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從精神上講,畫家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命運。他受到命運的驅使,只能成為畫家”。

“畫家的一生是一片片感動累積起來的”。

“站在畫布前像國王,得意忘形、隨心所欲地去創造;走在人群中是平民,腳踏實地、自由自在地去生活。這就是畫家——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與國王和平民不分高低的人”。

“我真誠,有時也虛榮;我追求完美,也不拘小節;我儘量從容自在,也有憂鬱和沮喪”。

酷愛讀哲學的都都,每每語出驚人,他畫畫,他思想,很享受眼下這種守著同樣是畫家的漂亮妻子和被他稱為“小太陽”的叫來來的小女兒的平靜日子。他說,這足以抵禦人生的各種慾念、狂妄、艱難和疼痛。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像許多有才華、有作為、有無限潛質的畫家一樣,戴都都以其狂放不羈的藝術語言和作品所展現的激情和思考贏得長久不衰的喝彩與追捧。

在眾多好評中,大畫家宋惠民的感慨恐怕最能恰切地說明他的風格和品質:“在他的畫前,你不能平靜地走過,因為在他的畫上跳躍著最激情的繪畫語言。一種靈動、激情、衝動、摯愛而且燃燒起來的語言。”他說“彷彿人們都要被感化、被烘熱。”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宋惠民與都都


圈裡的人都知道,都都長得帥氣,穿著也時尚。才氣十足的一個人,年輕那會兒都難免張揚甚至荒唐過。歲月過濾下來,接人待物更加彬彬有禮、熱情周到外,個性上有稜有角、愛憎分明卻沒有變,做人的原則上總有股寧折不彎的勁兒。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全身心撲在畫畫和主持畫院工作上,不喜應酬,可遇著對勁兒的朋友聚一起,還一個文藝青年似的,能喝個翻天覆地,全不拿身份和架子。

繼他一舉成名的《夢中的小舟》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之後,二十多年來,《滿江紅》《與但丁討論神曲》、“青銅時代”系列的《勇敢頌》《飛揚的心》《把酒論英雄》,直至後來被贊為“堪稱當代中國油畫的巔峰之作”的《向大師致敬》,他創造了一個個驚喜,每次畫展都令人眼前一亮,深深攫住人們的眼球和關注,並以此鞏固了其在關東油畫界的領袖級地位。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夢中的小舟》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中國故事》

如果說當年一舉奪得全國美展金獎的《中國故事》表達了第一次美術大潮中,戴都都對異彩紛呈的藝術世界的發現與飢渴,那麼在其後漸行漸遠的創作實踐中,則實實在在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日漸清晰、日臻完善、堅實飽滿而且始終如一的主題,那就是英雄主義。

戴都都的英雄世界不獨有剛烈和勇敢,而且充滿了詩人般的憂傷和夢想,那是一種貫徹始終的經由美術而闡述的哲學思考和人性關懷。

《勇士》在金黃蒼涼的色調中,一位古代勇士手持長矛傲骨錚錚地騎跨在戰馬上,雄視著狼煙淒厲的戰場,你不難聯想到血腥和命運。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勇士》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武士》

《滿江紅》一片暈紅奪目的色調中,隱約看到虛幻的岳飛,壯懷激烈的英雄氣概中,還隱隱散發出被“莫須有”罪名殘害的憂傷和未競的夢想。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滿江紅》


《與但丁討論神曲》更是跨時空地集合了古今中外100位驚天動地的豪傑和梟雄,真誠地討論了人類進步的苦難而驚心動魄的歷程。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與但丁討論神曲》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與但丁討論神曲》局部


採訪都都的那個下午,諾大的畫室透進暖暖的陽光,大小參差、層層疊疊的畫面和生意盎然的綠植光影斑駁,貼滿老照片舊海報的牆上,有一張放大的黑白照片,那是四歲時的都都,手握一本紅寶書,黑亮的眼睛炯炯有神。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都都在一個父母都是軍人的家庭中長大,加之他成長在四十年前那充滿著如火如荼地崇尚英雄的時代氛圍中,骨子裡的剛直堅韌和社會的陶冶養成,就這樣延伸到他成年後的整個創作中。而那一幅幅縈繞著英雄情結的畫作就像他生命中一路綻放的花朵。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父與子》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父與子》


