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视角:深圳的时代大圈

Kopu导读:众人熟知的1979年春天,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个圈,从此深圳特区开启了腾飞的步伐,深圳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人人向往的大都市。如今40年风雨过去了,奇迹之后便是庸忙繁重与挑战机遇,深圳的下一个圈又在何方。在时代变迁之快的现代社会中,深圳又会在下一个40年谱写怎样的华章,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kopu城市视角:深圳的时代大圈

回顾往昔,40年前的深圳一派祥和与落败,隔岸香港的灯火辉煌、高楼林立与贫困的渔村形成鲜明的对照。自此,对标香港就成为这座小渔村的唯一目标,而进步更替的种子从此便发了芽。

Kopu解读:深圳的时间简史

见证了深圳起伏与荣耀时刻的非中英街和华强北莫属了,细数深圳过往的40年风华,不难看出时代赋予深圳的变达内涵与重生意义。

彼时的深圳土地上,华为还在中英街上代销香港交换机,万科也只是卖投影机和录像机,中兴还在加工电风扇和电话机。可以这么说,中英街土地上孕育了第一批电子科技公司的萌芽基因。

有了发芽的科技种子,深圳华强北的华强电子世界便是这灌溉的甘霖雨露,腾讯扎根于此,势将颠覆中国大地。谁也没曾料想道,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彻底将华强北和腾讯送上云端,前者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后者成为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公司,左手电子,右手互联网,深圳此刻才真正拥抱了整个时代。

kopu城市视角:深圳的时代大圈

从罗湖口岸发迹的深圳,到华强北,再到前海开发区,深圳踏上了腾飞的崛起之路。对标香港的深圳,也收获来自香港、瑞士、日本资金的助力,蛇口工业园区的资金相继涌入,同时也带来最新的工业技术和岗位需求,资金、技术为深圳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深圳发展的得力推手。"北有中关村,南有华强北"一句口耳相传的俗语也代表了深圳崛起时代的见证。中英街的黄金,华强北的铺位,成为那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名词。

Kopu解读:时代变迁下,焦虑机遇丛生

时代变革之际,寻求转型求真的也不只是生意颓败的中英街和华强北。面对时代变迁带来的客流锐减,与往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的状况下,与时下趋势相呼应的"人工智能"、"新零售"、"区块链"也成为华强北的主力军。其实不管是智能家居,还是区块链,华强北的身上,有着深圳崛起的原动力。紧抓时势,自我革命,没有一座城市可以单纯依靠政策繁荣,也没有一座城市可以靠吃老本领先。

深圳的时代变迁,不只表现在传统商业。放眼互联网,更加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腾讯王国,从事业群到业务系统制,从QQ到微信,内部创新始终是腾讯的主旋律。与腾讯有相似创业氛围的大多数深圳企业家一样,把握时机、紧跟局势,加上良好的政商关系,深圳是当仁不让的孕育财富和自由的丰沃土壤——金融大数据平台、智慧出行、区块链发票等等,深圳企业将时代与深圳有机结合,城市才能换发无限潜力。从制造到支付全覆盖的产业链闭环,更接近香港等国际市场、资本的地理位置,让深圳时至今日都是互联网人才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地。人才、技术、连接,正是深圳崛起的三大动力。

kopu城市视角:深圳的时代大圈

当然,机遇变革之前,挑战也是一直存在的。

虽然互联网潮流掀起后,深圳以其集群效应,吸引了一批科技企业,但大多是硬件企业,软件领域几乎是腾讯一枝独秀。超级独角兽如滴滴、美团、今日头条者,则无一位于深圳。

不仅如此,新的时代也带来深圳新的焦虑,逃离深圳也同样是深圳重病。深圳,是一个没有外地人的地方,也是一个没有本地人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在过去40年建立,因为新,没有过去的沉重,深圳迎接新事物的姿态总是更加轻盈和开放。这条发源于1978年的小溪流起于微末,途中以兼容并蓄之势,汇入了贸易、制造、电子、互联网等多条支流,终于在40年后盛怒于南海之口,成就了今天的深圳。

kopu城市视角:深圳的时代大圈

风口更迭,世事流转,深圳一直在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时代。那么,深圳的下一个圈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