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百戰百勝,只因輸掉一戰鬱鬱而終!

他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百戰百勝,只因輸掉一戰鬱鬱而終!

文|劉叔叔的小酒館

上幾期我們寫了很多三國時期的大將,包括劉備手下的馬超,曹操手下的魏延,孫權手下的陸遜,那麼本期筆者接著來聊聊曹操手下的另一位五子良將,他就是于禁。這個人大家可能都沒有太在意,她是個百戰百勝的武將,一生打了無數勝仗,但是後來只因輸了一戰便鬱鬱而終。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他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百戰百勝,只因輸掉一戰鬱鬱而終!

在五子良將中,于禁可以說是唯一一位從底層爬上高位的人,和樂進一樣,一直從雜號都尉做到了裨將軍,踏踏實實的一路走來。只要是武將,基本都是憑藉軍工上升的,于禁很早就開始單獨帶兵作戰了,這一點是很多武將無法相比的。最早的單獨領軍作戰記錄,為193年,討伐徐州陶謙過程中,獨自領軍攻拔廣威。也就是說五子良將中。唯獨只有于禁是平民出身,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上升的。

他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百戰百勝,只因輸掉一戰鬱鬱而終!

于禁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帶兵是非常謹慎和堅毅的,曹操很看重他的這一點,每次打仗的時候,只要于禁在,都會派他商場,有一次曹操想奪下朱靈的兵權,但是朱靈聲望很高,曹操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後來曹操想到了于禁,于禁在軍中的威望可是相當高的,而且一直忠心耿耿。曹操就派于禁去幹這個事情,于禁只領了數十個騎兵就闖進了朱靈的軍營,拿著曹操的令書,下了朱靈的兵權。沒人敢說一句話,後來朱靈就成了于禁的手下。可以說曹操最信任的手下就是于禁。

他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百戰百勝,只因輸掉一戰鬱鬱而終!

于禁還有一點很令人敬佩,他是個大義滅親的人,為了維護軍法,連自己的好友都能下得了手。官渡之戰後,于禁奉命平定昌豨的叛亂,昌郗和于禁是老朋友了,但是昌郗卻反曹操,曹操又命令于禁去討伐他,於是二人就真刀真槍的幹起來了,昌郗還以為是開玩笑,但是沒想到,于禁沒有替他向曹操說情,而是直接就把昌豨處死了。他和部下說:“曹公早有命令:在大軍包圍後才投降的人,罪不容赦。”就這樣他把昌豨就地正法了。但是于禁在刑場上一直哭,親自與昌豨做了訣別,但是于禁畢竟還是下了決心。說明於禁對曹操的一片忠心。

他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百戰百勝,只因輸掉一戰鬱鬱而終!

于禁雖然百戰百勝,是個難得的將才,可以說是智勇雙全,但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公元219年,關羽圍攻襄樊,曹操派于禁去幫助曹仁抵禦關羽,當時的天氣正是雨季,但是于禁並沒有想到這一點,把營地駐紮在了低窪地勢。關羽率大軍前來,剛老舊看到于禁的營地四面都是打水,於是派人進攻于禁的軍隊,結果龐德被殺,關羽考慮到于禁的厲害,沒有殺他。後來于禁從荊州被釋放出來,和孫權有過一番交談,孫權聽出了于禁的無奈和羞愧。

他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百戰百勝,只因輸掉一戰鬱鬱而終!

公元221年,于禁回到了魏國,但是卻遭到了很多人的無情嘲笑。于禁每天都聽到這些人的閒言碎語,時間長了于禁覺得沒臉見人,俗話說得好,士可殺,不可辱。別人的嘲笑和羞辱是對於禁最大的傷害,所以于禁的身體越來越差,後來變鬱鬱而終了,但是即使他死了以後,曹丕還以追諡“厲侯”的做法來羞辱于禁,可以說曹丕沒有曹操那麼大的胸懷,對於于禁這麼一個百戰百勝的大將來說,只因輸掉一場戰爭就鬱鬱而終,可以說是很慘的。

本文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卷六十九》、《于禁傳》、《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