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賴滕費爾德戰役後桀驁不馴的古斯塔夫二世與黎塞留的反瑞計劃

導言:1631年古斯塔夫二世率領的瑞典軍隊在德意志的布賴滕費爾德地區重創了神聖羅馬帝國和天主教聯盟的軍隊。使古斯塔夫二世在整個歐洲名聲大噪。而古斯塔夫二世的下一步似乎是要在中歐建立自己的霸權。這引發了哈布斯堡陣營的極度不滿同時也引發了瑞典盟友對其的猜忌和防範。


在法國紅衣主教黎塞留通過大刀闊斧的Political reform與嚴厲鎮壓反叛貴族加強了王室的權利。正當黎塞留靜心坐觀新教與天主教的激戰時,德意志的戰局卻又一次出現了變數。因為波希米亞猛虎華倫斯坦又一次出山了。華倫斯坦接手的是個危機四伏的爛攤子。當年他被皇帝免職時,整個帝國幾乎都屈膝於皇帝的權威之下。現在卻時過境,遷除了皇帝的直屬領地奧地利,幾乎整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都已淪陷。皇帝費迪南二世同時面對著三股威脅,西邊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剛剛擊敗皇帝最忠實盟友巴伐利亞公爵的北歐雄獅,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北邊是狐假虎威攻打波希米亞的薩克森選帝侯,東邊是乘火打劫,落井下石的匈牙利反叛貴族。可以說若不是被逼到了絕境,費迪南二世也不會不顧臉面屈尊向華倫斯坦求救。

布賴滕費爾德戰役後桀驁不馴的古斯塔夫二世與黎塞留的反瑞計劃

對於皇帝費迪南來說,現在威脅最大的當然是已經打倒家門口的瑞典國王,皇帝幾乎是懇求華倫斯坦前去救援巴伐利亞公爵。不過華倫斯坦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對於巴伐利亞公爵沒有一點好感,而且現在就與瑞典國王硬碰硬根本就沒有勝算,自己這隻剛剛組建的軍隊還需要實戰的歷練與磨合。

華倫斯坦向皇帝保證瑞典國王是不會輕易攻打維也納的,自己首先要對付匈牙利與薩克森。放下這些話後華倫斯坦就率師前往匈牙利了。皇帝已經授予華倫斯坦不受約束的完全指揮權,只要華倫斯坦堅持的話這隻軍隊是不會聽從皇帝的指揮的。費迪南二世此時是忐忑不安卻又無可奈何,他不相信瑞典國王會放過自己。不過令皇帝不敢相信的是正如華倫斯坦所言,之前勢如破竹,高歌猛進的瑞典國王現在卻停在巴伐利亞止步不前了。

一向雷厲風行的古斯塔夫為什麼會猶豫不決呢?因為他發現如果繼續前進的話將會使自己身處險境。首先瑞典軍隊從北歐一路打到了南歐,孤軍深入已經使得軍中產生了動搖,而且由於補給線過長現在的瑞典軍隊幾乎完全依賴德意志諸侯的接濟,而現在的德意志諸侯卻越來越不願意支持瑞典國王。因為自從布賴滕費爾德之戰古斯塔夫就越來越不可一世,(又一個迷失在權利與榮耀中的強人)他雖然收復了萊茵普法爾茨,卻不把其交還給原來的主人腓特烈選帝侯,佔領了美因茨之後瑞典國王又揚言要將這座歷史名城賜予自己的獨生女克里斯蒂娜公主,德意志的新教諸侯們越來越感覺自己成了瑞典人的奴才,而天主教諸侯也把瑞典國王看作強敲竹槓的北歐強盜。最為不滿的就屬薩克森選帝侯了,過去他一直以新教諸侯之首自居,是半個德意志的領袖,現在卻成了瑞典國王的下手。選帝侯感到自己大失身份,因而這位萬年牆頭草的薩克森公爵又開始動搖了。

布賴滕費爾德戰役後桀驁不馴的古斯塔夫二世與黎塞留的反瑞計劃

國際形勢也開始對瑞典不利,隨著瑞典勢力的急速膨脹其他國家也是愈發的不滿與嫉妒,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害怕自己的國家會被瑞典所包圍,所以他努力在皇帝與瑞典國王之間做調解人。(而且調解時還偏向皇帝)荷蘭人也不滿瑞典侵入萊茵地區的行動,因為這已經影響到荷蘭商人在德意志的商業利益。最不滿的不是別國,正是將瑞典引入德意志的法國。最初黎塞留認為古斯塔夫只是一隻兇狠的“野貓”而已,紅衣主教將瑞典看作自己手中拖住皇帝的的一個棋子罷了。很顯然即使是黎塞留也與當時的世人一樣低估了古斯塔夫的實力,北歐雄獅的利爪在重創了費迪南皇帝的同時也打亂了紅衣主教的佈局。瑞典攻入萊茵地區使得法國感到了威脅,(法國同樣覬覦這一地區)既然古斯塔夫能幫助德意志的新教徒對抗德意志皇帝,誰又能擔保他不會幫助法國的胡格諾教徒對抗法蘭西國王呢?