變化來自2005年相繼推出並給他帶來更大聲譽的以“青銅時代”命名的系列作品。我們可以看作戴都都的“後英雄主義時代”。作品加入了更為豐富、更多內涵的題材元素,從《把酒論英雄》裡的奧運冠軍,至《飛揚的心》裡的殘疾音樂家舟舟,到《向大師致敬》裡的藝術家,進而到《十大元帥》那基於身世背景和命運的悲劇色彩,這種蛻變讓我看到,戴都都的內心裡對英雄的內涵的理解更加深層和寬泛,已從單純的強悍、悲壯,轉向於生命的奇蹟、終極的關懷和人性中深藏的追求美好事物的勇氣和擔當。人們能感受到“青銅時代”的創作,技巧更自如嫻熟以外,內在表達上也更加豐富、飽滿和厚重。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把酒論英雄》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把酒論英雄》局部


戴都都不大關注什麼學院、草根、流派,也不大關注什麼寫實和抽象,在他眼裡繪畫就是一個人生命的自然呈現,畫家看到的、感受和理解的事物的本質的形象外化。他說人們可以給一個畫家冠以各種流派和風格的標籤,但在畫家,那是一種唯一對的方式,就應該也只能那樣呈現,像詩人寫詩,雕塑家塑像,不那樣呈現就等於要了他的命。

都都的畫始終有一種不竭的熱情,色彩純粹飽滿,筆觸生動有力,畫面洗練寫意,我們能體會他豪情迸發、靈感突至時,不能自已、一氣呵成的創作狀態,靈魂戰慄、快意淋漓。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仙風道骨》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曙光-紀念但丁》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大師》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上空的達利》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愛情詩》


《向大師致敬》最明白無誤地向我們坦白了都都創作上的真正師承。這幅畫裡的七位大師,從文藝復興的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到“畫不驚人死不休”的達利、畢加索,再到仙風道骨永不媚俗的齊白石和用幾近一生的苦難和精力來表達人性思索和心靈感悟的羅馬尼亞大師柯爾尼留·巴巴,無一不是對藝術創作充滿激情的巨匠。人類藝術史上無人能及的巨匠米開朗基羅的創作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氣概,而巴巴堅持認為“美術是一種只服從內心絕對主觀原則的內心創造行動”,奠定他世界級大師地位的作品奔放恣肆,幾乎能找到現代藝術所要求的單純、概括、變形、寫意等一切重要手法……瞭解了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都都作品的令人震撼的風格,更不難理解都都儘管有足夠嫻熟的造型能力和寫實功底(《祈禱》、《中國故事》等),畫面卻越來越單純,越來越情緒化。即便是形象比較寫實的作品,如《與但丁討論神曲》和《向大師致敬》等也更多地貫注了現代的元素,無中生有的情境,時光的交錯,筆觸的誇張,形象的變形以及力求神似的寫意。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向大師致敬》

畫家的藝術表達,說白了就是用色彩、線條、結構留給世人的內心印象,這印象洩露著畫家的人性、狀況和世界觀。

著名詞人化方最近在抨擊藝術界急功近利、沾滿銅臭的可悲現狀時說,藝術家應該很純粹,一心一意做自己內心裡的事情,對藝術都很虔誠,並有敬畏之心。我們相信,都都呈給世人的那些純美的畫面就來自這種內心的乾淨。

這些年,與其說戴都都在畫畫,不如說他一直在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不斷亮出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雄心百年》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無懼無憂》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聖山》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聖家族》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寵辱不驚》


都都說,“英雄很勇敢,但英雄也會疼”。近幾年他經歷得太多,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在中國畫壇贏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聲譽;他號召並創立的當年魯美同學的《約定》藝術展,已成功地舉辦三屆,成為傳承和宏揚魯美精神的一大盛舉;他也經歷了母親、父親相繼離世的刻骨的悲痛。這對格外敏感的藝術家來說,不啻一種極為嚴重的打擊和震撼,他真切地看出了生命的殘酷和無奈。

都都崇拜充滿革命精神和悲憫情懷的托爾斯泰。他以前畫過一次,托爾斯泰懷抱公雞,表情凝重而柔情,充滿對世界的關注和對美好的嚮往。而最近他畫的托爾斯泰,則目光堅定而決絕,將公雞像火炬一樣高高舉過頭頂。彷彿是表明對生活中的種種誤解、委屈、無奈的抵抗、隱忍、堅持,儼然一副不屈的挑戰的姿態。而都都最新創作的色調凝重的自畫像,眼神裡也放射出經過生命的悲喜境界後那種淡然和剛毅。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托爾斯泰》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自畫像》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王波:請你談談自己的創作分期,每個階段的代表性作品?

都都:一個藝術家一生追求的創作應該是一個整體,無論從思想上和藝術性來說,米開朗基羅說他的作品早就存在,他一生都在完成它。所謂的階段和變化其實是整個創作的一個過程,技法嫻熟思想成熟的過程。每個畫家一生都在完成他認為有最大價值的一個主題。

王波:那麼你在塑造的主題就是英雄主義吧?

