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苻堅:一個充滿聖王情懷卻並不合格的帝王

苻堅其實是一個聖之不時者、

不群者,也就是說,苻堅這個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聖王的人,其實是生錯了時代、生錯了人群的。他不應該生在五胡十六國那樣的大亂之世,也不應該生在氐族這麼一個人口基數極少的族群,他應該生在像漢唐那樣的較穩定時期,應該生在漢人、鮮卑人、蒙古人、女真人等擁有很多或比較多人口基數的族群裡。

前秦苻堅:一個充滿聖王情懷卻並不合格的帝王

苻堅是一個很仁慈的人,對於反叛他的氐族豪酋甚至苻氏宗親,他不能痛下殺手,反而還會予以任用;對於曾經與他為敵的慕容氏、姚氏他也不能痛下殺手,反而還把他們遷徙到關中地區集中生活,並給慕容垂等人以高官。他一心想要在亂世塑造一個聖王,卻沒想到亂世的殺戮遠遠沒有結束的意思。

以天王苻堅的儒式“聖王”人格,換到北魏孝文帝、西魏宇文泰、北周武帝、隋二帝、初唐二帝任何一個的身上,都是能成一番較穩固大業的,問題在於苻堅所處的時代不允許苻堅僅僅憑藉“聖王情懷”取得一統,而苻堅周圍也沒有足夠的官僚集團來彌補苻堅性格的不足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吾等生逢先帝堯舜之化,累世受恩。非常伯納言之子,即卿校牧守之胤,而可坐視豺狼忍害君父! ----------《晉書·載記十五》郭質響應苻登號召時言之

永固雅量瑰姿,變夷眾夏,葉魚龍之謠詠,挺草付之休徵,克翦奸回,纂承偽歷,遵明王之德教,闡先聖之儒風,撫育黎元,憂勤庶政。-----------《晉書·載記十五》

歷史進程給予苻天王的只是人口基數過少又處於關中動亂區的氐人族群、只是除了王猛再無“非部落貴族”的統治集團、只是毫無漢人世家支持的統治中層、只是漢胡矛盾仍舊尖銳的十六國形勢、只是成功穩定漢化先例的幾無。在歷史進程相當不充分的大勢之下,苻天王妄圖僅憑自己的一腔“堯舜王道”熱血,便一統寰宇,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儒式理想主義上苻堅很像王莽。

苻堅好功,而不能忍,智大而不見機。猛知其不能除垂,故勸以勿伐晉耳。不然,以堅之強,而欲取晉,夫又何難之有! ------------王安石

夫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為治,況他人乎!秦王堅每得反者輒宥之,使其臣狃於為逆,行險徼倖,力屈被擒,猶不憂死,亂何自而息哉!《書》曰:‘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詩》雲:‘毋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今堅違之,能無亡乎!-----------司馬光

我給大家簡單概括一下這兩段話的主旨:宋代“安石頭”先生(王安石)說他是:嗜好堯舜聖王之功業,不能忍受歷史進程的緩慢,看不見大勢時機,是遲早藥丸的

;宋代“搬石頭”先生(司馬光)說他:不會使用威勢的君王,根本就不是真堯舜

不會運用帝王權謀是天王苻堅作為一名君主的短板,不能明察歷史進程是天王苻堅作為一名政治家的短板,這些性格短板沒有充沛的官僚集團來群策群力,單憑王猛一人是沒法兒彌補的

前秦苻堅:一個充滿聖王情懷卻並不合格的帝王

圖為淝水之戰前的秦晉對峙形勢

同樣是征服西邊的涼與東邊的燕,北魏就能順利地實現河西、遼東漢人世家的內遷以及漢魏典章制度的學習,前秦就阻力重重。前秦始終沒有給漢人世家以上升渠道,這就使得前秦無法克服部落酋長貴族們的擅權,無法真正實現君主集權,苻堅的周圍只會有更大比例的掛著漢地官名的部落酋長,而非秦漢帝國式的中央官僚

所以,淝水之戰的大敗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巧合,完全就是前秦政權無法實現真正的君主集權,無法建立徹底的官僚體制所致,是前秦本身充滿部落色彩的鬆散性所致,王猛恰恰是看到了這一點方才在臨終前勸阻苻堅南征的,可惜他苻堅並沒有聽得進去。

前秦苻堅:一個充滿聖王情懷卻並不合格的帝王

圖為淝水之戰發生地附近的安徽壽縣古城牆

綜上,不時、不群、空有情懷的苻堅雖然值得敬佩,但並不值得學習。歷史進程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突破阻力改革北方政權的一個強有力的人強有力的一群人,而不僅僅是苻堅&王猛這對孤零零的經典CP。畢竟苻堅只是個好人並不是一名合格的亂世君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