布賴滕費爾德戰役後桀驁不馴的古斯塔夫二世與黎塞留的反瑞計劃

黎塞留開始考慮如何制住這隻已經被養的太肥的“野貓”。法國以自己有義務保護巴伐利亞公爵為由要求古斯塔夫繞道而行,(法國曾為了支持馬克西米利安公爵在雷根斯堡帝國大會上對抗皇帝而與巴伐利亞簽訂了防禦同盟)不過此時的古斯塔夫已經不在乎法國的那一點援助了,而且在以征服德意志為目標的古斯塔夫眼裡,作為天主教諸侯首領的巴伐利亞公爵是必須擊垮的對象。所以瑞典國王毫不理睬法國的警告揮軍直取巴伐利亞,法國政府也馬上對瑞典國王發出了嚴正警告。

黎塞留知道今時今日的瑞典國王是不會理睬口頭上的警告的,紅衣主教馬上就開始了實際行動。2萬法國軍隊打著保護巴伐利亞的口號開向了東部邊境,當然黎塞留不會真的為了巴伐利亞與瑞典國王開戰,他只是要讓古斯塔夫知道法國不會坐視瑞典無限制的壯大。外交上法國政府也開始行動起來,黎塞留先是勸說薩克森公爵停止進攻皇帝,(就算沒有法國的勸說,估計薩克森也不想打了)接著又與荷蘭、丹麥秘密談判謀劃孤立瑞典,必要時甚至武力干涉。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對於法國的一系列動作當然也是有所耳聞的,他知道現在是皇帝最虛弱的時候,他同時也知道自己一旦真的攻滅皇帝的話法國一定不會坐視不理,而荷蘭與丹麥多半也會站在法國一邊。所以這位勇猛果敢的瑞典國王現在是進退兩難。就在古斯塔夫猶豫不決之時華倫斯坦卻閃電般的平定了匈牙利的叛亂,接著他又轉向波希米亞,薩克森選帝侯一方面已經不願再打下去,另一方面他也自知不是華倫斯坦的對手,所以僅僅半個月華倫斯坦就收復了了波希米亞。古斯塔夫知道萬年牆頭草薩克森選帝侯完全靠不住,自己現在孤軍深入隨時有可能被華倫斯坦斷了後路,於是瑞典國王決定撤出巴伐利亞回師北上。整個戰局又一次倒向了皇帝一邊。

但在1632年底,一個意外的消息傳遍了歐洲,那就是瑞典人在呂岑會戰中贏得了戰役的勝利,但是古斯塔夫二世卻戰死了。

布賴滕費爾德戰役後桀驁不馴的古斯塔夫二世與黎塞留的反瑞計劃

呂岑之戰在當時吸引了全歐洲的目光,因為這場會戰不僅僅是古斯塔夫與華倫斯坦的個人對決,也不僅僅是瑞典與德意志的國家決戰,而是新教與天主教百年爭鬥的最終大決戰。不論誰贏,勝者所信仰的宗教將在歐洲取得優勢。但是決戰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瑞典人雖然取得了慘勝,卻悲慘的失去了國王古斯塔夫。據說當費迪南皇帝看到從瑞典國王身上扒下的滿是鮮血的皮甲之時,皇帝也悲天憫人的說道,如果他願意把和平還給德意志,我寧願他能活著回到北方。

會戰的結果傳到歐洲各個宮廷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大失所望,因為誰也沒能在這場決定性的大決戰中取勝。新教徒們為瑞典國王的戰死感到悲哀,天主教徒也為帝國軍隊的巨大損失感到失落。不過有一個人卻十分高興,他最希望的就是這種兩敗俱傷的局面。沒錯這個人正是那個一直在幕後坐山觀虎鬥的法國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對於紅衣主教來說此時的瑞典國王已經從盟友變成了比皇帝更可怕的敵人。古斯塔夫顯然不願再做法國的打手,他要的是屬於瑞典的歐洲霸權,而這是紅衣主教所不能容忍的。現在古斯塔夫死了,瑞典人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皇帝的軍隊也受到重創,這在紅衣主教看來簡直是上帝在幫助自己。不過黎塞留也有一絲擔憂,萬一瑞典人退出戰爭怎麼辦?

但十幾天後,身在巴黎的紅衣主教接到了法國駐瑞典大使的來信——瑞典首相決定繼續戰爭。看到了來信的內容,黎塞留露出了愜意的微笑,因為戰爭仍將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