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婦人之仁毀了本可成就千古一帝的一代雄主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很多,淝水之戰可以算是其中經典之作。公元383年,統一北方的前秦以陽平公苻融二十五萬騎兵為前鋒,調集八十萬軍隊向南方東晉政權發起了最後的統一戰爭。卻在淝水之戰中被謝安、謝玄指揮的八萬北府兵打敗,使統一進程推後了兩百年。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才結束了285年的割據。而恰恰這位本可提前兩百年完成統一大業的帝王和隋文帝楊堅一樣。也單名一個“堅”字。

這就是------苻堅,一位被歷史遺忘的一代雄主。

亂世婦人之仁毀了本可成就千古一帝的一代雄主

而苻堅沒有功成名就,反而是因為太仁義寬厚了。在淝水之戰的關健點上,竟答應謝玄後撤,讓晉軍渡河後再決戰的體面要求。孫子曰: 兵者詭道也,用兵之道在於千變萬化、出其不意。本可伏兵於河岸,待晉軍渡河時伏擊,利用人數優勢分派兵馬於左右兩路深入晉境,使晉軍分兵疲於奔命。未嘗不可勝也!

亂世婦人之仁毀了本可成就千古一帝的一代雄主

而苻堅的仁義之舉是出了名的,苻堅即位時,前秦社會一派混亂。自五胡亂華後關中本來是各民族雜居的地區,民族仇殺此起彼伏。前秦在戰亂而立,當時法制廢馳,即位後的苻堅決心開創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頓吏治,抑制不法豪強,平息內亂,導用漢文帝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他深知為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的道理,所以廣招賢才,實施仁政。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寒門出身的漢人王猛。

一、廣招賢才,實施仁政

王猛少年時,家境貧困。但為人嚴謹、博學多才。東晉桓溫曾許以高官厚祿,王猛認為東晉王朝已腐敗,堅辭不就。後來被苻堅派到始平任縣令。王猛執法嚴明,雷厲風行,到任後就把一個作惡多端的奸吏當眾打死。奸吏朋黨勾結執法官將王猛逮捕,押送到長安獄中。苻堅聞聽,親自到獄中看望和責問王猛:“當官理政要把仁義道德放在首位,怎能上任就殺人?”王猛從容地說:“治理安定的國家要用禮,治理亂世要用法。我一心為陛下剷除奸暴不法之徒,現在才殺掉一個奸吏,還有千萬個奸吏擾亂社會治安;如果陛下認為我不能懲治奸吏,安定社會治安,我甘願受懲罰;若說我太殘酷,實在不敢接受。”苻堅聽罷,認定王猛是治理亂世的幹才。遂向在場的文武大臣說;“王猛可真是管仲、子產一類的人物啊!”於是,當即赦免王猛,後來提拔王猛為丞相、大將軍。

亂世婦人之仁毀了本可成就千古一帝的一代雄主

二、偃甲息兵,發展生產

苻堅即位後,由於戰亂不息,天災連年,民生凋敝。為了扭轉百廢待興的蕭條局面,苻堅決定偃甲息兵,發展生產。在災旱年時。苻堅下令減少皇宮的膳食,撤銷歌樂,後宮皇妃以下的宮女不再穿綾羅綢緞改穿布衣,文武百官也相應地減少俸祿,以示與民共休慼。同時還下令官府證調了富豪家丁三萬人開墾荒地,鑿山起堤,疏通溝渠,灌溉梯田和鹽鹼地,增加糧食產量,使荒蕪了多年的田地又重新長出了五穀,老百姓深受其利。停止戰爭,使老百性獲得休養生息。由於苻堅的措施得力,雖然遭遇大旱,卻沒有引起大的饑荒災難。苻堅還親自耕作,他的夫人苟皇后也到近郊養蠶,以勸勉農民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和絲織。苻堅又多次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視,撫卹孤寡老人。勸課農桑,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災荒年時,就直接減免部分租稅,免徵徭役。 把發展農業作為基本國策。

以至後來苻堅在淝水戰敗退到淮北時十分飢餓,有平民送他飯菜,苻堅於是給予賞賜,然而該平民卻拒絕,更稱苻堅自取厄困,自己身為其子民即為其子,不圖回報。這則故事則可以看出苻堅的仁政之舉早已深入人心。在百姓的地位舉足輕重。

亂世婦人之仁毀了本可成就千古一帝的一代雄主

三、寬厚納降,禮遇重用

前燕慕容垂在擊退東晉桓溫的北伐軍後因受到慕容評排擠,率部投降前秦。苻堅十分高興,並親自出郊迎接,對其極為禮遇,不顧王猛要他提防慕容垂的諫言,仍命其為冠軍將軍。羌族首領姚萇來降同樣受到重用。對謀反他的宗室族人給以活路,這在古代歷史上是非常少有的。

亂世婦人之仁毀了本可成就千古一帝的一代雄主

經過苻堅的勵精圖治,前秦國力漸漸強盛起來。370年,前秦滅前燕;371年,滅仇池氐楊氏;376年,滅前涼,同年,乘鮮卑拓跋氏內亂之際,進兵滅代;382年,命呂光駐西域,先後消滅了北方的割據政權。統一了北方。

而苻堅仁義性格,寬厚納降,用人不疑在亂世被證明是經不住考驗的。在淝水之戰後,正是慕容垂、姚萇等人藉機反叛自立。使北方再次陷入分裂。苻堅最後也被叛將姚萇縊死。

歷史有時候總是那麼的不通變故,淝水之戰是個偶爾,也是個必然。在前景大好的情況下,正是苻堅性格中的仁義毀了其一世霸業,身死名沒。

成也仁義敗也仁義。值得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