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为什么日本要去偷袭美国珍珠港?

crab-纸乔君


明眼人都知道日本是不可能和美国相抗衡的,日本去惹美国就是自不量力,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事实,日本人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的内心非常清楚,自己无力与美国抗衡,可是日本人依然是选择偷袭珍珠港,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自然是有原因的,日本人可不是电视里演的一样是个傻子。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他们的资源非常的匮乏,他们发动战争之后,如果仔细去看看那段历史,他们每次占领下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去掠夺各种资源,比如石油等资源,这些都是战争绝对不能缺少的,仅仅靠掠夺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要进口,他们都是从哪里进口呢?没有错是美国。

在战争时期,美国一直为日本提供各种资源,随着局势越来越明朗,美国也开始站队,他们停止向日本出售各种资源,日本突然面临这种局面,根据记载,日本当时的石油储备仅仅够维持半年的,假如说不能继续向美国买资源,也不能够继续掠夺资源,那么半年之后,日本的所有战争机器都得瘫痪。

日本被逼急了,他们知道问美国拿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态度非常明确,日本便想从东南亚去掠夺资源,可是要去东南亚,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菲律宾,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当时菲律宾的实际统治者是美国,日本迫于无奈只能选择偷袭珍珠港,以此来转移美国的注意力,事实证明这场偷袭非常的成功。

日本人给东南亚人民带去了苦难,如果仅从战略层面讲的话,日本偷袭珍珠港绝对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这样做,只能坐以待毙,通俗的说日本就是被逼急了,才会选择偷袭珍珠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很多人都觉得日本和美国开战就是自寻死路,加速了日本的战败。其实不然,如果日本不和美国开战,只会败的更快。

首先当时来说美国已经表态正在日本的对立面了,因为当时美国已经开始冻结日本在美的资产,而且还对日本禁止出口战争资源,比如石油。导致日本本来战争资极度匮乏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在这个时候日本就急需石油,橡胶,钢铁等等这些战争资源。东南亚这些资源那是相当丰富的,所以日本就只能向南攻占东南亚了,但是这个时候的东南亚都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要想占领这些地方,就必须要把他们的后台得罪了,当时关岛,菲律宾等等都是美国的,当时美国还没有明确参战,但是已经有这样的动作了,所以只要是日本一旦占领菲律宾的话,美国肯定是要参战的,那么这个时候日本就只能先发制人了。

所以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军开始大规模的进攻东南亚,并且迅速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半年之内就已经把东南亚踩在脚下了。到这个时候日本几乎是发展到了顶峰,占领了中国大部,还有朝鲜半岛,还有东南亚等等地方。

其实日本也是知道和美国打会输,但是日本不开战的话,只会败的更快,所以日本只能是以战养战,当时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最高指挥官就是山本五十六,其实山本五十六一开始就是反对和美国开战的,但是当时日本还是陆军比较厉害,所以在日本都是陆军说了算。当时的日本陆军在整个战争时期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失败,所以也是士气高涨,野心膨胀,和美国开战也是日军野心急剧膨胀的结果。


小伍讲历史


从世界地图,和德意日三大轴心国同盟关系来看,日本放弃与德军盟友夹击遭受重创的苏联,而去招惹隔着一个太平洋的美国,的确是战略上的“矮子”。抱此观点的,纯粹是一厢情愿的“外行看热闹的瞎起哄”。


明治维新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相继占据了琉球、台湾、朝鲜半岛、东三省等地区,国力迅速膨胀,实现了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岛国向近现代工业强国的华丽转变。

如继续下去,日本即将变成一个大陆、海洋实力皆强的世界性大国。日本企图打破全球力量格局的行动,自然不符合谋求世界霸权的英美两国的利益。从日本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来看,与英美的对立,甚至摊牌、撕破脸,也只是时间问题。

果不其然,在日本吞并东三省,并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势头下,苏联害怕日军结束对华战争调转枪口北上,于是开始借助国民政府牵制日本的军事力量。不仅放宽了自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来两国的对峙性外交,而且送回“人质”蒋经国,支援国民政府许多架作战飞机。

同样,美国也担心日本势力扩张得太大,超出英美能够控制的范围。急于扩张国力、发展资本的主义的日本,在占领一个地区后,往往立马跟进打造一个封闭的区域性贸易圈。这对英美来说,意味着从此失去了这一地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

