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加速平價上網進程 光伏企業擴產「並不慌」

在全球第一市場的光環下,531新政開啟了新一輪光伏去產能的週期,通過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同時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機制。地方政府與銀行在去槓桿的環境中已經難以為成本高企的光伏企業提供“彈藥”,中長期前景或許可期,但短期內企業將如何自救?

根據公開資料數據統計,從531光伏新政實施以來,已經有不少於5家上市公司擬出售/出售相關資產。累計金額近50億元。佔據這兩方面屬性的企業或許依然有著前景可期的未來。而在此之前,產業恐慌帶來的價格下探不可避免,但同時,資本市場的相關資產或許將成為交易重地。

而這一趨勢或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加速演變。此次新政將使中國內需大幅下滑到29-35GW,並使全球光伏需求下跌到100GW以下水平,對全產業供應鏈造成極大壓力。

然而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達53.62%;累計裝機達到130.25GW,位居全球第一。因此,新政影響下,2018年的產能將銳減近一半。

而令人憂心的是,2018年前兩個月擴產勢頭有增無減,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的光伏企業都在擴產。2017年擴產的項目有26個,今年531新政出臺前,已知的擴產項目就已經有十幾個,擴產的勢頭猛烈。

在已知的單晶擴產計劃中,協鑫寧夏有1GW高效單晶,京運通寧夏2GW單晶、阿特斯包頭2GW單晶,中環內蒙15GW(公司總產能23GW左右)、晶科能源新疆4-5GW,晶澳太陽能3-4GW等單晶項目將投產,加之隆基股份單晶硅片產能25GW,單晶組件產能12GW,預計到2018年底單晶總產能將超過60GW,將是2016年底的4倍。

多晶方面,2018年計劃投/擴產的項目有京運通寧夏擴產3GW、榮德揚州擴產3GW、通威股份包頭、樂山配套4GW、中電科太陽擴產2GW、南玻股份宜昌擴產2GW、阿特斯包頭擴產3GW,總計將擴產17GW,國內多單晶組件產能將超過70GW。

單晶、多晶領域都有擴產計劃的京運通(601908.SH)近期發佈了半年報。京運通指出:2018年初至今,單晶硅片產品和多晶硅片產品的價格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硅晶產品的原材料價格也有所波動,光伏行業下游的電站建設成本亦逐年下降,整體市場的調整和變化將對公司新材料事業部、高端裝備事業部、新能源發電事業部的經營決策造成影響。

另外,京運通還是不可避免的談到了政策有可能對公司經營產生的負面效應:新能源發電業務是公司四大主營業務之一,且佔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和利潤的比重較大。該行業政策依賴度高,今年5月31日關於光伏發電行業的補貼政策調整對公司光伏發電業務造成了一定影響。政府補貼力度削減將導致新建電站收益下降,雖然對公司已建成運營的電站項目沒有影響,但可能降低未來公司光伏發電業務裝機容量的增長速度。

晶盛機電(300316.SZ)也在同期發佈了半年報,公司2018上半年實現營收12.44億元,同比增長53.79%;歸母淨利2.85億元,同比增長101.2%。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截至2017年底的主營業務構成中,晶體硅生長設備的佔比為80.68%,2016年這一數字為61.86%。而這一部分主營業務的佔比上升與光伏產業的“井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531新政引發的行業去產能提速,下游新增設備需求的萎縮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作為單晶龍頭,隆基股份(601012.SH)的市場地位註定它成為了531新政後的關注熱點。其技術路線與市場選擇成為了行業的風向標。

隆基股份董秘劉曉東近期表示,新政的內容主要是鼓勵技術進步,推動平價上網項目的落地,與行業本身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吻合的。從這個角度看,新政會進一步推動企業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從而降低成本,推動太陽能發電實現平價上網。這使企業將重心更多地轉向市場,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術研發領域。他認為,未來海外新興市場將是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隆基股份的發聲也預示著行業將迎來平價上網。單晶技術路線與海外新增市場將成為行業的集體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