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著名的白袍將軍,對武藝一竅不通,帶兵打仗卻百戰百勝

古代冷兵器時代,乃至近現代熱兵器時代,在戰場上帶兵打仗的將軍,自身未必就是能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武將。運用正確的軍事思想和戰術,指揮我軍擊敗敵軍,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決勝千里的軍事家與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將軍的區別。

有這麼一位將軍,他喜歡身穿白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白袍將軍,他對武藝等必備技能一竅不通,但帶兵打仗卻百戰百勝。與其說這位白袍將軍是將軍,不如說他是軍事家。

中國最著名的白袍將軍,對武藝一竅不通,帶兵打仗卻百戰百勝

這位白袍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慶之。

陳慶之是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出身貧寒的農家,年少時機緣巧合結識了還是南齊大臣的梁武帝,從此成為梁武帝的貼身侍從。梁武帝篡位建立南梁時,陳慶之只有18歲。

據說,陳慶之身體非常文弱,連拉開箭弓都非常吃力,對武藝更是一竅不通,梁武帝只給陳慶之做了一些簡單的文職。不過,陳慶之在閒暇之餘,深度鑽研兵法,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國家建功立業。

中國最著名的白袍將軍,對武藝一竅不通,帶兵打仗卻百戰百勝

公元525年,陳慶之已經從18歲少年變成40歲出頭的大叔,此時正值南梁的多事之秋,陳慶之主動向梁武帝請求領兵作戰。陳慶之不是武將出身,也沒有上過戰場,沒有實戰經驗,但梁武帝還是起用跟隨自己多年的侍從陳慶之。

陳慶之不負帝望,在戰場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最著名的當屬以兩百騎兵突襲擁有十五萬大軍的北魏軍營的渦陽之戰,還有七千士兵擊潰北魏三十萬大軍的滎陽之戰,創造了南北朝時期鮮有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中國最著名的白袍將軍,對武藝一竅不通,帶兵打仗卻百戰百勝

陳慶之治軍最講究的就是士氣,還有把握克敵制勝的時機,沒有一戰決勝的把握,陳慶之不會輕易出戰。在這種軍事思想下,陳慶之依靠手下不足一萬人的親兵,打贏了大大小小的四十多場戰爭,令北魏軍隊聞風喪膽。

所以,與其說陳慶之是將軍,倒不如說他是決勝千里的軍事家。

因為陳慶之總是穿著白袍上戰場,人稱“白袍將軍”。當時華夏大地都在流傳一句歌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說的就是百戰百勝的白袍將軍陳慶之。梁武帝對陳慶之立下的顯赫戰功稱讚不已,對他一再加封。

中國最著名的白袍將軍,對武藝一竅不通,帶兵打仗卻百戰百勝

公元539年,治軍十餘年的陳慶之解甲歸田,不久之後去世,終年55歲。梁武帝罷朝三天,親自祭奠陳慶之。

一千多年之後,毛主席在讀史書的時,對白袍將軍陳慶之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中國最著名的白袍將軍,對武藝一竅不通,帶兵打仗卻百戰百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