于是,自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以来,美国不断得在外交上对日本施加压力,遏制其势力快速扩张。于此相配套,在两国间的贸易上,美国完全断绝了石油和废钢铁等战略资源的对日出口。这对日本来说,完全是卡脖子、釜底抽薪的全局危机。


此时的远东战场,中国军队与日军已经形成了战略相持的态势。分散的兵力、巨大的战争消耗,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后勤补给的不断袭扰,使得日本在新占领区,很难建立稳定的农业和工业体系。

日本的钢铁产量远不及美国,而石油的产出更是一滴都没有,如战争继续下去,日本的航母、飞机、坦克等机械化武器,都将面临无油可用的衰竭境地。

得不到美国的石油,东北地区的大庆油田又还没被发现,剩下的只能是进攻东南亚,占据英荷殖民地的婆罗洲油田了。但这一战略行动,必然要引发英国的盟友——美国的军事干涉。

况且,从东南亚至日本的海上石油生命线上,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是难以逾越的一环,日本要确保整架战争机器的稳定,就必然首先要确保石油供应的安全。而与美国全面开战,就又必须掌控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制海权。于是,战争的焦点集中到了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上。

开战初期,日本的海军实力仅次于英美,联合舰队的整体实力与美国海军相差无几,航母舰载的零式战斗机在当时更是全世界格斗性能最好的战机。既然实力差距不多,形势又迫在眉睫,就可以赌上国运与美国一战。

日本是热衷于偷袭的,甲午战争搞偷袭,日俄战争也搞偷袭。而且在中途岛海战前,全部都是赌赢赚发的。对珍珠港上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好的战术自然也是偷袭。

只要在第一波的交战中重创美国海军,即便美国战时军工生产能力大大超过日本,日军也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占据太平洋战场的制海权。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偷袭珍珠港的当天,美海军的航母被派遣外出躲过了一劫。当山本五十六得知偷袭炸沉的没有美航母时,心头不免蒙上了一层对战局的忧虑阴影。


竹山清溪涧


一直以来,人们对日本会去偷袭美国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是愚蠢的,不自量力的行为,是不是喝大了,梦游了!这种思想的起源和我们国人一贯以来轻视日本有关,其实也不赖民众有这种轻视,现在的影视剧,看的老百姓都为日本人捏了一把汗,十四年抗战,日本人遭了太多的罪了。

仿佛应该为抗战忏悔的不是日本,而是我们!

实际上,日本是一个极其有计划的国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经过反复推演,长时间准备,蓄谋已久,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用屁股做决定的国家。

基于以上这些,纵横再来剖析一下日本为何要去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中国抗日名将张治中在发动淞沪会战的时候说,中国对付日本敌人,一直有三种打法,第一种是“他打我,我不还手”;第二种是“他打我,我才还手”;第三种是“我判断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最后一种也叫先下手为强。

这一点,纵横认为放到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上也十分适用。

尽管张治中认为淞沪会战属于第三种,认为日本要打我们,然后我们先打他,实际上国军也没有占据多少主动,整个淞沪抗战,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基本报销的差不多了,而日军虽然伤亡很大,甚至超过了日军的预想,但是实际来说,日本还是打的顺风局,中国是惨败。

为什么说偷袭珍珠港是一次先下手为强的行动呢?因为当时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和中立国条约,表面上不参战,实际上偏袒盟军,不但通过租借法案给英苏提供大量装备,还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冻结了日军的贸易,尤其是石油。

日本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大战开始后还是迫切的依赖进口石油才能作战,而当石油一旦被美军掐断,那么日军将会必败无疑,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也就是这个原因,再不动手,等美国动手就万劫不复了。

在日本人的世界观里面,崇尚死亡,但是是一种无畏的死亡,是一种将命运主导在自己上手,人定胜天的观念,因此,日本是宁肯自杀,也不会受人摆布。

以武力冒险博取可能的局部胜利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军事价值要远超中国的淞沪会战,在偷袭珍珠港的过程中,日本触动了350架飞机对美军珍珠港海军基地进行了两波进攻,炸沉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等,当天美国航母出港执行任务躲过一劫,实际上航母在的话,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的损失将会更大。

