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昨晚8点,《如懿传》在腾讯视频上线,一口气放出8集,可谓诚意满满,而《延禧攻略》也宣布改为日更。

这两部剧题材相似,历史背景相同,播出时间也撞上了,难免被放在一起比较,小狮子就带大家来看看究竟谁胜谁负。

01 剧情

后宫剧的宫斗剧情虽然是最大看点,但如今观众也越来越关心剧情设定是否符合历史。

《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两部剧的历史背景都是乾隆时期,一部以继皇后和乾隆的爱情为主线,另一部则以令妃和乾隆的爱情为主线,哪一部更符合史实呢?

如懿的历史原型是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历史上的乾隆并不喜爱这位皇后。有史料记载,在一次南巡途中,辉发那拉氏突然剪断了自己的头发,这在当时是大不敬之举,乾隆大怒,直接命人把她送回了宫。

不仅如此,在其死后乾隆还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

不废而废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令妃的历史原型是魏佳氏。对于令妃,乾隆应该说是喜爱有加,不仅和她育有四子二女,还在其死后亲自追封其为孝仪纯皇后,嘉庆皇帝就是她和乾隆所生。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令妃、乾隆与嘉庆画像

另外,两部剧对于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的设定也截然相反。《如懿传》中将富察氏塑造成了一个表面大方背地阴险的反派,而《延禧攻略》中富察氏则与乾隆伉俪情深,是他一生的真爱。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而在历史上,富察皇后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富察氏早逝,乾隆不仅写了一百多首诗悼念她,每年忌日还会到她生前居住的长春宫怀念她,说她是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也不为过。

剧情上,小狮子将这一票投给《延禧攻略》。

02 演员阵容

《如懿传》的男女主角由金马影后周迅和实力偶像霍建华担任,董洁、胡可、张钧甯等优秀演员也在剧中担任了重要配角。

邬君梅和陈冲两位老戏骨更在这部剧中奉献了两人继《末代皇帝》之后的首次合作,有人说就冲她们两个,这部剧也得追!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而《延禧攻略》中佘诗曼的演技此前也登上过热搜,被网友称为是

不需要加粗眼线就能演反派的神级演技。除此之外,聂远和秦岚的角色塑造也深入人心。

演员阵容方面,小狮子认为两部剧不相上下!

03 制作

宫廷剧的制作包含了大量的恢宏场面,演员的服装道具也要力求精致完美,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投资也直接决定了整部剧的制作水准。

此前曾有媒体爆出《延禧攻略》总投资3亿,其中演员片酬仅2400万,其余大部分经费则用于雕琢服装和场景。《延禧攻略》早在宣传时期就着重介绍了剧中服装运用了非物质遗产的工艺。秦岚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剧中她的一套戏服就要40万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相比较而言,《如懿传》的服装就显得不那么用心了。不仅配色花花绿绿,在服装设计上也有很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比如昨晚上线的第一集中,如懿和弘历的穿着就被批廉价浮夸,有强行装嫩的嫌疑。《如懿传》虽然同样斥资3亿,但主演霍建华和周迅的片酬就达到了1.5亿,这使得不少粉丝对这部剧的质量产生了怀疑。

制作上,小狮子将这票投给《延禧攻略》。

04 营销

《延禧攻略》自7月19日播出以来,连续29天霸榜各大网剧播放排行榜首、微博热搜达207次,微博#延禧攻略#超级话题阅读量88亿。

单日播放量在一周内从5.3亿、5.4亿、到6.5亿连续多次密集性打破今年全网电视剧+网剧单日播放记录。开播满月,爱奇艺播放量突破71亿,豆瓣评分7.1分。截止目前,《延禧攻略》爱奇艺播放量达99.9亿。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而《如懿传》仅仅上线一天,播放量就达到了2.3亿,微博热搜5次,#如懿传#话题阅读量则达到了18.6亿。

目前看来,《延禧攻略》的营销数据更优秀,但《如懿传》才上线一天,后续营销效果如何不可预知。这一票小狮子得再观望观望。

在你心目中,更支持哪一部剧呢?

《如懿传》作为《甄嬛传》的姊妹篇,原本是万众期待的剧集,如今粉丝对其评价却褒贬不一,原因之一就是演员片酬占投资比例太高。

主演周迅和霍建华的演技和人气虽然值得高价,但片酬过高使得制作经费被压缩,直接导致了整部剧的质感显得不够高级。

演员片酬过高虽然成为国内影视圈的常态,但经济学家王德培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中国影视娱乐已经到了转折点。

下文选自王德培《中国经济2018》——第15章:中国影视业到了转折档口。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中国影视娱乐已经到了转折当口

演员片酬过高的这种状况终究是难以为继的。

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对影视只给“看脸”将越来越不买账。事实上,这已经显现端倪。2015年中国影视界还沉浸在票房的狂欢中,2016年市场却突然变脸,连续5年的爆炸式增长戛然而止。

相比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增速却不可同日而语,简直是天渊之别。

这或有经济增长低迷的影响,但影视作品难以调动、满足观众的胃口更是主因。以往能够激发市场狂欢的中小成本喜剧在今年也失灵、不卖座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观众观影水平在提高,而影视水平还在原地打转的恶果。

《如懿传》PK《延禧攻略》,光凭这一点它就输了!

二是资本退潮也将对当下影视娱乐的状况釜底抽薪。以前通过砸钱,烂片也可以横行,但当市场用脚投票,大量投资打水漂,资本也将收敛后撤。

事实上,影视行业本身就是挣少赔多的高风险行业,电影票房存在“爆款”和“巨亏”两极行情,资本推动的影视剧目产能过剩势必将带来大洗牌、大蒸发,从而兑现影视娱乐行业的一次净化、升华。

实际上,中国影视娱乐已经到了转折当口。那么,会向哪个方向转变?有两种可能:

一是在行政管控“变本加厉”中“绝地逢生”。当下中国影视娱乐作品内容上乏善可陈与管控过多过死脱不了干系,如今面对影视娱乐业乱象,行政之力大有加码之势,或将造成越管越死的局面。

不过,若真的被管死了,也就离“活”不远了。物极必反的规律使然。

二是在杂交中闯出一条光明大道。

即多文化、多模块、多品类的杂交,比如传统戏剧和现代影视的杂交,在兼容并蓄中塑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影视娱乐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