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不要阿里了?馬雲曾說:未來30年必將發生5個新變化!

近期,有媒體報道,馬雲已經讓出在阿里巴巴主要可變利益實體的控制權。此舉將保證阿里合夥人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減少關鍵人員風險,提高VIE實體股權的穩定性。

近期,有媒體報道,馬雲放棄阿里巴巴法律實體所有權。

馬雲不要阿里了?馬雲曾說:未來30年必將發生5個新變化!

阿里巴巴指出,如我們在年報中披露,阿里巴巴將可變利益實體(VIE)的股東由馬雲和謝世煌調整為通過有限責任公司和有限責任合夥的形式控制,這些實體由阿里巴巴合夥人或阿里巴巴管理層成員通過有限合夥實體間接持有。

這也意味著,阿里可變利益實體的持有者從馬雲和謝世煌變為阿里巴巴的多個合夥人,以保證阿里巴巴合夥人機制對可變利益實體的控制,核心意義在於減少關鍵人風險。

阿里強調,可變利益實體結構的調整,不涉及阿里巴巴集團層面的股權調整,也不影響阿里巴巴合夥人機制,馬雲仍將擔任阿里巴巴合夥人並繼續在阿里巴巴合夥人機制中發揮重要影響力。

此前,馬雲宣佈將在明年9月10日“退休”。

馬雲為什麼“退休”?為什麼在此時退休,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問題。

馬雲為何宣佈明年“退休”?

馬雲不要阿里了?馬雲曾說:未來30年必將發生5個新變化!

馬雲稱:“我這幾年講了很多遍,我不願意死在辦公室裡,如果年紀大了以後,躺在沙灘上死掉還是蠻高興的。人生到這個世界不是做事業的,人生到這個世界是享受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

從一名教師到成為商業領袖,馬雲稱走到今天運氣不錯。

“我們必須把運氣不斷的延續下去,最好的辦法把機會給別人多一點。我自己覺得給年輕人多一點的機會,就是給自己多一點的機會,更何況未來的時間還挺好,我可以做更多我感興趣,過去二十幾年很多事情我想做沒有時間做、沒有機會和能力做的事。”

馬雲表示,自己最早以為在40歲的時候就能回到學校,但到了40歲時公司連方向都沒有找到。於是從45歲開始計劃,花了10年時間才能離開阿里巴巴的運營管理。

“我是十年前做了規劃,一步步走到今天,不是腦子突然一想,今天要退休了,我認為這個是對公司不負責任,對自己不負責任,這是一個長期準備過程。”

沒有學過MBA,沒有學過商業,不懂市場、不懂技術,也搞不清楚財務。馬雲稱成就企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當過老師。

“當老師主要選擇學生、訓練學生、培養學生,過去19年我花的最多的時間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訓練人才。”

馬雲提到,2000年的時候,阿里巴巴招不到員工,名字奇怪,又遇到互聯網泡沫,在中國做電子商務,別人都覺得不靠譜。當時馬雲跟同事吹牛,有一天阿里巴巴會良將如潮,美女如雲。而今天,阿里巴巴的人才梯隊建設非常好,已經是良將如潮。“阿里巴巴今天最驕傲的不是商業模式,而是我們的人才梯隊建設和文化的發展。”

“退休”後的馬雲準備做什麼?

馬雲認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將對各行各業造成巨大的影響,成為決定未來成敗的關鍵。在馬雲看來,未來世界的競爭是創新的競爭,是年輕人的競爭。他呼籲各國政府為未來30年制定創新發展的政策,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和30人以下的小企業制定獨特的扶持政策。

未來30年必將發生5個新變化!

馬雲不要阿里了?馬雲曾說:未來30年必將發生5個新變化!

3次技術革命

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人的體力,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人的距離,這一次技術革命將會釋放人的大腦。每次技術革命大概都是花五十年,前二十年基本是純技術公司的鬥爭,純技術公司的競爭,發展,而未來的三十年基本上是技術的應用,技術被應用到方方面面,社會各行各業。

前幾天最近一直有人問我,互聯網公司有邊界嗎?阿里巴巴似乎無處不在,騰訊似乎也無處不在,Facebook 也一樣,你們互聯網公司有沒有邊界?