当然,日本并不是要和美军全面开战,而是要取得一种在亚太局势上的优势,迫使美国对其进行妥协,也就是到美国人家里把枪对准自己的脑袋跟美国人要饭,但是美国认为要饭可以,但是你吓到我了,所以,没得谈。

如果要是有的谈,美国再次不参战,或许和英法在二战前纵容德国一样,日本人的战略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日本知道石油不够了,怎么办?夺取!哪里多?东南亚!打东南亚有什么后果?美国可能会打我!所以,我要想侵略东南亚,就要先打美国,以免后下手遭殃,这种逻辑思维一直是日本人的标准思维。从根本上来说,任何阻挡日本崛起的国家,都是日本的敌人,包括中国和美国。

所以,偷袭珍珠港是一次日本倾尽全力去冒险,并且想要获取美国的局部妥协的一次军事行动,并非日本人蠢,只不过是赌博就有输赢,这次输了而已,但是在甲午战争中,日俄战争中,侵华战争中,日本人大部分的赌博都是赢的。


史论纵横


日本为什么选择偷袭美国珍珠港,也是迫于无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谈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正原因

由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受到中国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致使日本久陷战争泥潭,短期内占领我国的愿望也破灭了,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企图利用海洋优势来挽救在我国大陆的失败,而同时美国为维护其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对日本采取了若干限制措施,为遏制日本的进一步扩张,美军太平洋舰队也移泊珍珠港,在太平洋附近活动。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是美国和远东、西太平洋之间的海上交通枢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基地内设施配套,装备完善,军事设施齐全,所以也成为了日本南下的心腹之患。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舰队不断加强,日本海军越来越难以取胜,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南进战略的实施。如果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攻击,用舰载航空兵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型舰船和飞机,从而夺取制海、制空权,就能保证日本企图能够胜利,所以日本最终决定对美国珍珠港展开空袭。


从军事战略来讲,日本的偷袭是正确的选择。由于利益的考虑,美日必有一战,面对远强于自己的美国,只有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打击美国的军事力量,日本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偷袭珍珠港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目的,它使美海军太平洋舰队丧失了战斗力,半年多失去战斗力,日本趁美军还未恢复元气之机,在太平洋西部顺利地实施进攻。 使日本有了战争胜利的可能,虽然自然没能帮助日本打败美国,不过偷袭珍珠港也不失为一良策。


小鹏军事


很多人在谈到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动时总觉得这是日本一个愚蠢的行为——毕竟在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的情况下去招惹第三方势力干预看起来是极其不明智的,况且还是去招惹美国这个巨无霸。那么日本人真的疯了吗?为什么要去偷袭珍珠港呢?

其实日本人没疯,事实上偷袭珍珠港对当时的日本而言是一个根据其本国利益认真思考后做出的决策——当时日本面临的格局是中日战场处于相持状态:日本的国内经济和战争资源已满负荷运转,尽管接连在淞沪、太原、武汉等会战中取胜,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又要分兵驻守占领区,从而导致了兵力分散的问题,而在日军的后方一个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对日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当然这时的中国也暂时无力收复失地,所以双方只能进行相互对峙的持久作战。这时任何第三方势力的干预都将拨动战争胜负的天平。

而这一时期的美国作为新兴的世界大国已逐渐不再满足于作为西半球霸主的地位了,而是开始试图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自身的影响力。亚太地区正是美国扩张势力的重点地区之一,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对东南亚的野心对美国试图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构成了挑战。在这样的局面下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将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贸易制裁等打击手段,这对资源匮乏的日本而言意味着灭顶之灾,这时的日本实际上已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顺从美国的意志从中国撤军;要么铤而走险对美开战。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自古以来就有向亚洲大陆扩张的野心:早在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就试图征服朝鲜半岛并进而渡过鸭绿江侵略中国。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所谓大陆体系日渐成熟: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1910年8月22日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在朝鲜半岛建立起殖民统治;一战后日本夺取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日本已占领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中国华北、中国华南、中国台湾以及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可以说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头已严重威胁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存在,双方的矛盾日积月累。如果要让日本放弃这些已到手的利益无疑是极不甘心的,于是日本决定铤而走险对美开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日本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虽然美国比日本排名靠前,但是美国海军装备和日本差不多,航母比日本还要略少。这也使日本自我感觉足以同美国一战。当然日本对美国的战争潜力也不是完全没考虑:尽管在珍珠港事件前日、美两国纸面上的军力装备差不太多,可美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意味着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战争物资供给前线;而日本一旦本土遭到封锁工业生产就会急剧下降。事实上日本也考虑到了这点,所以将希望寄托在通过发动一场猝不及防的突袭以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从而争取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制海权。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日本的国策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夺取太平洋岛屿地区丰富资源和战略物质,将太平洋地区的英、美、荷兰等势力驱逐出去,这样日本就可以构建一个以日本国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包括了中国、东南亚资源地区,太平洋战略地区三者为一体的“大东亚国防圈”,在经济上能自给自足,在军事上能持续作战的有利态势,所以日本法西斯制定了太平洋战争计划。

