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以前的泰國不叫泰國叫「暹羅」

泰國在古代就是叫做暹羅,因為“泛泰主義”的崛起。泰國1939年改名為“泰國”,1945年恢復“暹羅”的舊名,1949年再次恢復“泰國”的名稱至今。宋元時代,中原使者前往真臘(柬埔寨)稱呼真臘西部的國家為“暹羅”,《真臘風土記》中第一次出現了“暹羅”之名。

原來以前的泰國不叫泰國叫“暹羅”

根據史料記載,1296年,周達觀作為中國元朝使團一員前往真臘國,也就是今日的柬埔寨,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

書中把真臘西邊的鄰邦泰國稱為“暹羅”,這是中國史籍中首次用“暹羅”來稱呼泰國地區的國家,公元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王”,對泰國的稱呼正式確立了下來。。

然而,暹羅實際上是梵語的漢譯。在梵語中,暹羅的意思是黑色或黝黑皮膚。當時印度人就根據這句梵語,稱呼泰國地區乃至中南半島為暹羅。而泰人本身並不自稱“暹羅”,而是自稱“泰”,意思就是“自由”。對於泰人的來源眾說紛紜,而最主流的觀點,也是20世紀80年代納入泰國教科書中的說法是,泰人原本居住在雲貴高原,後來受到南詔國的壓迫而被迫遷移到了中南半島。就這樣,中國一直以暹羅,來稱呼今日的泰國地區。

曼谷王朝時期的1856年,世界上都以“暹羅”來稱呼泰國。數百年中,由於中原王朝強大的影響力,“暹羅”一直都是外界對泰國的稱謂,直到20世紀30年代“泛泰主義”的不斷強化,鑾披汶頌堪上場以後,不斷推進“泰民族主義”,將國民更改為“泰國”。出於適應國際習慣的目的,政府決定採用外界的稱呼 “暹羅”作為國號。

原來以前的泰國不叫泰國叫“暹羅”

歷史上很多國家最後都自己或者被殖民者更改了中原王朝的賜名,比如倭奴更名日本,琉球更名沖繩,呂宋與蘇祿更名菲律賓,渤泥更名文萊等,然而,近代的泰國巧妙的周旋於列強之間,成為整個東南亞唯一沒有成為殖民地的國家。

自然,這也不見得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比如二戰期間,泰國就曾經助紂為虐,加入軸心國和日軍並肩作戰。後見日本就要敗亡,泰國又窩裡反,現在的名字在1939年的時候改為現在聞名的泰國,這個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國家。從公元十三世紀開始建立國家,先後經歷了四個時代,分別為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裡、曼谷。

不過,泰國人還是很自豪自己始終保持獨立的地位。1949年,他們正式確立自己的國家叫做泰國,不再叫做暹羅。為啥?暹羅的意思不太光彩。而在《泰語大辭典》中,“泰”有“自由人、不為奴、人、族稱”四種含義。

泰國的主體民族也就是泰族。不過,古代泰族人沒有太多國家意識,基本都是說我是哪裡人,比如曼谷人、清邁人、吞武里人等等。

原來以前的泰國不叫泰國叫“暹羅”

到了30年代,隨著國家沒有被殖民,泰族開始有了自己的強烈民族意識,這就是泛泰主義的思潮。在1938年,當時的鑾披汶·頌堪政府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其目的就是為了躲避日本帶給他們的種種刁難,後來鑾披汶·頌堪政府開始宣言他們的大泰民族主義思想和政策,後又頒佈了《國民條例》,這這個條例中明確規定了,把國名暹羅改為泰國。時過境遷,當時的很多條款都已經過時,但是泰國這個名字被一直流傳了下來。他們認為“暹羅”一詞系由外國語音譯而來,並非泰語。 為了紀念泰族起見,應將暹羅改為泰國。這種稱呼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1939年6月24日, “暹羅”正式更名為“泰國”。雖然後來又改了回去,但1949年正式叫做泰國。

然而,很多海外華人仍然把泰國叫做暹羅,就像把柬埔寨叫做寮國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