我說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100 多年以前,你不能說這個行業可以用電、那個行業不能用電,電是沒有邊界的。

互聯網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未來。有人講互聯網經濟或者電子商務是個虛擬經濟,我認為它不是一個虛擬經濟,它是一個未來的經濟。

很多人講互聯網在衝擊各行各業,電子商務打擊摧毀或者衝擊傳統商業。我認為電子商務沒有衝擊傳統商業,更沒有打擊傳統商業。

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我們抓住了互聯網的基礎,在這上面創造出一個適應未來的商業模式那就是電子商務。

真正衝擊各行各業,衝擊就業,衝擊傳統行業是昨天的思想,是對未來的無知,對未來的不擁抱。所以我並不覺得我們今天在座的每個人要擔心什麼,真正要擔心的是我們為昨天的恐怖,我們對昨天的依賴。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他的想象。

未來三十年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我們昨天做得非常好的事情,很多我們認為是最佳就業機會的事情都會被顛覆和改變。人類將會失去很多就業機會,人類也會誕生很多新的就業機會。

其實,第一次技術革命戰勝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技術革命是人類思想的解放,這次技術革命是人類智慧的開發。

會誕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什麼東西?如果人類沒有共同的目標,那麼人類將會自己開始發動戰爭。人類未來這次技術革命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貧窮的問題,應該解決的問題是疾病的問題,應該解決的是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人類沒有這樣共同的目標,我們這次技術革命依舊會帶來巨大的衝擊。所以我想告訴大家這次技術革命,未來30年,每個人都有機會。

我們要為這個世界注入創新的基因,注入創新的 DNA,只有為世界注入創新的 DNA,我們才有未來。所以我想提醒大家未來的 30 年是每個人的機會,各國政府都必須為未來 30 年制定自己創新、未來發展的政策,為自己的國家的年輕人制定政策。

以前創業你可能要錢,你可能要資源,你可能有各種各樣的關係,未來只要利用技術數據和創新,人人將會有機會。

以前的大企業,目的是會獲得更多的利潤,獲得更多的資源。未來的大企業,如果想你要做的更好,你必須擔當社會的責任,你必須為無數的人創造基礎設施、提供資源。

很多大企業這幾年講的最多的生態資源,我聽見的生態資源是大家希望利用生態資源把自己做得越來越強大,而我認為未來的大企業必須是做一個生態資源企業。生態環境是幫助別人,自己這個生態的人活得越好,只有生態越好,大企業才能活得越好。所以大企業要為自己的生態擔當責任,真正去幫助生態裡的其它企業活得更好。

所以,不是技術衝擊了你,而是傳統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觀念衝擊了你,不是電子商務衝擊了傳統商業,而是你對未來的不把握衝擊了你的商業。

大家知道阿里巴巴是電子商務企業,其實阿里巴巴今天業務裡面,我們業務中最傳統的這塊業務稱之為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這個詞可能很快就被淘汰,因為電子商務只是一個擺渡的船,只把河岸這一頭搬到另一頭。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我們認為有5個新的發展,將會深刻的影響到中國,影響到世界,影響到我們未來的所有人。

為什麼電子商務是一個傳統的概念,我想純電子商務將會成為一個傳統的概念。

20 多年以前,我們開始做互聯網的時候,其實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做淘寶、做天貓、做支付寶,我們到 2003 年才意識到未來的商業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2004 年我們才意識到,也許我們這麼做下去,金融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2003 年、2004 年,其實我在全中國做過至少不亞於 200 場的演講,跟無數的企業家交流未來新的商業模式,新的電子商務將會改變很多商業的形態,我相信那時候絕大部分的企業並不把它當作回事情,但是今天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了,純電商的時代很快會結束。

新零售

未來的10年、20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的物流和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

所以我將第一個“新”稱之為“新零售”。

現在都市裡面很多的零售行業,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或者互聯網的巨大的衝擊。我個人覺得是他們沒有把握未來的技術,沒有看未來,只看到昨天如何適應這個新的技術,如何和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如何和現代的物流進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數據,必須打造新零售。

新制造

第二個是“新制造”。過去的製造,過去的二三十年,製造講究規模化、標準化,未來的 30 年製造講究的是智慧化、個性化和定製化。

如果不從個性化和定製化去著手,任何製造行業一定會被摧毀,所以從零售以後開始的第二次巨大的技術革命,那就是IOT的革命,就是所謂的人工智能智慧體系。

未來的機器吃的不是電,未來的機器用的是數據,所以希望大家高度重視所有的製造行業,由於零售行業發生變化,原來的B2C的製造模式將會徹底走向C2B的改造,也就是說按需定製。所謂我們今天講的供給式的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適應市場,改革自己適應消費者。