图为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军大将,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者,后被美军飞机击毙。

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分别是英、美、法、荷兰等国,英国因为欧洲战场所牵制,无暇顾及太平洋地区,而荷兰1940年5月15日已经灭国,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流亡海外,法国也于1940年6月22日投降,贝当老元帅组建了傀儡政府。而这国家在太平洋岛屿和东南亚地区剩余的部队大部分是当地招募的杂牌军,战斗力不足为虑,所以太平洋地区唯一的对手只有美国了。

图为参加偷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正在接受作战任务。

日军认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厉害的就是海军太平洋舰队了,日军当时估算的日美海军战斗力对比是7.5:10,所以只要解决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就有很大的取胜把握,而自认为陆军比美国陆军占优势的日本军方预计,只要摧毁太平洋舰队,在空军和美国相当的情况下,可以5个月之内结果太平洋战争。

图为珍珠港机场的飞机遭受轰炸,而远处的军舰滚滚浓烟。

于是捣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成了此次战场的重中之重,而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就在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这里也是美国和亚洲之间的海上要道,这里也有大型的船厂和油库,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最大后勤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突袭珍珠港成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关键点。

12月8日,美国总经罗斯福签署了对日宣战书。

只有神不知鬼不觉地突袭珍珠港,才能最小代价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舰船和飞机,使美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斗力,短期内无法参加太平洋战争,这样就可以改变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和美军海上兵力的差距,日军则夺取了战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解决日军占领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威胁,实现“大东亚国防圈”的美梦。


图文绘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解释,由于二战末期,太平洋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日本当局为了销毁战争罪行的证据,烧毁了大量文件,所以具体的偷袭珍珠港的原因,日本的官方文件内容并不多,不过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来判断,目前国际社会主要的观点是:

日本当时因为侵华战争,遭到美国的制裁。而日本的战略物质基本靠海运,美国对日本的封锁和制裁对日本是致命的,而且美国在后期扩大了范美安全区,并通过了《租借法案》,却没有废除《中立法》。当时英国,法国荷兰,甚至美国自己都在东南亚有殖民地。等于美国可以向法国,英国,荷兰等在东南亚有殖民地的国家支援军火,日军却没有办法攻击美国船队和人员,而且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前,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橡胶等战争原材,所以为了获得必须的战争物资,日本制定了南下作战计划。

而偷袭珍珠港是为了确保南下作战计划的顺利进行,毕竟美国当时拥有一支不输给日本的强大舰队,为了确保日本南下作战美国不会背后捅刀、没有后顾之忧,日本这才决定偷袭珍珠港,企图一举打垮美军的太平洋舰队,确保日本海军对太平洋的控制权。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首先,从战略上讲,日本没有采取冒险偷袭珍珠港的必要。有人认为,日军是害怕美国海军过于强大,所以抢先下手,事实上当时日本海军的实力要超过美国太平洋的。1939年二战爆发时,美军拥有345艘战舰,总吨位143万吨,其中战列舰17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19艘、驱逐舰165艘、潜艇106艘,规模无疑是世界最多;但是要注意的是,美军除了太平洋舰队之外,还要分散舰队在大西洋海域,而且美国当时的重心是在欧洲,而不是亚洲,所以太平洋舰队的规模是: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67艘、潜艇12艘。面对联合舰队已经明显兵力不足。

而当时,日本海军的规模是236艘战舰,总吨位119万吨,其中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0艘、驱逐舰112艘、潜艇75艘,对于太平洋舰队来说,其实日本方面是占据优势地位。