都都:青少年時代很長的時間我想的就是當兵,當英雄,這個理想後來就反映到我的畫中。

當然,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英雄會有更多層面、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表達,相信人們會在我的作品中看出。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作者與都都


王波:你曾說過“反對畫家除了畫畫一無所有”,那麼現在你覺得除了繪畫上的成就,生活中你還有什麼收穫?

都都:能從事自己特別想做的事,這不是每個人都有幸做到的。我作為畫家能隨心所欲地抒發自己的情感,你想一下,其實生活中有百分之九十的行業不發工資你都未必去幹。這是我收穫的最大幸福。

王波:以前採訪時你說反對畫家用一種手段畫畫,你嘗試過什麼手段?有何體會?

都都:我作畫比較喜歡強烈的色彩,喜歡放射性的筆觸,這不是設計的手段,而是由畫的內容決定的。有人為了追求所謂個性,機械地尋找一種區別於別人的形式,隨心所欲地刻意去標榜什麼流派,我覺得是創作上的一種偏離。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一輪明月》


王波:你畫畫通常很有快感嗎?有沒有壓力?主要是技法上的還是思想上的?

都都:畫畫的過程肯定是辛苦的,但樂在其中。這有點象爬山,有時找不到達到目標的手段,瞬間就會有壓力,很苦悶。當手離心最近的時候,表達得很暢快,就會體驗到豁然開朗、瞬間釋放的快感,應該說正是這種快感誘惑一個畫家願意一次次地去開始畫下一幅作品,明知道這個過程還會很痛苦。

王波:聽曉非(都都愛人)說,一次你要畫劉關張三結義,半夜還在畫室裡苦思冥想,不曾想,第二天早晨,她竟看到你畫完了整個結構和人物?

都都:有時候我也驚異於這種神奇的事,畫家很多時候是焦灼不安的,無數東西想要表達卻無從落筆。也突然會有一個時刻,靈感突至,停不下筆來,我覺得有種一瀉千里的快感,那是對苦逼的畫家最好的獎賞。很公平啊。

王波:青銅時代有哪些系列作品?你當初確定和命名是想要創造新的畫法和傾向什麼流派嗎?

都都:畫《青春》的時候,人都像飛起來了,有騰飛的感覺,象《把酒論英雄》、《愛書》,畫舟舟的《飛揚的心》,還有《勇敢頌》,都屬於此。我想不能用主義、畫派去給作品歸類。有人說畫法上傾向象徵表現主義,但畢加索、德庫寧的是完全捨棄了形,我的畫只是略有誇張,強調一些變形,色彩上追求金屬那種質感,根據內容去處理一些虛實的關係。那樣命名主要是因為青銅能賦予畫面和人們聯想一種雕塑性和厚重感。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勇敢頌》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勇敢頌3》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飛揚的心》


王波:請你談談現在中國的油畫市場和遼寧油畫的現狀。

都都:我對市場不是很瞭解,也不熱衷。

王波:外面有人傳說戴都都的畫很值錢,你怎麼解釋?

都都:有一天你的畫捨不得賣的時候,你就能賣了。不用你畫家去宣傳去秀。有些畫賣了,心裡很失落,不愉快。我的《愛書》,我商量著加價買回來,人家沒答應……有人問我,什麼畫值錢,我說你喜歡得捨不得賣的,或者賣了還挺傷心的畫。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愛書》


王波:作為遼寧畫院的院長,請你談談遼寧的油畫。

都都:作為畫家吧。遼寧是美術大省,遼寧的油畫其實很厚重,很有實力,當然這跟市場毫無關係。特別執著的畫家不會去迎合市場,從歷史上看,一幅畫的質量和價值與經濟價值往往不成正比,像許多藝術大師,包括畢加索。

王波:如果讓你試著說出你最崇拜的三位藝術大師,你會怎樣排?

都都:我有三句話:崇拜米開朗基羅,羨慕畢加索,喜歡巴巴。蒙娜麗莎達到一定技巧和成熟你可以畫,米開朗基羅你臨摹都做不到。那是一座不可超越的高峰。我羨慕畢加索的得意忘形、隨心所欲,而且很早被世人承認。至於巴巴,對我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我從他那也得益最多,他的象徵表現主義,很現代。當然,畫法之外我更喜歡他對生活和精神上的苦難的不屈服。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吉祥鳥》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風月無邊》


·

·

·

END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畫家戴都都的“英雄世界”,關於剛烈和悲壯,也關於憂傷和夢想



戴都都

1963年出生,瀋陽人

1985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

曾任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第六屆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遼寧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

現為遼寧畫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美術大展並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