因此,希望大家千萬注意 IOT 的變革,未來的新制造的誕生所對我們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原來以規模化和標準化製造的一些行業的方方面面的衝擊,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

新金融

另外,我們提出第三個變革所知為新金融的變革,新金融的誕生也會加快整個社會的變革。

何為過去的金融?200 年來支持了工業經濟的發展,過去的 200 年是二八理論,只要支持20%的大企業就能拉動世界 80% 的發展,但是未來新金融必須去支持八二理論,如何支持那些 80% 的中小企業個性化。

那些創新創業者、那些消費者,在他的IT的基礎設施,原來的設計思考沒辦法完成。但是互聯網金融以後可以了,互聯網金融希望解決的是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支持那些 80% 昨天沒有被支持到的人,所以新金融的誕生勢必對昨天的金融機構有一定的衝擊和影響,但這個機會也是大家的。

我希望能夠看到真正互聯網金融的誕生,能夠創造出真正的信用體系,基於數據的信用體系,才能夠讓全世界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讓每一個人只要你用到錢,你想要錢你都能得到錢,你要得到的是足夠的錢,而不是很多的錢,也不是永遠得不到錢。

所以新金融的誕生,給各位所有的創業者,年輕人,小企業帶來無比的福祉,我相信在未來的 10 年內一定能看到巨大的發展,這也是螞蟻金服所擔當的責任。

我們希望讓信用變成財富,我們希望讓每一個人要能夠獲得金融的支持,真正出現公平、透明、開放的所有的金融的所謂的普惠金融體系。

新技術

我們過去的技術出現在移動互聯網以後,也許原來以 PC 為主的芯片將會變成移動芯片,以 PC 為主的操作系統將會變成移動操作系統,原來的機械製造將會變成人工智能。所以,你原來的機器是不是變?

未來的機器吃的是數據,所以未來層出不窮,基於互聯網、基於大數據的技術誕生,這又為人類創造了無數的想象和空間。

新資源

過去的發展是基於石油和煤,未來技術的發展基於新的能源,那就是數據。

數據是人類第一次創造了自己,創造了能源,創造了資源。衣服人家穿過你穿就會不值錢,數據是人家用過你用會更值錢,你用過以後會更值錢,是越用越值錢的東西。

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的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衝擊和影響,把握者勝,逆流著將會亡。希望大家不把它當做唯命是聽的警示,而是把它當做改變自己的機遇,全速開始,包括政府的治理。

同樣的道理,我們希望未來政府招商,以前傳統五通一平將會變成新的五通一平:你是否通新零售,是否通新制造,是否通新金融,是否通新技術,是否通新能源,一平就是你是否能夠提供一個公平創業的環境和競爭的環境。

希望大家把握未來世界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這個想象就是我們要求的事。大學必須改造原來的教育體系,原來大學只傳授,但其實“教、育、學、習”是不一樣概念。教是傳授知識,學是學知識,習是學得智慧,希望未來大學多關注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

我相信我們未來的大學生會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因為21世紀以後,核心詞是創新,是想象力,是變化。

所以未來的機器會比你聰明的時候,不要沮喪。我們比機器更厲害的,是我們對文化的把握,對願景的思考,想象力是人類巨大的機會所在。最後,我希望大家知道,只要你去把握,未來並不可怕,我們恐懼來自於對未來的無知。

前幾天有人跟我講,蠻有意思的話題,說霍金講,人類千萬不要跟外星來的人進行溝通,因為這是很可怕。所以大家覺得如果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未來的大數據這麼可怕,我們是否要去把握它?也是否應該拒絕不要去跟它溝通?因為它的衝擊實在太大。

那也許真會存在這樣的道理,但是對未來,對互聯網技術所帶動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人類是可以獲得。因為互聯網文明不是從外星來的,它是人類文明,自己誕生的成果,是人類科技發展,只要去把握它,學習它,誰都不可能被淘汰,誰去牴觸未來?誰不把握未來?誰不改變自己的今天?誰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