二战日本加贺号航母


其次,从美国本身来看,当时美国的国内孤立主义盛行,而租借法案又等于变相介入战争,罗斯福因此受到在野党的攻击,而且国内民众也不愿意看到美国介入战争,因此对日本只能采取非战争的手段,封锁和制裁已经是罗斯福能做的最大限度的事情,主动进攻日本,对于罗斯福来说,并非是一个明智的政治选择。

第三,日本制定南下作战的目的,是掠夺东南亚的资源,主要是石油和橡胶,但美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是菲律宾,一无石油,二无橡胶,对于日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攻击对象,当时日本的目的是一举拿下印支半岛、印尼和马来亚。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日本海军为何执意要采取长途奔袭这个颇具有冒险性的计划来偷袭珍珠港?

除了前面说的主流看法之外,其实就要涉及到日本旧军队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陆军和海军之间形同水火的关系。

二战日本海军榛名号战列舰


日本旧军队的近代化是自陆军开始的,而且是以长州藩为主要力量,而自打赢了西南战争之后,新陆军就以新时代的开创者自居;而日本海军是以九州岛萨摩藩等地的水匪为基础组建,本来就出身低贱,因此陆军更加看不起海军(长州藩和萨摩藩本身就是近代日本两大政治力量,彼此之间是竞争关系)。

但问题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的两次赌国运的战争,日俄战争、甲午战争,日本海军都成为了决定性力量,甚至可以说是海军奠定了日本赢得战争的基础,尤其是日俄战争后,日本颇为重视海上力量的建设,可以说为了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日本自皇室到平民都寄予了厚望,于是海军的地位就跑到陆军上面,尤其是海军出身的将领较长时间内掌握了军部大权,在军费分配上偏袒海军,于是变成了海军看不起陆军的。

接下来,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从入侵东三省到全面侵华,日本陆军在战争中唱起了主角,尤其是侵华战争期间,除了军费和物资供应向陆军倾斜外,海军被要求配合陆军作战,这对海军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而在偷袭珍珠港前夕,日本最早制定南下作战计划的时候(这个作战计划本身就是陆军提出的),因为是以占领目标地为主要作战任务,因此海军再次被要求配合陆军作战。侮辱一次已经无法忍了,现在还要来第二次,大概日本海军也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地步。

至于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是否是真的因为和陆军赌气,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费和战争物资迅速向海军倾斜,一方面导致侵华日军在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美国开启了暴兵模式。

至于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关系,大概这句话可以形容一下:陆军马鹿、海军八嘎……


迷彩派军事


偷袭珍珠港目的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之所以偷袭,源自战前日本对双方海军实力的判断。

战前日美双方的沙盘推演都认为己方在开战后不敌对手,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的判断是正确的,日本的判断则过于谨慎,是误判。

有了判断之后,美国也没有办法,因为要增援菲律宾,不得不将太平洋舰队屯兵珍珠港,置于日本的攻击范围之内,而且一旦菲律宾受到攻击,太平洋舰队肯定会驰援。日本已经到了不打不成的地步,怕太平洋舰队和太平洋上其他盟国舰队联手,因此要优先解决太平洋舰队。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具体做法就不对了。

日本旨在南洋的石油,不会再拉一条战线去占领夏威夷,这一点美国也知道,所以美国虽然对日开战有准备,但根本没想到夏威夷会受到攻击,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计划除了运气不好,没有击沉航空母舰之外,几乎完美地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日美战争的战术战略上,则是错中之错。

山本认为攻击停泊在港口内的舰队效果最好,但缺点是这样的话击沉的军舰可以被打捞起来,被击沉的八艘战列舰,六艘后来被打捞上来,修好后投入战场,算下来美国海军只损失了两艘战列舰。偷袭珍珠港虽然重创了太平洋舰队,但对美国海军整体实力损失不大,当时美国海军有405艘军舰,在珍珠港只损失了4%,更不要说美国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动,很快就下饺子似地新军舰下水。

日军只攻击军舰,对珍珠港的油库和船厂等辅助措施碰都没碰,这是日军不重视后勤供应的恶果,尼米兹认为如果日军摧毁了珍珠港的燃料和供应设施,战争会延长两年,说得有些过,但延长半年到一年是可能的,山本偷袭珍珠港本来就想为日本争取一年时间。

