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重構,一場革命

產品重構的時候,你需要想清楚哪些事情?

产品重构,一场革命

工作了一段時間,作為產品運營參與了3個產品:從0-1的孵化的產品,一直在原來產品基礎上優化、修修補補的產品,還有一個是大改版的產品,基本可以理解為產品重構了。

從確定重構的思路到中間遭遇質疑、再到迭代優化,有壓力,但也讓我成長最快、最有成就感。產品重構的難度和複雜程度,個人覺得遠遠超過做一個新產品或者原有框架上優化老產品。

產品重構前後需要想清楚哪些事呢?

為什麼要重構?

1. 市場變化了

因為技術革新或者其他原有導致原有滿足用戶需求的方式不合理,從而被淘汰了,比如膠捲相機到數碼相機時代。

2. 用戶和需求變化了

(1)用戶變化

可以是產品湧進大量的和原有用戶屬性不一樣的用戶,面向的主流用戶不一樣了,也可以是原有用戶隨著自然年齡增長而變化。

(2)需求變化

用戶雖然對產品還有過去的那個需求,但經過市場或者環境的教育,已經有新的需求。比如:大學時代喜歡嚴肅的教育網站,這些用戶離開校園進入職場後,沒有大塊的時間來做嚴肅知識的學習,而且面對冷冰冰的電腦學習實在太挑戰人性了,於是各種碎片化輕量級的知識付費產品就出來了。

3. 產品主要目標變化了

可能是原有的產品效果不明顯、甚至老用戶流失嚴重;也可能是產品在不同的生命週期需要不同的目標,比如:從單純的追求用戶體驗到開始考慮營收為主要目標,而原有的產品設計又無法實現目標,所有必然伴隨重構。

總之就是各種歷史和現實原因,導致產品必須革命才能活下去。

而革命,向來都是新老交織,哪裡可能順風順水呢?

瞭解歷史和用戶

既然是革命,怎麼可以不知道歷史呢?而不瞭解用戶,更無從設計新產品。

1. 瞭解產品歷史

產品過去的數據、版本規劃方向思路、過去的文檔等等,都得仔細扒一遍,知道產品是迭代到今天的思路、過去的嘗試中哪些成功了、哪些失敗了。

2. 瞭解用戶特徵

這個就不說多說了,沒有用戶,何來產品。所以需要了解你的用戶,越詳細越好。畫出用戶的輪廓,瞭解的用戶的基本信息,用戶喜歡什麼?用戶對什麼不反感什麼?用戶核心關注是什麼?用戶的需求是什麼?

只有瞭解我們的用戶,才能做出用戶喜歡的產品。

怎樣瞭解用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用戶畫像

在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用戶畫像數據,將自己業務的用戶畫像和大盤數據對比,自己業務和大盤相比,哪些數據表現更為突出,基於此提供什麼產品和運營用戶可能更喜歡?

(2)產品數據

每個業務都有自己的數據沉澱,如:運營數據、用戶行為數據甚至廣告數據等。

根據這些數據,大概可以判斷出用戶對產品的主要需求、用戶的喜好,再結合生活經驗,思考每個數據和功能背後的場景;根據漏斗數據,你也可以判斷出現有的產品設計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有改進空間。

這個很重要,能發現重要問題,甚至能給後面產品產品改版提供很多思路。

(3)用戶調研

科學有效的調研,和用戶真正接觸,瞭解用戶的喜好,定性和定量地瞭解用戶使用產品中遇到的問題、瞭解用戶的需求,判斷出用戶的需求真偽,甚至可以驗證產品數據環節的假設。

瞭解市場、明確定位

1. 明確重構目標

搞清楚重構後的產品的核心目標是什麼。可以說是北極星指標,所有的行為圍繞著這個目標。

2. 競品分析

研究目前市場上的競品,哪些可以為我所用、哪些可能有機會、哪些是坑、我們該怎麼合理利用自己的優劣勢。

3. 重構後的定位

結合目標和競品分析,確定新的定位,和實現目標的主要方式。比如:如果是營收為目標,是賺廣告主的錢?賺用戶的錢?怎麼賺?

這些都可以拆解為公式,一個個量化。

模塊式思考、產品重構

(1)模塊式思考

對原有的產品進行模塊式解構,哪些模塊是滿足用戶基礎需求不可缺少、哪些模塊存在明顯問題,去粗取精。

(2)產品重構

圍繞新的場景和用戶需求,需要引入哪些新的功能模塊?新模塊和舊模塊怎麼排列組合?

時刻觀察用戶反饋

就像前面所說,重構是一場革命。可能面對用戶的質疑,所以需要時刻關注用戶反饋、關注產品數據,儘量讓革命溫和一些、讓用戶習慣一些。

其實上線後,才是真正開始。

也許你會遭遇很多問題,比如:來自用戶的質疑。這時候就需要考慮產品當前階段的目標了,如果用戶非常不滿意,他的質疑是否合理、質疑的背後用戶究竟要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平衡多方利益。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