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山人都知道的抗法英雄有陸春和李應珍,這個人也應該知道

【導讀】在硯山,提到抗法英雄,很多人都知道江那鎮郊址的陸春和大青龍的李應珍,兩個人都因為在抗法戰爭中立了戰功,分別被清朝皇帝賜封為“綽克綽巴圖魯”和“昭勇將軍”。但是,他共同的上司,這個最後在文山落籍安葬的廣西人,我們也應該記住。他就是被清朝皇帝賜封為“果勇巴圖魯”的“建威將軍”—覃修綱。

覃修綱(1839~1905年),字省三,三省營務處總戎,壯族,廣西西隆縣巖茶鄉人。在雲南巡撫岑毓英的麾下任總兵。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一日,英使館翻譯馬嘉理與拍印會合後,隨大批英軍武裝探測隊進入雲南,進攻騰衝。馬嘉理率領大批英軍先頭部隊,由盈江西南的蠻允、日烈侵入中國國境。覃修綱與當地景頗、傣族人民,設竹籤插路阻其前行。馬嘉理持火槍優勢,開槍殺傷邊民。覃修綱將隊伍化裝為“頭插雞毛,裸身裹足的土人(野人)”潛伏於密林中。英軍逼近,覃兵放了一排密箭。從深澗密林沖出,揮刀砍殺,英軍敗於肉搏近戰。馬嘉理橫屍於雪列戶守河邊。騰越廳都司李應珍在廣大邊民配合下,把拍印所率全部英軍包圍在班西山下。英軍縱放野火奪路逃回緬境。馬嘉理被“野人”戰殺,史稱“滇案” (亦稱“馬嘉理事件” ) 。英國對清廷施加壓力,要將岑毓英提京問訊,後由覃修綱佯稱,已拿五個“野人”取了口供,報就地斬了。

硯山人都知道的抗法英雄有陸春和李應珍,這個人也應該知道

晚晴官員

中法戰爭爆發前夕,覃修綱任總兵,屯軍河口。光緒十年(1884年)八月二十六日,清廷下旨對法宣戰。調遣原屯兵於紅河江上游的清軍前行。岑毓英任覃修綱為前敵指揮,覃率3000民族兵,連續攻取銀司關、清波、夏和、錦西羊縣。清軍丁槐、何秀林部馳圍宣光,用地雷轟破城垣,激戰36晝夜而不克,為阻截宣光援敵,覃修綱出勁旅攻下清水、清江兩縣,陣斬法軍數百人,創造了有利戰機。光緒十一年二月,清軍潘鼎山放棄該山,法酋孤拔集中兵力,大舉增援宣光,由興化上犯臨洮。分一路包圍山圍社李應珍部,一路攻打嶺浮橋。清軍岑毓寶居中應戰,覃修綱策應施援。從背後狠擊法軍。覃身先士卒,勇敢衝殺,在黑旗軍、越南義軍的配合下,大敗孤拔於臨洮。陣斬法酋七畫以下數十人,斃白帽紅衣5000餘人,花衣(僱傭軍)7000餘人。繳獲洋槍、洋炮、器械、食物軍需無數。臨洮戰役後,清軍全面轉入反攻,覃修綱帶領王玉珠等義軍所屬各營出擊不撥縣,攻燕毛隘連破法軍4座營壘。隨又會合湯宗攻部隊攻取枚枝關,陣斬法軍數10人,生擒5人,繳獲甚多。岑毓英論軍功保舉覃修綱擔任記名笛簡政提督。朝賜賞穿黃馬卦。

此役中國取得軍事勝利,但清廷屈辱求和,覃修綱和各路抗法將士,帶著勝利品悻悻回國,眼見外侮仍頻,覃修綱實授開廣鎮總兵,在邊防勵精圖治,築碉修壕,操練兵馬。並把原駐開化城的中營移至前沿馬白關。左營移駐麻栗坡,委有戰功的李應珍等為都司,添設右營駐開化府,委陳其耀駐守備,加強邊防力量。光緒十一年(1885年)五月,中越劃界,法使狄隆、狄塞爾到南溪口界,見我戰備森嚴,懾于軍威,不敢要挾願聽按圖定界。

硯山人都知道的抗法英雄有陸春和李應珍,這個人也應該知道

中法戰爭形勢圖

光緒十七年(1891年),覃修綱移住普洱都督府,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受任開廣鎮總兵,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起用為三省營務處總戎,曾率部鎮壓遊勇義軍到西林八達州(今西林縣城)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覃修綱於文山病故,享年66歲。以無嗣不歸葬原籍。由西林子侄扶柩葬於文山西鄉秀石山脈後牛皮打山,當地群眾為紀念他,將此山改名為“軍門山”。文山縣文人伍聲洪作《吊省三將軍》: “我值幼年時,已聞將軍名,將軍統帥戰臨洮,一戰曾將孤拔傾,破敵曾聞韓擒冠,殺敵又見李將軍,假使當年不下班師治,滇粵不受雞犬驚,君不見巍巍老羆一當道,四時豺狼何敢嘯! 又不見再仕再已不關心,富貴視之如浮雲,坐鎮南郊已數載,遺愛人留淚滿襟! 將軍生時我未偈,將軍歿後我出碣,將軍身死名不死,赫赫威名標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