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中國有望在北京冬殘奧會上再現突破

科技助力 中國有望在北京冬殘奧會上再現突破

9月27日-28日,由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殘疾人體育學術交流會暨冬殘奧項目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主辦方供圖)

第24屆冬奧會和第13屆冬季殘疾人奧運會將於2022年在北京和張家口市舉行,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冬季奧運會。繼2018年在韓國平昌首獲冬殘奧會金牌後,“科技助力”的中國殘疾人代表團有望在北京冬殘奧會上再次實現突破。

為促進科技與冬殘奧項目的深度結合,助力2022年北京冬殘奧項目發展和成績突破,由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殘疾人體育學術交流會暨冬殘奧項目研討會27日-28日在清華大學召開。

本次大會聚集國內殘疾人體育領域的優勢科研力量,不僅總結了平昌冬殘奧會科技攻關與服務的成果,還與教練員分享了國內外殘疾人體育發展趨勢、冬季項目分級選材、訓練監控與營養補充、技戰術優化、傷病康復、輔助器械等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討當前冬殘奧項目亟待解決的問題。

27日上午,部分專家學者分別做了主旨報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研所特聘教授陳小平在《當前科技助力奧運訓練的形勢與任務》的報告中稱,東京奧運和北京冬奧“形勢嚴峻、時間緊迫、任務重大”,“如果訓練有‘捷徑’的話,它就是‘科技助力’”,“科技助力奧運的關鍵在於一個設計:科學的頂層設計;兩個重點:關鍵技術點的創新和日常訓練科學化水平的提高;三個結合:基礎與運用、長期與短期、跨行業與國際化的緊密結合”。

首都體育學院院長鍾秉樞教授則從“新時代新使命、更好了解隊員、全面認識教練、構建複合團隊、確認執教理念”幾個方面探討了“教練認知與執教理念”。他引用中國越野滑雪、冬季兩項運動員吳君寶的話,表明了中國冬殘奧選手對於北京冬殘奧會的期待和目標。“畢竟到時候是在咱本國比賽,不能金牌都讓別人拿了去。”

此外,清華大學教授季林紅做了《提升冬殘奧會運動員運動表現的思考》的報告,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教授丁伯坦則與大家分享了“殘疾人競技體育殘疾評價分級的基本知識”。

27日下午和28日,與會專家、學者和教練員將就北京冬殘奧會備戰、科研、器械、傷病預防和康復、營養恢復及各專項訓練等專題進行探討與交流。

來自冬殘奧國家隊的教練員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國家體育總局運醫所、首都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哈爾濱體育學院、山東貝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16家研究機構的百餘名科研人員出席了會議。

冬季殘奧會於1976年舉辦首屆賽事,迄今已舉行12屆。2002年,中國首次參加在美國鹽湖城舉行的冬季殘奧會,至今已連續參加5屆,最好成績是2018年於韓國平昌獲得輪椅冰壺冠軍,實現了冬殘奧會金牌零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