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新政,为社会办医“松绑”

随着医疗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社会办医再次迎来政策力挺。

近日,天津、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福建、浙江等20多个省市发布了提供多样化医疗服务的社会办医方案。

多地出台新政,为社会办医“松绑”

据了解,各省市发布的促进社会办医新政涵盖了取消社会办医诸多限制、降低门槛、提供财税、全科医师到基层设立诊所等多项鼓励的内容。

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调整关于社会办医的政策,其中,有一条是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设置不再需要审批。相对应的,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标准,未来,办诊所、办专科医院、办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承诺按标准建立后,行政审批进一步简化,或能实现办事“零跑路”。

这也意味着,不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还是各省市的政策,对于社会办医的种种限制都给予了“松绑”。

自2009年我国推动医疗改革以来,鼓励并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文件不在少数。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医疗商城、医养结合、专科医院、医生集团项目也纷纷落地。

多地出台新政,为社会办医“松绑”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共有医院3万家。其中,公立医院1.2万家、民营医院1.8万家。相比2016年,公立医院数量减少了约1000家,民营医院增长了2000家。

北京誉方医院管理中心主任、首席咨询师秦永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鼓励社会办医,其目的是为了“激活”公立医院,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差异、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据悉,虽然我国鼓励医生可以多点执业以及医生集团的异军突起,但在鼓励社会办医的同时,其“有生力量”仍是社会办医的薄弱环节。

“虽然各级政府力促支持社会办医,但办医并不是简单的盖房买设备。”秦永方说,关键是医生,面对公立医院体制优势的“虹吸”,民营医院的医生人才更加奇缺。解决医生人才社会流动,需要医保支付制度发力,医保单独支付医师费,撬动医生自由执业叫好不叫座难题。

常年患老胃病的王先生告诉笔者,他家不远处有一家民营中医院,前一段时间他去开药,虽然可以使用医保,但是价格还是比公立医院高不少。

多地出台新政,为社会办医“松绑”

王先生说:“更奇怪的是,其中有一味中药是非常普通的,在公立医院可以纳入医保,但是医生给我开单子的时候再三叮嘱,在付费的时候让我不要拿医保卡。我觉得这里面不对劲,就再也不去他们那里开药了。”

针对患者在民营医院看病贵的问题,深圳市思格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高瞻告诉笔者,民营医院的运行成本要比公立医院要高,首先在人才方面,医院需要挖人才,待遇肯定要比公立医院要高,再加上民营医院无法享受到与公立医院同等价格的扶持政策,这就造成了民营医院运行成本远高于公立医院。

秦永方认为,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关键是要回归医疗自然属性,不能把医疗当做赚钱的产业来对待。

“当前,由于我国医疗存在多种原因,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需要高层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秦永方说,就当前来说,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来弥补公立医院不足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民营医院要全面进入基本医疗市场值得商榷。就社会办医来说应该鼓励错位发展,例如,专科医院、私立高端医院以及政府引导的全科诊所或以康复为主的医院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