山本注重空中攻击而轻视潜艇,如果在偷袭珍珠港后将潜艇留在夏威夷水域进行潜艇战,会扩大战果,甚至击沉航母,太平洋舰队就很难快速恢复战斗力。

偷袭珍珠港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犯的致命错误,而且导致美国的疯狂报复,包括投原子弹。针对太平洋舰队是没有错的,错主要是日本人主观上,没有真正地意识到什么是太平洋舰队。

日本人认为军舰就是舰队,其实太平洋舰队的实力是将近两万名训练有素的官兵,在战争初期,最宝贵的是人才,尤其是专业技能要求高的海军,否则再多的军舰也派不上用途。日本没有必要偷袭珍珠港,要做的是大张旗鼓地去打菲律宾,太平洋舰队肯定会来,这样以逸待劳在途中决战,即围点打援,那样的话太平洋舰队就不会剩下几艘军舰了,官兵也大多葬身海底,没有了海军人才,美国将不得不退守西岸,直到人培养齐了,才能卷土重来,那时候日本已经在太平洋上站稳了。

美国太平洋舰队明知不敌而不畏战,胜在勇气。

日本联合舰队占据巨大优势却剑走偏锋,而且重钢铁而轻人才,焉能不败。


京虎子


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要选择偷袭美国珍珠港呢?它为何不全力跟中国打而去开第二战场,或者在美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先悄悄进攻东南亚呢?

这里面是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关于日本为什么要放着中国战场不继续西进,反而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其实在1938年之后,日本已经开始觉得国力难支了。无疑,中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战场,如果入侵者没有足够的后备资源和长久作战的决心,是很难征服的。最明显的例子是什么?早在13世纪蒙古人入侵中国的时候就已经验证了这个道理:单单算蒙古人占领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南宋),就足足用了47年,被耗掉了3个大汗。当西进的蒙古人都打到欧洲的波兰时(基本已经接近西欧了),蒙古人还被阻挡在四川和长江以北。

而对于岛国日本来说,本身国内就缺少后备资源的它在近代的发展上十分依赖于原材料的进口。一旦进口路线被截断,并且国内的资源已经耗光了,那么它注定不能再支撑自己的海外扩张。1938年时,日本确实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东部,但美国已经开始对日本实行禁运。而当日本回头再看自己的仓库时,却发现本国的钱和资源已经在1937年和1938年和中国的战斗中基本耗尽了。剩下那点年产值,除去日本在中国东部占领区的维稳开销外,基本上已经没有钱再拿出来用了。换句话说,1938年后的日本在产值与守备、维稳支出上是基本划等号的。所以我们知道,1938年后的日本已经和中国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当然有人会说,日本不是还占了东北吗?东北不是还有很多资源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确实的。但东北很多战略资源的开发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的,比如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日本当时也想过在东北挖石油,然而他们当时的技术和理论并不能支撑他们开发这一系列资源。那如果它想要继续保持扩张态势,要怎么办呢?就只有抢别人现有的了:要么北上打败苏联,要么南下抢夺印尼的油田。最终,日军在1939年北上惨败,那么日本就只剩下南下的路线了。

以上就是日本需要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而接下来,就说说为什么日本要选择偷袭珍珠港。


我们可以先想想看,日本南进之后遇到的最大阻力会是什么?东南亚本土的军队?那不可能,因为那时候的东南亚地区还很弱。那么英国人呢?那更不可能,英国人正在欧洲、北非和希特勒、墨索里尼打得火热呢,哪有精力顾得上东南亚?所以,日本最大的阻力是来源于美国的。虽然美国当时并没有参战,但一旦美国在日本打进东南亚之后插上一刀,日本肯定会很被动。


那么,日本要怎么办才能减少自己被动的可能性呢?那就只有先打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了。只有打掉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才能为陆军在东南亚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起码在受损之后的美国舰队恢复前,日本在东南亚的进攻会更加顺畅。而当时,珍珠港正好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驻地。

所以,在1941年的时候,日本瞄准了珍珠港,企图通过一次偷袭重创太平洋舰队。战役之后,太平洋舰队确实受到重创,但并没有让美国本土受到什么损失。而在此事之后,美国因此参战,它雄厚的工业实力和强大的材能后备储备也让它很快又重建了一支强大的海洋舰队。自此,整个二战战场的局势开始扭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