,強大的前秦也分崩離析,整個北方重新陷入混亂

苻堅和楊堅才幹都對得起一個堅字,為何南征統一天下結局卻相反?

苻堅(338年—385年),柏楊稱其為中國歷史上有資格稱大帝的僅有五人之一

與楊堅相比,苻堅作為統帥雖然個人道德品質超過楊堅,但關於南征的謀劃卻過於草率。苻堅在佐臣紛紛反對南征的條件下,一意孤行,並堅持御駕親征,一旦前線不測便容易崩盤。同時,他被過去的一系列勝利衝昏了頭腦,自我吹噓“投鞭斷流”,感覺怎麼打怎麼贏,忽視了南方的東晉雖然不夠強大,此時上下一心,加上北府兵訓練有素,卻是一個硬核桃。他那寬廣的心胸此時卻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不設防備之心最後卻被少數民族將領算計和利用,往往也被人詬病。更重要的一個客觀原因是,其時北方胡漢人民融合程度並不高挾一群各懷鬼胎的多民族大軍南征並無大多勝算。

兩百年後的楊堅充分吸收了苻堅南征過於草率的教訓,在北魏孝文帝北周政權已經把北方內部整合好的有利條件下,首先消除內部叛亂因素和北方突厥的掣肘,然後精心制定伐陳之策,在陳國朝政混亂、民怨沸騰的有利時機,一舉出兵最終順利完成再造統一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