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從而引起大家關注。據2017年5月20日發佈的《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指出每年下半年校園欺凌時間發生頻率整體要高於上半年,法定節日、開學季以及畢業季為此事件高發時段。該報告還指出中部地區為欺凌事件高發區,根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樣本顯示中部地區佔46.23%。

以下為各地發生的欺凌案例:

2017年11月24日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名學生被兩人用廁所垃圾筐蓋在頭上,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等症狀,經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2016年1月11日晚上,兩段共長達3分鐘的視頻在朋友圈瘋轉,視頻中一名女生在宿舍遭到多名女生持續毆打,手段極其殘暴,施暴者不時鬨笑奚落,並且髒話連篇,甚至拍攝視頻併發佈網上。

2016年1月16日,海南臨高縣一名少女遭多人毆打、扒衣服並拍視頻發佈網上。

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2016年4月22日,一名女生被多名女生輪流扇耳光,根據網上流傳視頻,不到100秒的視頻中女生被扇32次,一直沒有反抗。

2016年5月23日晚,初中生小雨被兩名女孩強制擄至校外某小區,被三女一男毆打長達一個多小時,事後警方一天後將四名嫌疑人捉獲歸案。

......

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件,很難想象施暴者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被施暴者又該經歷怎樣的艱難過程才能從陰影中走出來。這不是單純的我和你因為什麼矛盾打了一架,而是一個孩子被一群人試試肢體、語言及精神上的傷害和攻擊。校園欺凌不只是肢體上的暴力行為,有些非肢體的欺凌對孩子的傷害也很大。

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校園欺凌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校管理、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環境、以及網絡負能量的傳播,我們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應該注意互聯網負能量對孩子的毒害,當今社會信息傳播速度令人乍舌,但是孩子畢竟完善區分正負能量的技能,大多數校園欺凌始發於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效仿行為。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的教養方式最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良行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庭,父母應該教他們如何應對、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要讓他們知道如何宣洩自己的情緒。

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大家可以回想在自己的學生生涯以及這些事件中的欺凌者,他們並不是真的“惡”,人之初,性本善,對於他們而言,只是周邊的環境、成長曆程以及所接觸的人才使他們變得讓人厭惡,他們沒有更好的方式尋求存在感,只能利用最簡單的暴力途徑來獲取存在感及成就感。

人性本善,不管是欺凌者還是受欺凌者都是潮氣蓬勃的青少年,家庭和學校應該重視培養孩子們處理壓力、應對矛盾的社交技巧,培養自尊感。教導他們有所為有所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人性本善,防止校園欺凌不僅只有處罰

最後,衷心的期望校園欺凌事件能夠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從而杜絕此類事件,還孩子們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