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湖科技小鎮開園,打造世界物聯網產業基地

潼湖科技小鎮開園,打造世界物聯網產業基地

本報訊(記者 姚贊原)9月28日,廣東首個以科技冠名的小鎮——潼湖科技小鎮第一期正式開園,吸引了英唐智控、華力特電氣、客如雲、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部國家眾創空間等27家物聯網科技企業和創新載體進駐,共同打造物聯網生態圈和智慧科技小鎮。

“這一刻,潼湖科技小鎮成為了真正的產城運營服務商。”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表示,小鎮開園意味著碧桂園向著產城融合戰略又邁了一大步。

潼湖科技小鎮定位於世界物聯網產業基地,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落子,目標直指“廣東硅谷”,在改革大潮中誕生和崛起的碧桂園集團,將以潼湖科技小鎮標註中國創新的新高度。

打造惠州市首家政企共建公共服務平臺

在潼湖科技小鎮產業發展中心一樓,是仲愷高新區行政服務大廳潼湖科技小鎮分中心的工作地點,也是惠州市首家政企共建公共服務平臺。仲愷高新區行政服務大廳潼湖科技小鎮分中心的設立,讓企業和居民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實時、優質、便捷、高效的政府業務辦理服務,為科技小鎮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服務保障。同時園區內黑科技技術頻現,如無人駕駛僅是潼湖科技小鎮智慧化立體交通體系的其中一環,未來,由無人機、無死角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智能眼鏡設備組成的安全系統,無人駕駛、無人值守停車、反向尋車組成的全域交通,光伏發電、微風發電、光伏跑道、自動滴灌智慧等生態節能環保系統等,將讓小鎮科技感十足。

科技小鎮的“最強大腦”

“目前潼湖科技小鎮已經建設形成了1大腦、2中心、4平臺、8系統、N應用。”碧桂園產城發展事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潼湖科技小鎮的1個大腦,即為小鎮大數據分析和運營管理系統, 2箇中心包括運營指揮中心及大屏可視化、雲計算與數據挖掘中心,共搭建了物聯網平臺、統一支付金融平臺、互聯網運營平臺、產業運營綜合平臺等4個平臺, 8個系統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樓宇、基礎設施、智慧能源與市政、智慧酒店、系統集成及可視化等建設內容),N個應用場景如停車、反向尋車均為開放接入,通過物聯網平臺實現各系統的數據對接和建立聯動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定位於“智慧大腦”的潼湖科技小鎮運營指揮中心可視化系統一期擬接入50多個系統,2萬餘點位,全面覆蓋小鎮所有經營系統和設備系統,並且可以藉助170平米的弧面高清LED大屏呈現震撼的可視效果。

據瞭解,該“智慧大腦”將小鎮運行的各項關鍵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從而對產業招商、產業運營、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環境、智能樓宇、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管理決策支持。

同時,可視化中心能夠實現對企業、員工、車輛、車位、設備等的精準管理,實現對小鎮運營統一監控和管理,為智慧城市的正常運轉和管理保駕護航。

打造世界物聯網產業基地

潼湖科技小鎮是碧桂園響應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轉型之作,主打世界物聯網產業基地,現已簽約思科、(李開復)創新工場、浪潮集團等約8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科研機構。

談及建設科技小鎮的初衷,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曾表示,深圳的成功是因為科技,但是深圳成本太貴,希望在深圳的周邊建一座科技之城。

按照智慧城市和生態城市最先進的理念規劃建設,潼湖科技小鎮在第一期運營開放後,未來幾年的時間裡會逐步依據規劃實現整體的開發與建設,緊緊圍繞物聯網產業,打造世界級的物聯網產業基地。

為什麼選擇落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呢?據瞭解,潼湖科技小鎮肩負重大使命,致力推動生態區成為“廣東硅谷”。2017年,廣東省發改委正式印發《廣東惠州潼湖生態區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潼湖生態智慧區明確定位為國家綠色生態城市示範區,打造“綠色潼湖、廣東硅谷”。根據規劃,潼湖生態智慧區不僅將導入美國硅谷、德國工業4.0相關產業鏈,打造對接港澳信息技術產業研發與孵化基地,還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搭建高水平國際合作平臺,並引領周邊地區的機器人、3D打印、智能汽車等智能製造產業發展。

開園當天,潼湖科技小鎮已引進27家企業和機構入駐,通過持續的運營,預計在兩年內,將導入5000名高科技人才、引進70家企業;在五年後,將導入40000名高科技人才、引進400家企業;在八年後,將導入150000名高科技人才、引進1600家企業;最終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具備國際影響力,成為全球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產業的創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